English

以“特色”兴校

2009-09-1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通讯员 刘楚佳 本报记者 吴春燕 我有话说

近年来,中国高等职业院校异军突起,迅猛发展,不仅数量和规模上支撑起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还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内涵与模式。在这支浩荡的队伍中,年轻的广州城市职业学院以其独具一格的办学风格和育人模式,引起社会和同行的广泛赞誉。

2005年3月,由广州市4所成人高校合并组建的广州城市职业学院,义

不容辞地肩负起在改革开放前沿的大都市,开创新型城市高等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的历史使命。4年多的实践表明,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在“特色兴校”办学理念引导下,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几年来,学院研制发展规划,厘定办学理念,实施顶层设计,加强校本特色大学文化建设,推动高职教育与社区教育协同发展,全方位推进开放办学,积极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走出一条特色发展、创新发展、持续发展的赶超型发展路子。

坚持文化塑校,倡导国学教育,培育普通高校的文化根基

学校清醒地认识到,合并和转型的矛盾根本上是不同背景的文化冲突,学校实质性合并的基本方式是文化整合,学校转型的根本是文化重塑,学校发展的前提是树立与高职教育理念相适应的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培育校本特色的大学文化,形成共同的办学价值观和理想追求。为此,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建校伊始,就旗帜鲜明地提出“文化塑校”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育以岭南文化优良传统与时代精神相互交融为特征的大学文化精神,塑造崭新的高职院校。

学校站在文化的高度,精心进行顶层设计,确立共同的发展目标。学校全面科学地制定“十一五”发展规划,确立举办高水平社区高职教育的办学宗旨,提出了“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文化塑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明确了走内涵发展道路,努力建成与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体制完善、机制灵活、质量优良、特色鲜明的城市学院的发展目标。其次,积极推动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奠定新的大学文化建设的基础。学校围绕高职教育“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进行学习研讨,邀请著名高等教育专家作报告,举行各类主题研讨会,学习先进的高职教育理念。第三,注重制度文化建设,制定大学章程,建立健全了现代大学管理制度。第四,大力开展国学教育,筑牢文化育人的根基。学校创建国学研究院,开设国学精粹必修课,实行“理论精粹+书画琴茶”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组建学生国学社团,举办城市国学讲坛,开展经典诵读、书画笔会、琴茶雅集等实践活动,以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丰富内涵来塑造现代高职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为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职业道德及健全人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奠定文化基石。第五,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营造高品位的文化校园。学校组织开展校园文化科技节、校园文化艺术节、青年志愿者行动,面向校内外广泛征集校训、校徽,组织编撰校史、年鉴,培育人文精神和高雅大学文化,滋养师生的共同成长。

文化塑校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学校顺利实现了从成人高校向高职院校的成功转型,确立了与高职教育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发展观,形成了和谐发展的大学文化。以国学教育为核心的人文教育特色不断凸显,学校被确定为广州市中小学教师人文素质培训基地,学校国学研究院被国际儒学联合会接纳为会员。丰富、高雅的国学教育与实践改善了师生的人文气质,促进了师生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就业竞争的软实力。当人们漫步在云山麓水环抱的校园中,会不时听见远处传来学生诵读经典的朗朗读书声,无不深切感受到一种心灵的荡涤。

服务产业、服务社区、服务市民,高职教育与社区教育协同发展

秉承原来各校长期从事成人教育、服务社区发展的优良办学传统,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明确提出,以产业需要和市民需求为导向,服务产业、服务社区、服务市民,实行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并重,使学校成为以社区职业教育为主的职业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成为应用技术转化平台和市民终身学习中心,满足广州学习型城市发展需要。

学校确定了优先发展服务广州高新技术产业、支柱产业和现代城市服务业三大板块的相关专业的发展战略。对合并前成人高校已经开设的41个专业进行大刀阔斧的合并、调整,并根据市场人才需求和社区服务发展趋势,开设钢琴设计与制作、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食品营养分与检测等新专业,加强连锁店经营、社区教育与管理、物业管理、园艺等直接为社区建设和发展服务的相关专业建设,强化专业建设的社区服务面向。同时,将现行招生的25个专业划分为8个专业群,通过专业群建设和示范专业建设,带动整体专业建设。建立“2+1”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精平台、强专业、多方向、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和“一条主线(职业技术能力培养)、三个层面(基本技能训练、专项能力训练、综合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专业办学特色,提高办学质量,较好地适应城市经济建设和社区发展的需要。

与此同时,积极开展社区教育与服务工作,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学校坚持科研引领,积极开展社区教育研究,在李训贵校长牵头下,建立科研团队,先后成功申报了9个国家、省、市社区教育研究课题,撰写社区教育研究论文和报告30多篇,深入探讨广州社区教育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为广州市推进终身教育与学习型城市建设提供政策建议。学校开展社区教育和服务的试点实践,积极参与学习型社区的创建。受广州市教育局委托,学校承担了广州社区教育试点建设与实践的任务,与广州市白云区景泰街、海珠区赤岗街、越秀区登峰街等街道合作,参与区街学习型社区建设,举办社区工作者培训、农民工上岗培训、职业资格培训等各类培训,共培训3万多人次;学校图书馆、运动场、大礼堂等办学设施免费向居民开放;国学社团的学生志愿者,走进社区,在中小学设立“国学教育实训基地”,在居民中深入开展国学普及推广活动。出色的工作成绩得到社会的广泛肯定。广州市政府批准在学校同时设立“广州社区学院”,这标志着学校将成为广州市推动社区教育的主要机构,强化了学校在广州市社区教育与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功能和地位。

紧扣社区发展需求,实行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的协同发展,丰富了学校的办学功能,拓展了学校的发展空间,加强了职业教育与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提高了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从而也铸就了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的办学特色和品牌。

推进校企合作与国际合作,构建高水平的开放性人才培养平台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充分利用学校地处珠三角和改革开放前沿的地缘优势,积极推动开放办学,加强校企合作和国际合作,构筑高水平的开放性人才培养平台,提升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竞争力,实现学校的特色创新发展。

在校企合作方面,加强与企业合作,探索“三类中心”校企合作模式,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积极推行顶岗实习,推行基于生产过程的实训教学,实现了学生、学校和企业“三赢”。学校先后与广州珠江钢琴厂、碧桂园凤凰酒店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珠江钢琴学院、凤凰酒店管理学院,与本地的公司合作成立广州市动漫人才培训中心、广州市软件外包人才培养中心,建立“他方(企业)中心”、“双方中心”、“我方中心”三类校企合作模式,实行订单式培养,推行顶岗实习,让学生在企业真实生产环境中边工作边学习,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有机融为一体,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各类技能型人才。目前,实行“订单式”培养的专业达到专业总数的20%以上,70%的专业推行项岗实习。

在国际合作方面,面向海内外开放办学,借鉴世界发达国家高职教育和社区教育的成功办学经验。学校已与德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香港等国(境)外10多所大学和文化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大力构建国(境)外学生实习培训平台,选派了近200多人次骨干教师和管理人员赴国(境)外培训学习,95人获得了国(境)外的职业教育专业培训证书,50%以上的专任教师具有国外学习培训经历,大大提高了职业教育能力。与此同时,注重遴选学生出国学习,分期分批选送优秀学生到德国等国学习培训,并通过严格考核取得国际资格证书,使学生的外资企业就业竞争力独具优势。学校还与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东方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合作组建成立了“广州城市职业学院东方国际学院”,与英国威尔士格林多大学合作举办专升本“3+1”项目,为学生提供了更高层次的国际教育交流与出国深造平台。

差异发展,特色办学,是立校之本,兴校之源,是核心竞争力,是学校自觉设计与建设的结果。广州城市职业学院自觉站在“特色兴校”的高度,以服务社区和产业为出发点,致力于培育以人文性、职业性、社区性、开放性为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学校的成功转型和快速发展,拓展和丰富了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和功能,探索了中心城市高职院校特色发展的路径和模式。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