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让“种子”永远植根于人民沃土之中

2009-09-1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朱伟光 本报通讯员 高琳 我有话说

“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这首经典的革命歌曲让人们对当年党和人民之间的鱼水之情难以忘怀。进入改革开放的今天,当我们在哈尔滨市平房区亲身感受到党组织对党员、对群众的那份爱,普通百姓对党的那份真挚和发自内心的感激之情的时候

,我们再一次激动了。

大思路构建党建新格局

哈尔滨市平房区,全区18万人口,19676名党员。其中在职党员11165名,退休党员8511人。平房区委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针对“区小厂大”、党组织分散、联系不密切,厂属退休党员和区属社区党员教育管理两难等实际区情,与哈飞、东安、东轻、哈飞汽车等6家驻区企事业单位党委联合开展了社区党建“区厂联动、和谐共建”活动。围绕“共同改善社区环境、共同加强治安防范、共同开展文体活动、共同帮扶弱势群体”等主题,实行活动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的轮值制度,探索出了社区党建工作的新模式。

目前,已经有4182名居住在社区有条件的退休老党员、老干部、老军人、老模范、老教师、老科技工作者、老工人和区属单位在职党员陆续到社区党委报到,1263名厂属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大幅度壮大了基层党组织队伍。区厂共同建立党员活动小组、党员义工服务队等志愿者队伍100余支。结对帮扶、访寒问苦。仅今年上半年与贫困人员共结成帮扶对子2620个,为群众做好事实事1128件。

平房区的党组织不仅建在了社区里,党员到社区报到后,区属自管党员达到50名以上的,社区党支部升格为社区党总支,下设若干个楼院党支部,个别楼道还建立了“党群温馨小组”。目前,整个区已成立党群温馨小组1911个,初步建立了“网格状”党员管理体系。

平房区新创的党员5+2(一周)模式和8+16(全天)管理模式,一举改变了过去“一周5个工作日、一天8小时是党员”的格局。用区委书记刘忻的话说,平房区现在24小时处处可见党员的身影,党员的作用已经没有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并确立了“每个群众都有一个党员关心、每个党员都有一个基层组织关爱、每个党的基层组织都有上一级组织关怀”的责任机制,形成全覆盖的包保责任。在平房区,区委书记坚持亲自抓党建,每周都召开党建工作例会,每项工作都不离党建,建立了党内督导机制。

目前,通过区厂联动,大厂面向社会开放活动场所19个,为社区提供活动场所6个。同时,区属单位开放学校体育馆、图书馆等场所43个,形成了全区党员群众共驻共建的新格局。二四二医院及区属医疗卫生部门,充分发挥人员、技术等优势,为社区居民义诊、免费为低保户送药等共计87次。二四二医院还为长期不能行走的社区居民设立家庭病床36个,建立医疗档案8155个。据有关人士介绍,区厂联动前,几个大厂和社区之间基本没有互动,现在,多种形式的交流已经深入展开。

大走访架起党群连心桥

要把党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让百姓发自内心地信服党,真心实意地跟党走,就必须真心实意地为百姓解难题,办实事,与人民心贴心。区委以社区为单位,对辖区内的居民进行了“地毯式”走访,切切实实地了解每家的现状、动态和困难,这是平房区党建工作的根基。

在基层工作人员的不断努力下,一张张印有24小时党员热线服务电话的联系卡、一封封承载着社区党员干部对群众承诺的信件发放到居民手中,收回来的每一张“走访情况表”,不仅是每户居民的详细档案,也是一本反映百姓难点热点的民忧手册。随后,针对社区和村屯百姓热点、难点问题解决的新模式相继出台。

平房区的各个街工委都设立了“爱心银行支行”,各社区设立“爱心银行分行”,根据党员和居民奉献不同形式的爱心分别记载在精神支行、实物支行和基金支行上,成为社区“爱心银行”的储户,每个储户都会有一个类似银行存折的“爱心储蓄存折”。献爱心的同时,也是在存储“财富”。当“储户”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又可以从银行中提取“爱心”,获得他人的帮助。从而形成了爱心奉献的长效机制。

2009年3月17日,兴建街通宾社区党员服务热线,也是全区第一家党员服务热线正式启动。从此,4部24小时开机的党员热线和28名随时待命的党员把党和人民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半年来,该服务热线共接到电话530多次,平均每天3到5个,答复率达到90%。从爱人看病,到孩子上学,到家庭暴力的求助,社区支部书记林忠芬说,支部真正做到了“一个党员一面旗,我为群众解难题”。

70多岁的王大妈是东兴厂的退休老党员,经过整个楼内民主选举,成为了“党群温馨小组”的组长。在王大妈和另外两个党员的共同带领下,楼内居民精心地装扮起自己的“家”,楼梯扶手新刷的红色油漆、每个楼层的公用抹布、清新整洁的楼内环境,小小的细节让人感受到家的温暖。楼内的住户周阿姨说,在王大妈的带领下,通过义务献工,楼道的环境整洁了,居民的心情舒畅了,邻里的关系和谐了,生活在这个社群内,感觉很幸福。

小组成立后,社情民意有了最基层的表达渠道,根据居民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党群温馨小组”开展邻里互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让楼道居民真的成为一个团结友爱的大家庭。用区委组织部部长王平的话说,平时是关爱小组,到了关键时刻就是紧急动员小组,是基层一个个坚实的堡垒。

平新镇东福村是全市首家党支部代办点。50多岁的白武成是站里的代办员,今年3月起就在站里义务工作。拿出他的工作记录,从交水电费到办理各种证件,经过他手办理的大大小小的事件已经有199件。现在,村里有代办站,镇里有办事大集。平房区的村民已经能够做到小事不出村屯,大事不出乡镇,真正得到了全方位、立体化的帮助。

扎实的走访换来的是党支部对辖区各户情况的了如指掌,换来的是“社区是个家,建设靠大家”概念的深入人心,换来的是基层党组织社会动员力和掌控力的增强。

大党建抓出一片新天地

“要向建党那样抓党建,追求一个‘真’字。不能抬头搞党建,为了一个‘实’字。”平房区委书记刘忻这样理解党建工作的境界。所以,在平房区,每周一次的党建工作例会,书记亲自主持,各办事处汇报的数字、事例,书记件件核实。刘忻书记告诉记者,一个党员干部,一级党的组织,如果连自己的事情都糊弄,还能让百姓信服你吗?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踏踏实实做事的精神,从去年10月到现在,虽然平房区“区厂联动、和谐共建”的党建活动历时不长,一系列的管理体制和机制还有待完善,但就在党员亮出身份的同时,也亮出了“平中见奇,永创卓越”的平房精神!

平房区的招商引资数屡创新高,2008年是20亿元,今年上半年就达到了18.1亿元;2008年的一般财政收入是1.32亿元,今年上半年则达到了8369万元,同比增长20%,名列哈市各区前列;自今年以来,上访的群众数量大幅度下降;百姓的安全感、幸福指数明显提升。更让人可喜的是: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不但一批外来的流动党员找到了自己的“家”、一批外来务工的人员积极要求入党,就连个别曾经执迷于法轮功的劳教人员,也已经转化为积极要求入党的社区服务人员。

区厂联动让更多的百姓“认识”了党,认可了党,更愿意加入党!

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卜丽梅告诉记者:“平房区抓党建,在关心百姓的同时,没有忘记我们的普通党员。要让那些为党做过贡献的困难党员们时刻感受到,党没有忘记他们!”平房村老党员丁常友,因妻子长期生病欠下许多外债。党支部得知后,送去慰问金1000元;车祸后高位截瘫的王为和,在收到区委班子成员送来的米面和300元慰问金时老泪纵横;在通宾社区,社区党支部帮助3名生活困难的党员办了低保;在平房村,每一个特困党员都有两个帮扶对子……党内关爱的机制形成,让党员有了归属感,感受到了党的阳光。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平房区委党建工作,付出的是全体党员的真情,收获的是民生,是稳定,是增长,是党在群众中的威望。

平房区委从小区大厂的实际出发,通过有益探索,走出了一条基层党建的成功之路!

哈尔滨市委党校党建专家何扎那教授认为,平房区党建工作的实践,实际上就是把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具体化的过程。他们的精神内核是民主的,而他们的程序是科学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