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历史的回声与现实的较量

2009-09-1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布拉格记者 任鹏 我有话说

1939年9月1日,不仅是让所有波兰人刻骨铭心的一天,也是全世界都应该记住的日子。这天凌晨4点45分,在波兰北部港口城市格但斯克附近的维斯特普拉特半岛,伪装成友好访问的德国战舰“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号突然向毫无防备的波兰守军开炮。一小时后,德国地面部队从波兰北、西、西南三个方向向波兰发起进攻,这

一“闪电战”的开始直接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从而掀开了人类近代史上最黑暗的一页。据统计,从欧洲、美洲、非洲、亚洲到大洋洲,共有61个国家卷入这场持续长达六年的战争中,死亡人数达6000万,仅波兰就有600多万人丧生,成为受二战伤害最大国家之一。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为了让世人牢记历史的教训,70年后的9月1日,包括俄罗斯总理普京、德国总理默克尔、波兰总统卡钦斯基、法国总理菲永等二十个国家的领导人齐聚当年战事爆发的维斯特普拉特半岛,向在这场战争中殉难的人们表达哀思。

人们注意到,虽然几十年过去了,围绕二战历史仍然有一些国家的心结没有打开,国际舞台上的利益博弈有增无减,而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感人故事等着人们去发掘、传颂……

纠结于历史的波俄关系

在这次二战爆发70周年纪念仪式上,最令人瞩目的就是俄罗斯总理普京的出席。普京在8月31日出版的波兰《选举报》上曾撰文,坦承1939年苏德签订的“互不侵犯条约”和杀害波兰军人的“卡廷森林事件”是不道德的,希望波俄两国未来能够摆脱互不信任状态,开创战略合作新局面。但与此同时,普京又为当年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辩解,说那是苏联迫不得已的选择,因为早在1938年英法与德国签订《慕尼黑协定》,将捷克斯洛伐克出卖给德国,使得苏联直接面对来自德国的威胁,英法等国的绥靖主义,企图祸水东流,无论从历史的任何角度看都是难辞其咎的。

波兰总理图斯克在纪念仪式上发言时强调必须牢记历史,“如果不尊重历史事实,波兰、欧洲以及整个世界都不会安全和平”。

据史料揭露,1939年8月23日,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和苏联外长莫洛托夫签订了秘密的互不侵犯条约,解除了顾忌的希特勒一周后即对波兰发动了进攻。16天后,苏联红军进入波兰东部。

今年7月,欧安组织通过一项决议,称当时的俄德领导人均对二战负有责任,据说此决议就是波兰在背后积极推动的。这一决议出台后立即引起了俄罗斯的强烈反对,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反击说:“到底是谁发动了那场战争,谁杀害了人民,是谁拯救了数以百万计的生命并最终拯救了欧洲。”

尽管普京对发展波俄关系表达了善意,但很显然,背负沉重历史包袱的波俄关系今后仍不会一帆风顺。

中东欧国家重陷大国夹缝

出于历史的心结以及对现实安全的考虑,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之后,波兰、捷克等国全面投靠西方,并成为反俄的急先锋。去年格鲁吉亚与俄罗斯爆发冲突时,这些中东欧国家首先提出对俄罗斯进行制裁。此外,波兰、捷克一直支持美国在本土部署反导基地,表面上是对付伊朗核导弹,实际上是想成为西方防备俄罗斯的战略前沿,这也成为了俄罗斯的心腹之患。

然而时过境迁,布什下台后,新当选总统的奥巴马对美国的对外政策重新进行评估,其中就包括改善与俄罗斯和伊朗的关系。美国“导弹防御支持者联盟”主席艾利森日前表示,美国在波、捷部署反导基地的计划几乎已经搁浅,只有两个因素可能会改变这个方案的命运,其一,伊朗发展核武器的速度大大高于人们的预期;其二,美国的安全失去保证。他同时还表示,来自五角大楼的信号很明显:现在政府在寻找替代在波、捷部署反导基地的方案,美国十分在意俄罗斯的反应。有消息称,美国正在考虑在一些争议较小的地区部署反导系统,例如以色列、土耳其、巴尔干地区,或者在地中海上的军舰上建造可移动反导设施。波兰和捷克正在密切注视奥巴马本月将对此问题作出的决定,实际上两国的朝野各派以及媒体都已做好了奥巴马放弃在波、捷部署反导系统的准备。

中东欧国家原以为在美国为首的西方羽翼保护下,自己的安全可以高枕无忧,但没想到脚下的岩石原来是冰块,在两大冰川活动时,首先出现裂痕甚至漂移、融化的就是自己脚下的地带。这不禁又让人回想起中东欧国家在二战时的命运:接连被大国和所谓的“同盟国”欺负和欺骗。

尽管二战爆发已经过去70年,但大国在博弈中牺牲小国利益的做法仍具现实性。中东欧国家显然需要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在大国的夹缝中对自己的地位重新定位,采取更为稳妥的安全政策。

“温顿列车”闪现人性光辉

与残酷的二战历史和令人生厌的国家政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体现善良人性的故事,读起来令人感到温暖,这同样也是“二战”留给人类的遗产。

今年9月1日,随着响亮的汽笛声,一列绿色的老式火车徐徐开出布拉格火车站。它的目的地是英国首都伦敦,一位百岁老人正在那里迎候火车的到来,列车里乘坐着当年他从纳粹屠刀下拯救出来的人们,这位老人就是被称做“英国辛德勒”的尼古拉斯・温顿。

温顿原本是伦敦的一名股票经纪人。1938年,当纳粹阴云密布在欧洲上空时,他来到布拉格,看到了从各地集结到难民营的犹太儿童。从那一刻起,他就决定把这些儿童从威胁中解救出来。他努力游说英国内务部为这些孩子发放签证,自己掏钱解决路费,并亲自为每一个孩子找到收留他们的英国家庭。就这样,从1939年3月至8月,温顿先后组织8列“温顿列车”,将669名儿童经德国、荷兰成功运送到英国。遗憾的是,正当温顿打算9月3日把250名儿童运送出境的时候,二战已经在波兰爆发,这些孩子后来被纳粹送到了集中营,从此再没出现。

二战结束后,温顿将这段往事尘封,直到上世纪80年代的一天,他的妻子偶然从家里阁楼的一个箱子里看到有关记录“温顿列车”的文件,才使这段历史展现在世人面前。当年669名儿童的后代已经有5000多人,而温顿也被称做“英国的辛德勒”。为表彰温顿的壮举,2002年英国女王将他册封为爵士,捷克先后两任总统分别为他颁发了最高荣誉勋章,捷克的一个天文台还以他的名字为1998年发现的小行星命名。

二战爆发70周年的今天,也是“温顿列车”挽救669个生命的70周年,看着这些被救者及后人簇拥在温顿周围,不禁令人感慨万千。

纪念二战爆发70周年仪式在波兰格但斯克的战争纪念碑下举行。

波兰总理图斯克、俄罗斯总理普京、德国总理默克尔在纪念现场会面。

1938年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温顿与当年拯救的儿童及其后人见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