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百岁回顾 祖国如诗

2009-09-1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吴宗济(口述) 我有话说

我生于1909年,现在精神很好,身体还不错,手头的工作不断。

我亲历了旧王朝的覆灭,眼见了帝国主义的铁骑蹂躏中华大地,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改天换地的历史功绩,体验着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富足与安宁。纵使不才,但这些所见所闻,也会在心中升腾起朴素的爱国思想,不觉满是诗情。所以,我常用诗

句来表达对祖国的情感。

1957年中秋,我正在捷克首都布拉格进修,月色迷人,夜深难寐,我在寓所附近散步,珈咯王河缓缓流淌,河中有一小洲,绿草如茵,为当地一景。我不禁想起了王粲《登楼赋》中的两句:“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接着我又默诵道:“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顿怀家国之思。

当时月朗中天,鱼龙寂寞,我想起自己离回国还有半年时间,心却早已向往。当时捷克的生活水准在欧洲最高,但阻挡不了我对祖国的思念。如今尽管时隔半个世纪,我还铭记着那天晚上对祖国强烈的归属感。一轮月、几句诗,加快了我回国效力的步伐。我还借用王粲的文意写了诗,其中两句是:“信美非吾土,何足久淹留。”

1997年,当香港这片“吾土”回归祖国怀抱,而且百年来首度由国家任命了新的行政长官时,我难抑内心的欢欣,但同时想到台湾,用拙笔写下一首七律抒怀:“虎门忠魄志今伸,港岛终迎日月新。瓯缺百年归一旦,策颁两制抵千军。止戈保土前无例,投票推贤代有人。一叶知秋应猛醒,隔江休恋《后庭吟》!”

92岁时,正值世纪之交,我梳理自己所走过的三个朝代的道路,得出的结论是“共产党好,祖国最亲”。我把自己的情怀诉诸于一首五古:“……自维过九旬,世事见应广。髫龄不更事,中年家世荡。晚岁境转佳,赖有英明党。衣无鲍叔寒,食免张翰想。值公不劳步,启处足轩敞。风物放眼量,国事议应谠。芸芸十二亿,小康世无两……”

如今,每逢节日或纪念日,我总会撰写联语,倾诉自己的感想。新中国成立60年前夕,我已拟就了献礼楹联:

上联为:“六十年来国与家:数和谐内政,克奏肤功。改革开放;平乱救灾;惠工富农;通商建学。寰宇内万绪千头,同膺德泽!

下联为:“八千里外洲和海:看自主外交,聿怀多福。来远睦邻;解纷扶弱;和平发展;互利共赢。国际间一言九鼎,共沐春风!”

上世纪30年代初,我在上海,和人民音乐家聂耳常相过从。我来京归队前和他话别,请他留言纪念。他立刻奋笔在我日记本上写下了四个“耳”字,起初我不得其解。我知道由于“聂”的繁体字是“?”,三个“耳”字,加上他的名,所以聂耳有个绰号叫“四耳先生”,我想聂耳应该不会搞这样的小趣味。后来琢磨,当时正值白色恐怖,对我这个“同路人”,他不好说明白,就要我拿出耳朵来,两个不够,还要加上两个,来听一听苦难的被压迫的中华民族的怒吼声!

现在,我也希望自己能多拿出几只耳朵来,听一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铿锵脚步声。

(本报记者王国平采访整理)

[人物]:吴宗济,1909年生于山东济宁,祖籍浙江吴兴,1934年清华大学毕业。解放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退休后当选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曾被选为国际语音科学会议常设理事会荣誉理事,国家863智能计算机成果转化基地中央研究院顾问。他是我国实验语音学奠基人,也是最权威的见证人,少数超过百岁还能写作的语音学家。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