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读书二得

2009-09-1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旭光 我有话说

郗鉴身上的三种矛盾现象

在《世说新语》中,卞望之历数了郗鉴身上的三种矛盾现象:侍奉君王和上级时刚直方正,却喜欢属下对自己阿谀奉承;在自身修养方面廉洁忠正,却把个人利害得失看得很重;自己喜欢读书,却嫉恨别人有学问(见《世说新语・品藻第九》)。

第一个矛

盾是处理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对待上级,敢于反映真实情况,坚持正确意见和主张,无疑是对的。而希望下级奉承自己,则可能是爱慕虚荣。从另一个方面说,是对君上要求严,对自己降低标准。

第二个矛盾,涉及到做人和处事两个范畴。一个人要求自己清正廉洁无可厚非,但清正廉洁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恪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而计较个人得失则不同,这不属于违法乱纪的行为,也不是品行不端,只能看做是个人品位不高而已。所以,二者尚不能构成矛盾。

第三个矛盾值得琢磨。现实生活中,文人政要之间,同行或是处在同一发展层次的商人之间,竞争主要来自知识、信息和经验的支撑。所以,一方面危机感和压力促使自己发愤读书,另一方面,对于对手所掌握的学问又心怀忌妒,也在情理之中。因为忌妒归忌妒,冷静之后还是要加倍学习。

郗鉴,字道徽,晋代高平金乡人。《晋书》中说他少孤贫,博览经籍,躬耕陇亩,吟咏不倦。历晋惠帝、元帝、明帝、咸帝数朝,官至司马、太尉。虽以儒雅名,但由于处倾危之朝,曾数次领军平叛,扶持幼主,力挽社稷之危,举荐贤良方正之才,七十而薨。册曰:惟公道德冲邃,体识弘远,忠亮雅正,行为世表,历位内外,社稷之危,赖公以宁。

从史书的记载与《世说新语》一类小说中的故事段落相比,郗鉴给人的印象并不矛盾,且比较完满。

“令”字的新知新解

“令”字,最常用的是命令、号令。古代官位的称谓有:县令、中书令。诗词中的曲调名有:如梦令、小令。标明寒暑的是时令。

翻《资治通鉴・晋纪・卷八十三》,读到元康九年时,说到晋孝惠帝太子:“太子幼有令名,及长,不好学,惟与左右嬉戏”,云云。一查字典,才知道,“令”字,又有“善”、“好”的意思(《诗经・大雅・卷阿》:“如圭如璋,令闻令望”)。如此,上面的话就容易理解了。太子幼年的时候有好的名声,等到长大以后,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到学习知识、获得能力上,只知道和身边的人玩。这样的太子还会有好名声吗?显然不会(查《晋书》,太子后来果无长进,被贾太后所害,时年二十三)。可知好名、善名、令名,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需要不断地补给、刷新、清垢。

如果把“令”字所包含的好与善的内涵作为基础,首长、干部、官员的指示、命令,所作出的决定和部署,一定会给属下、管理对象和事业带来好的、善的结果。同时,如果考虑到“令”中时令的意思,任何命令的发出,要考虑到天时、地利等客观规律,做到审时度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