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新中国60年百名优秀出版人物”评选活动候选人事迹

2009-09-19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新中国60年百名优秀出版人物”评选活动公众投票规则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60华诞即将来临,“新中国60年百名优秀出版人物”评选活动进入投票评选之际,我们永远铭记新中国出版事业的奠基人胡愈之、周建人、胡绳、叶圣陶、张元济、徐伯昕、黄洛峰、陈翰伯、王子野、汪原放、张静庐

、祝志澄、冯雪峰等老前辈,他们为新中国出版事业的创建和发展贡献了毕生精力,奠定了坚实的基业。今天,我们深切地缅怀他们,将他们的思想和精神继承并发扬光大。

现将本次评选投票的规则公布如下:

1.投票时间为9月18日00:00至10月15日24:00(报纸投票以收寄日戳为准)。

2.投票范围为组委会公布的“新中国60年百名优秀出版人物”候选人,共150名。

3.候选人代码由三位阿拉伯数字组成,每位候选人对应唯一代码,“新中国60年百名优秀出版人物”候选人代码为001―150。投票时填写候选人代码即可。4.每人只能选择报纸或网络中的一种方式参与投票;无论何种方式,每人限投一张选票;每位候选人限投一票;每张选票所选候选人不得超过100人,否则视为无效选票。

5.参加报纸、网络投票均须填写投票人真实姓名和身份证号码(或军人证件号码)、联系电话、通信地址、邮政编码。16岁以下公民填写户口本上的身份证号码,不填、错填或重填的无效;主办单位对投票人的个人信息将严格保密。

6.报纸投票注意事项:

⑴空白选票可复印,但须与原选票大小一致,缩放、拼接的选票无效。

⑵填写选票时,请用钢笔、碳素笔或圆珠笔将所选候选人代码后的“0”涂黑。涂黑部分复印无效。

⑶委托他人代为投票,须附有委托人签名书面委托书。委托书应写明委托人姓名、身份证号码,否则选票无效。

⑷投票信封上应贴足邮票,选票寄至:北京市美术馆东街22号“新中国60年百名优秀出版人物”评选办公室。邮政编码:100010。信封下方须写明寄件人所在省份。

7.网络投票注意事项:

⑴点击新浪网、中国出版网、中国新闻出版网、光明网、《中国图书商报》网站、《中华读书报》网站和《人物》杂志网,进入投票系统,按提示参与投票。

⑵重复投票,以第一次结果为准。

⑶投票过程中,不显示候选人得票结果。

⑷本次网络投票属公益活动,投票一律免费。

8.本次评选活动坚持群众自愿投票的原则,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包办投票、指定投给特定候选人等弄虚作假行为。评选办公室设立监督举报电话:010-65246062, 010-64016986 ,电子邮箱:cbanxie@sina.com。9.本次群众评选投票数据统计工作将在组委会的指导下进行。投票人身份证号码将通过专门机构进行咨询核对,不合格选票及重复投票的选票将不能进入评选统计。

“新中国60年百名优秀出版人物”

评选活动组委会办公室

2009年9月18日

 

“新中国60年百名优秀出版人物”评选活动选票

(上接2009年9月18日11版)

077.徐春莲

徐春莲(1956―)女,湖北随州人。《家庭》集团党委书记。1996年担任总编辑后,努力开拓进取,使《家庭》的事业呈现崭新局面,杂志发行量大幅上升,1998年上半年,月发行量突破300万。进入1999年,《家庭》月发行量已达到400万份。2002年家庭杂志社成为中国首家期刊集团。她谋创新、促发展,使集团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新创办的系列子刊及网站、影视音像制作有限公司和首期投入2500万元参与创办的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均发展势头良好。2006年11月,还牵头联合国内八家知名期刊,组建“和谐家庭论坛”,联手打造新型的媒体联合体,此举引起业界强烈反响。作为“家庭”的掌门人,目前,正引领集团快步走向多元、立体、可持续发展之路,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个人著有中宣部立项的40万字的《英国期刊产业前沿报告》及其他作品共13部400万字。获第六届中国韬奋出版奖、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出版行业领军人才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078.徐柏容

徐柏容(1922―)江西吉水人。原百花文艺出版社编审。50年代末,他认为出版界对散文的出版未予重视,为此,他策划编辑散文丛书,并突破了丛书必以丛书之名成丛书的陈法,开创了编辑丛书的先例。从散文丛书内容上,还创造性地提出了加强反映中外友好、对外交流的内容,为当时出版界的版式设计也带来一股清新之风。他策划、编辑的《现代名家散文选集》后来扩大发展成为今天的大型丛书《百花散文书系》(曾获得首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他的文学创作除被选入《中国新文学大系》等几十种选本外,还有个人专集《原野之流》、《新婚之夜》等,学术著作《杂志编辑学》、《书籍编辑学》(与人合作)、《书评学》、《期刊编辑学概论》、《书籍编辑学概论》(与人合作)、《从历史走向未来―编辑出版改革探索录》等数十种图书。曾获得韬奋出版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079.海飞

海飞(1946―)浙江义乌人。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原社长。196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高分子专业。他率先在中少社创建国际合作出版公司,率先出版中英文对照的中少版经典少儿读物,构筑引进版的“地球村”书系。同时中少社还成功地把自己的期刊著名品牌《嘟嘟熊》落户到马来西亚出版,把《中国故事》等图书输出到英国培生集团出版。在他的领导下,中少社拥有“三社五报十刊千书一网”的传媒实力,资产总额达2.5亿,所有者权益达1.8亿,销售额达4亿。1993年以来,中少社在全国性的书刊评比中,有316种图书获奖,其中18种获全国三大图书奖,2种期刊获国家期刊奖。中少社的经济效益每年以高于15%的速度增长,书刊发行码洋增长10倍,销售收入增长5.8倍,利润总额增长了6倍,资产总值增长6.3倍,所有者权益增长8.8倍。系第九届韬奋出版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080.爱泼斯坦

伊斯雷尔・爱泼斯坦(1915―2005)犹太人,又名艾培。1931年后在天津的英文《京津泰晤士报》、《北平时事日报》任记者、编辑。1937年任美国合众社记者,在斯诺创办的英文杂志《民主》任编委。1939年在香港参加宋庆龄发起组织的保卫中国同盟,负责宣传工作。抗日战争期间,爱泼斯坦作为美国合众社记者,在中国各地采访抗战,他努力向世界人民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解放区和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热情讴歌抗日前线的八路军、新四军、游击队、国民党爱国将领和普通抗日群众,揭露日本侵略者烧杀抢掠的残暴罪行。1944年,他参加中外记者团延安之行和对晋绥解放区的访问。在近4个月的访问中,他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贺龙、陈毅、王震等中国共产党重要领导人,所写20余篇通讯在《纽约时报》发表,并收入《中国未完成的革命》一书,1947年在美国出版,被译成德、波、匈等多种文字,向全世界介绍了中国的抗日战争。他是著名记者、作家,著有《人民之战》、《中国未完成的革命》、《中国劳工状况》、《突破封锁访延安》、《见证中国》、《西藏的转变》、《寻访二战犹太难民在天津的足迹》等许多反映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新闻报道和专著。他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了中国的对外传播事业,为了中国的发展、增进中外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做出了贡献。

081.班果

班果(1967―)藏族。青海人民(民族)出版社总编辑。199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93年调入青海人民出版社工作,先后任该社文艺室副主任、文教文艺少儿室主任,副总编辑。从事图书编辑工作以来,即致力于图书策划工作,先后编辑出版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的《五人美文选》、《藏传佛教文化现象丛书》(12册)、《金鹰少数民族少儿长篇小说》、《藏学文库》、《昌耀诗文总集》等数十种图书。他致力于地方民族类出版物的出版,由其主持实施的《十世班禅佛学文集》、《藏族十明文化传世经典丛书》、《藏医学经典荟萃》现已入选“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近年来,组织出版了一批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图书,其中《藏族十明文化传世经典丛书》(宁玛派)荣获第二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藏传佛教神明大全》等图书获“中国图书奖”;《夏嘎巴文集》、《章恰尔20年精品丛书》等9种图书获“中国民族图书奖”。此外,藏文报刊出版工作成绩显著。《章恰尔》期刊注重社会效益和艺术品位,被誉为藏文的“人民文学”,是全国惟一的大型藏文文学期刊。近年来,《章恰尔》连续两次荣获我国期刊界最高奖――“国家百种重点期刊奖”,是国内惟一进入“中国期刊方阵”的民族文学类期刊。该刊行销海内外,发行量达到8000份,名列全国藏文期刊之首。全国惟一的藏文少年报――《刚坚少年报》,深受藏区少年儿童的青睐。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称赞《刚坚少年报》为丰富藏族少年儿童的科学文化知识做出了贡献,发行量达到12000份。他曾荣获全国优秀中青年图书编辑奖。

082.聂震宁

聂震宁(1951―)南京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党组副书记。他在担任漓江出版社社长、广西出版总社主管经营的副社长、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和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副总裁、总裁期间,成功策划并主持过若干重点出版项目,经营绩效明显。在担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期间,他组织出版《历史的天空》、《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等,产生了很大影响。集团公司出版的图书,获得首届政府出版奖等各类奖项共21项,获得第十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共4项,均为全国各出版集团之最;在全国图书零售市场的占有率连续7年位居第一;利润总额由2007年的1.82亿元增至2008年的2.25亿元,增幅38%。他的《我的出版思维》、《我们的出版文化观》等理论著作,及文学作品《去温泉之路》、《暗河》等获得业界好评。2003年被评为第四届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曾获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第十届韬奋出版奖,被评为出版行业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083.钱君?

钱君?(1907―1998)浙江桐乡人。上海文艺出版社原编审。1925年毕业于上海私立艺术师范学校。1927年任开明书店音乐美术编辑兼书籍装帧设计。1931年进神州国光社任专职美术编辑,1933年任编辑部主任。1937年,与李楚材、陈恭则等合办万叶书店,任编辑主任,并主编抗日救亡文艺期刊《文艺新潮》月刊。同时,又编辑出版《文艺新潮小丛书》。1945年进巴金主持的文化生活出版社任美术编辑。1952年万叶书店与上海音乐出版社、教育书店合并为新音乐出版社,钱君?任负责人及董事。1956年任上海音乐出版社副总编辑。1959年上海音乐出版社并入上海文艺出版社,任编审。钱君?在开明书店时曾为鲁迅、叶绍钧、茅盾、丰子恺、巴金的许多著作进行装帧设计、绘制封面。还为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大型期刊《小说月报》、《东方杂志》、《教育杂志》、《妇女杂志》、《学生杂志》等装帧设计绘制封面。他的设计朴雅、庄重,独树异彩。他是中国新文艺书籍装帧艺术的开拓者之一。著有《君?书籍装帧艺术选》、《民间刻纸集》、《君?论艺》、新诗集《水晶座》、诗词集《冰壶韵墨》等。

084.陶信成

陶信成(1941―)浙江绍兴人。曾任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管委会副主任,北京出版社总编辑、党组副书记。他参与策划、主编的《北京教育丛书》、《北京医学文库》、《临床中医内科学》、《古都今昔》、《毛泽东手书选集》、《梅兰芳》大型画册等重点图书,分别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及北京市优秀图书奖,为北京出版社的改革、发展做出了贡献。2003年,他离开领导岗位后,还承担了一些重点书稿的审读任务。他提出的将当代北京史丛书分为三个系列即《当代北京史丛书・发展系列》、《当代北京史丛书・研究系列》和《当代北京丛书・史话系列》的总体思路,得到有关领导和专家、出版社的肯定。曾荣获第九届韬奋出版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085.顾均正

顾均正(1902―1980)浙江嘉兴人。中国青年出版社原副社长兼副总编辑。1923年考入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当编辑。先在理化部编撰理化读物,后调《少年杂志》、《学生杂志》任编辑。1928年,到开明书店工作,历任编校部主任、编辑部主任。早年热心于翻译外国儿童文学作品。他和徐调孚、赵景琛为开明书店编辑出版了一套《世界少年文学丛刊》,收集了国内外儿童文学名著。1930年开明书店创刊《中学生》杂志,他是主编之一,并主持日常的编校事务。1932年为新中国书局编辑《我的画报》。1939年和友人自费创办《科学趣味》通俗科学半月刊,普及科学,宣传抗日。1953年开明书店和青年出版社合并成立中国青年出版社,他任副社长兼副总编辑,主管自然科学读物的编辑和出版。历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常务委员,北京市第五届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第四、五届委员,中国科普创作协会第一届副理事长等。著有《科学趣味》、《电子姑娘》、《北极底下》等;译著有《化学奇谈》、《物理世界的漫游》等。

086.高斯

高斯(1923―)江苏无锡人。曾任江苏省新闻出版局局长、党组书记、江苏人民出版社社长,主持江苏出版工作10年。在他的领导下,江苏建立了编、印、发、供、教育各环节相互配合的出版体系,成为全国比较完整的出版大系统之一。他勇于突破各种思想禁锢和传统观念的束缚。20世纪70年代末,一些人欲对文学作品《我们这一代》和翻译作品《尼罗河上的惨案》进行批判,他不顾个人得失,据理力争,促进了编辑思想观念的解放。他10年的业绩,是同江苏出版事业从困顿中起步、在改革中迅速发展紧密相联的。他的努力,为以后的江苏出版快速发展,跃居于全国前列,奠定了基础。江苏的出版改革,他是开创者之一。离休以后,他长期从事中国版协、中国编辑学会和江苏版协工作,主编、编纂出版了《图书编辑学概论》、《读书便览》、《发行学导论》以及《编辑规律探论》、《出版审美论》等专著和40多篇出版论文,约400多万字。

087.巢峰

巢峰(1928―)江苏阜宁人。1942年参加革命,1954年调至华东新闻出版局,后任上海辞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党委书记。1989年5月至1994年2月兼任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参与主持了巨型工具书《辞海》1979年版、1989年版、1999年版、2009年版的编纂出版及《辞海》繁体字版的编纂(台湾东华书局出版)。1978年执笔起草《〈辞海〉(合订本)处理稿件的几点具体意见》,使《辞海》编纂中的疑难杂症迎刃而解。1989年修定的《辞海》中社会学方面内容达367条,美学收词270条,伦理学收词近百条。1999年,提议在《辞海》中加入社会学最新研究成果,对我国社会科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30年来,《辞海》前后发行500多万套,1000多万册。主持编辑《哲学大辞典》、《经济大辞典》、《法学大辞典》、《宗教大辞典》等近百部辞书。任上海辞书出版社长期间,该社获国家图书奖9项。1997年获第五届中国韬奋出版奖。曾任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市人大代表。

088.曹辛之

曹辛之(1917―1995)江苏宜兴人。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出版委员会原副主任。书籍装帧美术家。1936年创办文艺刊物《平话》,开始了编辑出版生涯。1938年入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学习。1940年在邹韬奋主编的《全民抗战》周刊任编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在三联书店和人民美术出版社任编辑、编审,主要从事书籍装帧设计工作,为图书期刊作装帧或设计封面2000余件,其中,《郭沫若全集》、《新波版画集》、《九叶集》、沈钧儒《寥寥集》、端木蕻良《曹雪芹》以及他本人的诗集《最初的蜜》等书籍、画册,曾获全国性书籍装帧艺术展览整体设计奖或封面设计奖。《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总统苏加诺工学士、博士藏画集》获1959年莱比锡国际书籍艺术展览装帧设计金质奖章。这些作品既着眼于弘扬民族文化,也注重吸收西洋现代艺术工艺,带动了一批中青年书籍装帧工作者。著有《从出版角度看插图艺术》、《谈〈毛主席诗词〉的出版工艺》等。1993年获第三届中国韬奋出版奖。

089.梅益

梅益(1913―2003)广东潮安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原总编辑、社长。1935年在北平参加左翼作家联盟。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期间,为中共上海市文化工作委员会成员,后任书记。组织创办《每日译报》,并主编《华美周刊》、《求知文丛》、《上海一日》(散文集)。1946年任中国共产党驻南京代表团发言人。1947―1949年在延安、太行新华通讯社总社任编委、副总编辑。1949年春进入北平后,任北平新华广播电台(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编辑部第一部长兼管理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中央广播事业局副局长、局长、党组书记。1957年被选为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1978年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副院长、党组第一书记等职。1986年后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总编委会副主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总编辑、社长,又任展望出版社董事长。著作有《梅益论广播电视》、《梅益论百科全书》,译作有《红军在前进》、《西行漫记》、《续西行漫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获奖第五届韬奋出版奖。

090.章锡琛

章锡琛(1889―1969)浙江绍兴人。中华书局原副总编辑。1909年毕业于绍兴山会师范学堂。1912―1925年任上海商务印书馆《东方杂志》编辑、《妇女杂志》主编,并编辑上海《时事新报》副刊《现代妇女》和上海《民国日报》副刊《妇女周刊》。1926年1月组织创办《新女性》杂志社,任主编。1926年8月创办开明书店。他坚持同反动势力进行斗争,表现了一个中国正直知识分子的高贵品格。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出版总署处长、专员,1954年起任古籍出版社编辑、副总编辑,1956年任中华书局副总编辑。曾拟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著作权暂行法”,撰写《苏联大百科全书》中的“中国出版”条目,参加《资治通鉴》校点工作。著有《文学概论》、《文史通义选注》、《马氏文通校注》、《助字辨略校注》及散见于《东方杂志》、《妇女杂志》、《现代妇女周刊》、《新女性》、《中学生》等报刊上的著译文章六七百篇。

091.黄涛

黄涛(1920―2008)山西平定人。原战士出版社(今解放军出版社)副社长。1936年参加学生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9月参加八路军,在军队中长期做宣传教育工作。1950年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1953年开始领导编写“建国后第一部集体创作的、规模宏大的传记文学”《志愿军英雄传》。1956年起主编大型革命回忆录丛书《星火燎原》(10卷本)并于1982年出齐,开创了撰写革命回忆录的新风。该丛书被称为“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教科书”,先后被译成13种文字,有7种选本在国外发行。1983年离休后,主持编辑我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系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烈士传记丛书《革命烈士传》(10卷),1986年起,主持编辑《解放军烈士传》(10卷),该书累计发行97万多册。1995年参与设计和审定的《共产党抗战英杰》被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等部委联合推荐为全国中小学百种爱国主义教育图书中的一种。1990年获第二届中国韬奋出版奖。

092.黄建斌

黄建斌(1946―)福州市人。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原社长兼总编辑。2002年和2004年,经竞选连续两次成为国际儿童读物联盟(简称IBBY)的10位执行委员之一。1996至2007年,兼任IBBY的中国分部秘书长,曾6次作为国家代表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发表论文,是走上IBBY论坛的第一位中国人。其责编的图书多次获省部级以上优秀图书奖,其中《动物“辛德勒”名单》获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所撰论文《阅读――为中国孩子插上飞翔的翅膀》(英文)获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优秀论文奖,被收进IBBY优秀论文集;《将相和――中国战国时期的和平与和谐的国际人际关系观念》(英文)获印度国家社会科学院优秀论文奖,并被收入印度亚洲文学研究院论文集;《十字路口的“孙悟空”――探寻中国儿童读物走向世界之路》获第二届全国出版科学研究优秀论文奖。创作的散文、杂文曾5次获省级以上优秀奖,其创作的纪实文学《牛田洋风潮》获得业界好评。他是第九届韬奋出版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093.喻杨

喻杨(1962―)四川渠县人,现任重庆出版集团公司总经理,他锐意改革,创造性地建立了“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企业人事用工制度和“绩效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制度,完善了法人治理结构,集团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优秀企业。在实践中,他摸索出一整套发展股份制经济的成熟经验,与2004年末相比,2008年集团总资产由8.6亿元增长到近20亿元,销售收入由2.7亿元增长到10.52亿元,利润由3623万元增长到6328万元。亲自主抓图书发行,集团在全国图书零售市场的占有率由2006年6月第111位迅速上升到2009年6月第15位,回款增长了5倍多。他组织策划了一大批国家级获奖图书和超级畅销图书,比如,《读点经典》丛书已热销250多万册。策划组稿并担任责任编辑的图书《命运的迁徙》荣获中宣部第十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十七届全国城市出版社优秀图书一等奖。他是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重庆市人大代表。

094.彭长城

彭长城(1953―)甘肃兰州人,现任读者出版集团副总经理。他为《读者》建立了完善的发行网络,提高了《读者》的发行量和经济效益。1981年至1984年,《读者》月发行量由10余万册上升到180万册,但1985年至1988年,《读者》月发行量一直徘徊在150万册停滞不前。在对市场进行认真调研后,他指出发行方式是制约《读者》发行量上升的主要瓶颈,并采取了有效的应对措施。1989年起,《读者》发行量开始有力地攀升,1990年月发行量突破200万册。1993年底,他提出了在《读者》杂志上开展广告业务的方案。1994年,《读者》终于登出了第一则广告。1994年广告收入110万元,2006年收入则增至五千多万元。目前,《读者》的广告收入已占到《读者》杂志年利润的三分之二,在中国期刊广告收入中名列前茅。2009年6月,世界品牌实验室在北京发布了2009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读者》杂志连续六年榜上有名,以44.85亿的品牌价值,位列183位,居期刊类第一位。他是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荣获中国韬奋出版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095.彭松建

彭松建(1941―)湖南汨罗人。北京大学出版社原社长。1971年起,先后在北京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从事编辑出版工作。1993年任北京大学出版社社长后,大力改革出版社管理体制,提出教材为本、学术优先的选题策划与组稿原则,出版了一大批双效益的优质图书和影响力广泛的教材、学术著作和畅销书。其中,《东晋门阀政治》和《中国经济通史》等10多种图书获国家图书奖和中国图书奖,《西方经济学概论》、《当代西方经济学说》等多套大学教材在市场上成为常销书。在任期间,该社出书总码洋从不足2000万元增长到5亿元。向海外输出《北京大学数学丛书》的版权,成为我国出版界较早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推行者之一。成功引进美国比尔・盖茨《未来之路》一书版权,开创了我国出版界大规模引进版权的先河。国务院原副总理吴仪在与美国谈判时以此作为反驳美国贸易代表团攻击我国盗版的有力证据,被誉为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的典范。1996年获首届百佳出版工作者称号。

096.惠西平

惠西平(1958―)陕西甘泉人。陕西人民出版社原社长。独立编辑图书数百种,如《中国古代风俗丛书》、《延安文艺概论》、《一代名将彭雪枫》等,其中十数种获省部级以上部门奖励,如“金钥匙”、北方十五省、国家优秀科普作品奖。主持策划了大批丛书、套书如《中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四部文明》、《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库》、《二十世纪散文精品丛书》、《信息技术》、“中国武侠名家名作系列”、《中国古典名著丛书》等。主要编著有《中国监狱人》、《解放区文艺大辞典》、《定格1999》等,论文有《WTO与中国出版》、《跟风与创新》等。他是出版行业领军人才;1989年被评为陕西省优秀中青年编辑;2004年被评为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097.曾彦修

曾彦修(1919―)又名严秀。四川宜宾人。建国后历任南方日报社社长,广东省教育厅厅长,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副社长、总编辑、社长.他是当代杂文界的元老,1941年开始发表作品。其主编的《牵牛花蔓》获全国1995年-1996年优秀散文杂文荣誉奖。他的杂文,诸如《论“数蚊子”》、《官要修衙,客要修店》、《九斤老太论》、《“便宴”及其他》、《论睁眼看世界》、《从“孟德新书”失传说起》、《论“歌德派”》等,时下读来,依然有着很强的警示作用。著有专著《严秀杂文选》、《全国杂文选粹・严秀卷》,主编《中国新文艺大学杂文卷》、《当代杂文选粹》、《一盏明灯与五十万座地堡》、《鲁迅选集》(两卷本)等。严秀强调培养青年作者,在主编《中国新文艺大系・杂文集》新时期卷时,增补了大量年轻人的作品,并在序言中对一些优秀的中青年杂文作者作了推荐,使得这些中青年作者很快便在杂文界声名鹊起。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098.舒新城

舒新城(1893―1960)湖南溆浦人。原《辞海》主编、《辞海》编辑委员会主任委员。1917年毕业于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本科英语部。1920年创办《湖南教育月刊》。1924年应聘至四川国立成都高等师范任教育学教授。1925年返南京,专心从事有关教育史等方面的研究,著述甚丰。主编了《中华百科辞典》、《中外人名辞典》等。1928年,继徐之诰主编《辞海》。1930年,担任中华书局编辑所长兼图书馆长。在他主持工作期间,编印了《社会科学丛书》、《经济建设丛书》、《国际丛书》等有价值的图书,还创办了《新中华半月刊》。1936年,收词10万条以上的综合性辞典《辞海》正式出版,由于其内容新颖、考证精当,受到读者的好评。次年,任中华书局代总经理。抗日战争胜利后,继续主持编辑所工作,编印了中华文库等读物。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担任全国政协上海市委员会副主席。1957年秋,他提议重新修订《辞海》,得到毛泽东的支持。1959年夏成立辞海编辑委员会,任主任委员。1960年在上海病逝。著有《现代教育方法》、《近代中国教育史料》、《近代中国留学史》等。

099.蒋迪安

蒋迪安(1935―)江苏南京人,曾任江苏新闻出版局局长、江苏出版总社社长。在主持江苏出版工作12年间,中国正值改革开放。他总结历史经验,按照出版规律,制定了“质量、特色、效益、稳定、创新、繁荣”的指导思想,对出版业实施改革。他用机制改革带动体制改革,加快了出版社由封闭型向开发型的转变,由传统的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的转变,适应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路子。他坚持社店联合,构建新型的社店、店店关系,走联合发展的路子。至今,新华书店发行集团一直处于全国同行的前列地位。他始终坚持把多出好书作为衡量出版改革成效的根本标志,策划出版的大型画册《中国三峡》荣获国家图书奖,组织出版了具有标志性的精品《康有为大同书手稿》,还策划出版了《尤利西斯》、《追忆似水年华》等一批世界名著。他是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理事、江苏出版协会名誉会长。曾获第五届韬奋出版奖。

100.遇衍滨

遇衍宾(1929―)山东龙口人。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原总编辑。1948年在哈尔滨参加东北青年报编辑工作。1952年任《好孩子》杂志主编。1955年参加筹办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56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成立,任编委兼知识组组长、《中学生》杂志副主编。后任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副总编辑、社长兼总编辑,1986年专任总编辑。作为新中国最早一批少年儿童出版工作者,编辑、复审、终审了《故事新讲――和中学生谈哲学》、《大地的儿子――周恩来的故事》、《参天的大树――彭德怀的故事》、《伟人的足迹――毛泽东的故事》、“少年思想通信丛书”、“可爱的祖国丛书”、《中国近代历史小故事》等少儿书刊近千种(期),其中,大型丛书《少年百科丛书》先后发行近1亿册,被誉为“培养巨人的乳汁”,其精选本120种,曾获国家图书奖提名奖、中国图书奖一等奖、全国优秀少儿图书奖一等奖和整体设计奖、全国优秀畅销书奖等奖项。1999年获第六届中国韬奋出版奖。

101.韩绍祥

韩绍祥(1944―)山东章丘人。原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党委书记。他担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后,对出版市场和教育出版深入调研,提出了人教社发展战略和思路,积极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组织研发新课标教材,积极开拓市场,在全国80多个教材出版社中,人教社的新课标教材品种最全、市场占有率最高。1999年至2006年,人教社实现了快速发展,年销售收入从5.46亿元增至19.46亿元,利润总额从2.39亿元增至4.01亿元,资产总量从13.26亿元增至35.6亿元,很好地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在韩绍祥同志的带领下,人教社的各项工作得到长足发展,出版了一大批优秀图书和音像电子产品,其中100多种先后荣获国家图书奖、中国政府奖和部委级奖励,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为中国教育出版事业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102.阙道隆

阙道隆(1928―2009)湖南省桃源县人,中国青年出版社原总编辑。他长期负责青年修养、文学艺术和哲学社会科学读物的初审、复审和终审的工作。编辑出版了一批有重大社会影响的青年读物。1960年以前,他主持编辑的《青年共产主义者丛刊》,是当时较有影响的青年政治思想修养读物之一。1960年以后,他担任中青社文学编辑室主任,主持了长篇小说《红岩》、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第一卷的编辑工作,并负责该书的复审。此外,还参与《风雷》、《朝阳花》、《韶山风云》、《焦裕禄在兰考》等书的编辑工作;复审和终审《王若飞在狱中》、《短篇小说选》、《古文选读》、《诗词例话》和《历代文选》等读物。在他的提议下,中青社在80年代初期创办了《青年文摘》和《青年文学》两份青年刊物。其中《青年文摘》成为我国发行量最大的青年刊物。从80年代中期开始,他利用业余时间,潜心于我国社会主义编辑学的研究,由他主编的《实用编辑学》一书,被认为我国第一部书籍编辑学,获全国首届编辑出版理论图书奖。他潜心研究编辑学理论的力作《编辑学理论细要》,被公认为中国编辑学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他是中国版协第二届理事,中国编辑学会第一、二、三届副会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103.谭跃

谭跃(1958―)江苏泰兴人,现任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2008年,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在全国出版业率先成为首家资产总额、销售收入双超百亿的出版集团。近几年来,集团的销售收入、利润总额、资产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出版能力和出版能力成长性位居全行业榜首。在“首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评选中,集团位居出版发行类第一。国家统计局调查中心公布的2009中国最大500家企业中,排名第398位。他抓战略谋划,坚定不移推进六大发展战略。从抓企业发展战略入手,针对企业现状,着力转变发展方式,主持制定凤凰集团发展“六大战略”,即企业化战略、内容创新战略、市场拓展战略、数字化战略、外向合作战略和人才强企战略,提出了“十五”期间打造百亿集团的奋斗目标。2006年扭转整体下滑趋势,跃上80亿平台,2007年实现销售92亿;抓内容创新,倾力做大做强出版发行主业,推动出版发行主业平稳较快发展。主持实施重点出版工程《凤凰文库》,规划出书600余种,已出书刊120多种,集团内容创新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层次。

104.潘奇

潘奇(1914―2008)女,江苏江都人。人民音乐出版社原副社长、副总编辑,《儿童音乐》创办人。1935年于北平国立师范大学毕业。1958年起任音乐出版社副社长兼副总编辑,主持社内工作,直至1985年离休。她领导人民音乐出版社承担起我国唯一出版音乐书谱的专业出版任务,出版了诸如《音乐建设文集》、《音乐理论基础》、《黄河大合唱》、《长征组歌》等专业音乐书籍。她为出版社两支队伍(编辑队伍、作者队伍)调入了一大批音乐、艺术院校毕业和其他文艺团体的专业人士,提高了音乐出版事业的质量。退居二线后,担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二、三、四届理事、副秘书长,国家出版工作委员会委员。2002年获得中国音乐“金钟奖”最高终身荣誉奖。

105.额敦桑布

额敦桑布(1949―)蒙古族,内蒙古巴林左旗人。1975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中文系,同年到赤峰市从事《昭乌达民族教育》编辑工作,1977年参加中央编译局组织的《列宁选集》的汉译蒙工作,并与人合作完成了第四卷的定稿任务。1984年任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副社长,1989年起任社长。为该社提出了“以普及为主,兼顾提高”的出书方向,“注意地区特色,注重民族特点”的出书风格,“立足本区,面向全国”的发展蓝图,陆续推出了一大批服务“三农”的系列读物,受到了农牧民的欢迎和好评,使原来年出书量不足30种、发行码洋不足3万元的内蒙古科技出版社在短时间内跃入全国出版系统先进行列。1998年、2000年连续两届被评为全国良好出版社,1998年至2000年连续3年在“国家图书奖”和“中国图书奖”评选中,有蒙汉文4种图书榜上有名,还有两种图书荣获国际奖。2001年获第七届中国韬奋出版奖。

106.霍宝珍

霍宝珍(1947―)女,陕西延安人。南海出版公司总经理。1970年调至山东省出版局开始从事出版工作。1982年开始组建了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她主持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工作期间,勇于改革创新,出版了600多种港、澳、台及海外华人的作品,其中有杨振宁等著名科学家的新作及柏杨、高阳、白先勇、董千里、三毛、席慕容、李昂等数百人的作品。1988年调至海南省委宣传部工作,组建了南海出版公司,21年共出版图书5000多种,有多种图书荣获国家和省级奖。其中有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的《中小学生普法教育画册》、《民族大家庭》,获中国图书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宝库》、《永远的哨兵》,其中《永远的哨兵》荣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此外还有荣获省级优秀图书奖的《中华传统文化通典系列》(儒、道、佛)等。她本着出书育人的宗旨,培养了一批包括海南本地人在内的出版、编辑、管理人才。她本人1992年被评为全国新闻系统先进工作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07.戴文葆

戴文葆(1923―2008)江苏阜宁人。194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政治系。1944年曾在重庆任《中国学生导报》主编。1946年任《大公报》国际版编辑与社评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在人民出版社、世界知识社、中华书局、文物出版社、三联书店工作。参与《世界知识年鉴》的设计和定稿,主编或参与编辑了《韬奋文集》、《严复集》、《鲁迅选集》、《毋忘国耻历史丛书》等书稿,改编与校勘了《谭嗣同全集》。在整理《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史料时,将吴晗辑抄的原稿与数百万字的《李朝实录》原著进行核订。作为2.5亿字的《传世藏书》的主编之一,参与了选目和选择版本的部分工作以及全书的编校质量的审定把关。为推动编辑学学科建设,在《出版工作》上发表30多万字的《编辑家列传》,主编《编辑工作基础教程》,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出版学分编委会副主任兼编辑学分支编写组副主编。1987年获第一届中国韬奋出版奖。

108.戴伯韬

戴伯韬(1907―1981)江苏丹阳人。人民教育出版社原副社长兼总编辑。1927年考入陶行知创办的晓庄师范学校。1931年在上海编写普及科学知识教育丛书。1934年起编辑、出版《生活教育》杂志。1937年,在武汉主持编辑出版该杂志。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迁到重庆后,他设法使《战时教育》继续出版、发行,对人民进行抗日教育,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路线。1943年任中共盐阜地委宣传部副部长,指导编辑出版《盐阜报》。1945年任苏皖边区政府教育厅副厅长。1948年任山东教育厅厅长。他在苏皖边区、山东解放区领导编写、出版了全套中小学各科教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上海市教育局局长、中共上海市文教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54年调北京,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社长兼总编辑。他和社长叶圣陶一起主持编写、出版了一套12年制全国通用的中小学各科教材,为中国的中小学教材建立新体系奠定了基础。历任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一届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等。

 

二、印刷专业候选人(16人)

109.万捷

万捷(1962―)北京人,雅昌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1984年毕业于北京印刷学院。1993年创办雅昌彩色印刷有限公司。多年来,万捷致力于现代印刷模式的探索,独创了将传统印刷业与现代IT技术及文化艺术结合的雅昌模式;他率领雅昌,在时间紧、难度高、工艺复杂的情况下,高质量地完成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报告书》,《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申办报告书》,还成功印制了世界最大的书之一英国曼联足球俱乐部编年史巨著《曼联》,并连续荣获国际印刷大奖近200项,以《梅兰芳藏戏曲史料图书集》、《西夏文物》、《中国文化遗产-贵州省》、《北京2008奥运会开幕式节目单》四度摘取六项印刷界“奥斯卡奖”班尼金奖,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一个充满活力与前瞻性的成长样板,被15万在校MBA学生评为2004年度“最受MBA尊敬的十大创新企业家”,还荣获中国印刷界最高奖――毕?奖,被评为出版行业领军人才,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110.万启盈

万启盈(1920―)河北丰润人,原任上海市出版局副局长。1933年入北平新闻专科学校职业班学习。抗战初期赴延安,入中央印刷厂工作,抗战胜利后任厂长。1949年春起,先后任北平军管会和南京军管会新闻出版处副处长,负责两地印刷业的接管工作。随后赴上海,先后担任华东出版委员会厂务部主任、新华印刷厂华东区管理处经理兼上海新华印刷厂厂长、华东行政委员会新闻出版局副局长、上海市出版局副局长。在此期间,他于1952年主持创办了上海印刷学校并兼任校长。在受冲击下放到上海印刷研究所工作期间,他摸索第一代照相排字机的排版工艺,开拓了照排书刊胶印印书的新路子。他参加了手选字式铸排机的设计、自动铸排机的研制和第二代计算机控制的自动照排机的设计工作。80年代,他被推举为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印刷技术协会理事长。1985年后,致力于编写专业书籍和整理印刷史料,是《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中印刷学科的主编、《中国出版词典》编委、《印刷科技实用手册》副主编、《中国印刷近代史》副主编。1997年荣获我国印刷界最高奖――毕?奖。

111.王选

王选(1937―2006)江苏无锡人,曾任北大方正技术研究院院长,方正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首席科技顾问。1954年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1958年留校任教。1975年投入到“汉字精密照排系统”项目的研究中。1981年,他主持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原理性样机华光I型。1985年至1993年,他又先后主持研制成功并推出了华光II型到方正93系统共五代产品,以及方正彩色出版系统。他的研究成果,引起了中国报业和出版印刷业的深刻革命。王选于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994年后任电子出版新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1987年获首届毕?奖,2001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是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12.叶华明

叶华明(1934―)广东惠阳人。1959年毕业于苏联莫斯科茹科夫斯基军事航空工程学院。1983年任深圳市科委主任兼深圳市先科技术开发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被誉为中国“光盘第一人”,中国第一家激光视唱公司先科激光电视有限总公司和深飞激光光学系统有限公司的筹建者。1988年引进了我国第一条光盘生产线,开创了中国激光视听事业的先河。领导公司创下了“中国第一张CD激光唱盘”、“中国第一张LD激光唱盘”、“中国第一张大容量数字光盘,CD-ROM”、“中国第一张CD-R光盘”、“中国第一代VCD视盘和VCD放送机”、“中国第一台DVD放送样机和第一张DVD盘片”,使我国成为继荷兰、日本、美国之后的第四个完整生产激光唱片和激光视盘的国家,为我国影碟机硬件发展奠定了基础。2001年获第七届中国韬奋出版奖。曾任深圳市第一届、第二届政协副主席。

113.任玉成

任玉成(1946―)河北吴桥人,原北京隆达轻工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在任北京京华印刷总厂副厂长、厂长期间,他率先走向市场,调整产品结构,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开发新产品,企业利税年递增20%,进入全国同行业500家大企业行列,获全国“六五”期间科技进步奖,本人荣获“森泽信夫印刷奖”二等奖及“首都劳动奖章”。他在任印刷集团总经理期间,组织编写印刷行业IS9000标准手册,为北京地区印刷质量管理与国际标准接轨提供了条件。他组织制定了《北京印刷主要经济指标》,主持了北京市印刷工价的三次修订。他坚持印刷协会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的宗旨,编辑了《北京印刷信息》,开设了印刷网站,长年组织印刷新技术研讨和跨省市信息交流。为发展北京印刷业,他提出打破厂际界限,重点发展书刊、包装、安全印务三大板块,重点把印刷包装做实、做大做强。2005年荣获我国印刷界最高奖――毕?奖。现为北京印刷协会理事长。

114.刘森民

刘森民(1931―)陕西绥德人。中国唱片总公司原总经理。1957年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1985年调任中国唱片总公司总经理兼总编辑,在国家没有投资的情况下,自筹资金,建立了全国第一条自动化立体声盒带生产线喝激光唱片流水线。引进了世界最先进的数码录音和电脑控制的设备,在国内第一家获得国际杜比标准及商标使用权,在广州、上海新建了两座业务大楼,几年间,与中国唱片总公司建立贸易往来的港台企业达到40多家,欧美企业有50多家,从1987年到1991年,每年为国家创外汇30余万元。同时,在其担任中国唱片总公司总经理期间,公司固定资产扩大了6026万元,创利15000万元,人均创利18000元,上缴各种税款11000万元,1992年被国际唱片协会吸收为会员,成为中国大陆参加该协会的第一位会员。1989年,刘森民主持开设“金唱片奖”,制定评选规则和实施方案。他领导创意并撰稿编辑的作品主要有《中国音乐大全》、《中国戏曲大全》、《中国曲艺大全》等。他的代表作品有《彝族舞曲》、《故乡随想曲》、《龙女听琴》、《敬爱的周总理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重上井冈山》等。

115.朱谈林

朱谈林(1931―)上海人,原北人集团公司总经理、董事长。1980年底,被任命为北京人民机器厂厂长。1982年国家经委提出印刷技术改造的方针任务,他迅速对北人机器厂的生产作出调整,果断决定停止铅印机生产,集中全部力量投入胶印机生产。当时这一决定很多人不理解,因为当时北人生产的凸版单面印刷机刚刚获得国家银制奖章,而且在市场上非常抢手。但正是朱谈林的这一决定,成为中国印刷设备发展历史上一次历史性转折,给印刷业摆脱“铅与火”进入“光与电”时代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他还非常注重产品质量,他决策北人生产的机器按照国际ISO标准设计和制造。1989年,他亲自组织了三次重大改进,使对开4色胶印机很快达到国际先进质量水平。在他的领导下,北京人民机器厂快速发展,1991年,综合经济效益居全国机械制造业第六位,在全国印刷机械制造业中头一家被列为“国家一级企业”,他本人也荣获北京市特等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并获得全国印刷行业最高荣誉――毕?奖。

116.张秀民

张秀民(1908―2006)浙江省嵊县人,原任北京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参考咨询组组长。厦门大学文学院国学系毕业后,进入国立北平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参与编写了《馆藏普通线装书目》,主编了《馆藏中国边疆书目》、《太平天国资料目录》。张秀民立志写出一部中国人自己的中国印刷史。为此,翻阅了北平图书馆藏全部宋版书355种、《永乐大典》残本200余册,又涉猎了数千种地方志、诗文集、笔记、杂书,及日文、西文印刷版本书,写出相关笔记70本。1958年完成《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及其影响》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1985年,历经半个世纪,64万字的《中国印刷史》终于付梓。此书初校样在1987年10月被中国印刷技术协会评为首届毕?奖,正式出版后,被评为首届全国科技图书优秀荣誉奖、第四届中国图书奖。张秀民其他印刷史方面的著作尚有《张秀民印刷史论文集》、《活字印刷史话》等。其先后被聘为全国图书馆学会学术委员、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名誉理事、《中国印刷近代史》编委会顾问。1987年荣获首届我国印刷界最高奖――毕?奖。

117.沈海祥

沈海祥(1945―)浙江宁波人,曾任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印刷工业出版社社长。1970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参与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照排中心。为推进激光照排系统,开发新型PS版,进行科研体制改革,在推广彩色桌面出版技术方面做出了贡献。他对1979年引进激光照排系统的消化、吸收和完善倾注了心血,该系统照排出我国第一本正式出版物。他任国家印刷技术装备“七五”规划建立的北京激光照排中心的项目负责人期间,参与引进系统的改造和创新工作,主持研制的“科印”电子出版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任国家印刷技术装备“八五”规划建立的计算机字体中心的项目负责人期间,主持研制的国际上最大规模且符合国际标准的轮廓线计算机汉字字库开发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部级一等奖;任国家印刷技术装备“九五”规划开发新型PS版生产线的项目负责人期间,主持研制的首条工业化大型卷筒铝板连续式PS版生产线,获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该系统生产的PS版销售收入,从1996年至今近3亿元,创利近3000万元。在他带领下,中国印研所至今共获国家级和部级科技进步奖103项。经济效益逐年提高,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人均创利3万余元。

118.陈??

陈??(1936―)女,上海市人。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已故著名科学家、汉字激光照排之父王选院士的夫人。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计算数学专业。1975年起承担了国产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华光系统和方正系统)大型软件的全部设计并负责实现。同时她还设计完善了排版软件统一的输出语言――北大页面描述语言BDPDL,它是远程传版新技术的基础。90年代中期起,她主要从事软件项目的新设课题和组织协调工作,以及博士、硕士生的培养。针对国际电子出版领域的发展趋势,研究并实现标准通用置标语言(SGML)的中文化及其实用系统,指导学生研制的“建立开发中国百科术语数据库”、“标准通用置标语言的图书馆应用”等项目分别获得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和两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陈??曾两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还曾荣获陈嘉庚技术科学奖、毕?奖、新闻出版署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

119.周建潮

周建潮(1955―)江苏铜山县人。现任中国唱片总公司总经理。他1984年开始唱片发行工作,从事音像出版工作26年,从业务员做起,历经发行、编辑出版、生产经营、行政管理等各个环节,直至中唱总公司总经理岗位.。他熟悉业务,精于管理,在音像出版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他坚持精编精选,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努力打造艺术精品,作为主策划之一的《红太阳》专辑创下了中国唱片销量的奇迹,参与策划的《20世纪华人歌坛明星百集》获得了国家音像制品奖;他把握市场脉搏,追求两个效益,取得突出的经营业绩,2001年销售收入达1.0375亿元,被新闻出版总署评为优秀出版单位;他勇于创新,在改革中寻求突破与发展,2008年在董事会的领导和支持下,中唱制定了重组方案,确定了以音乐为内容为核心,调整产业结构,打造音乐文化骨干企业的战略目标;他善于学习运用新知识新技术,在他的支持下,1987年上海公司开发成功销售管理软件,在全行业最早运用计算机进行销售管理。他曾获第四届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荣誉。

120.武文祥

武文祥(1934―)山西介休人,原任中国印刷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董事长,中国印刷技术协会理事长,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统计系毕业。1958年到1992年在中国印刷器材(物资)公司任科长、副经理,参与制定了部管印刷机械等的计划申请与分配管理办法,规划和发展印机、器材定点生产,初步形成了国产生产供应体系。在担任中国印刷公司领导期间,积极推动印刷技术进步,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了几十次技术交流,建议并主持召开了全国第一次胶印印书经验交流会,提出平、精、骑联动线的技术发展方向,组织完成了中国印刷公司系统从铅排铅印到照排胶印的技术改造,组织彩印厂与北大方正成功开发了DTP高档彩印印品工艺,主持开发了宣纸胶印国画复制技术。成功主持了五届国际印刷技术展览会。主持了世界最大的印刷博物馆――中国印刷博物馆的集资、工程建设、征集展品以及布展的全过程。1997年荣获我国印刷界最高奖――毕?奖。

121.范慕韩

范慕韩(1917―1996)山西省繁峙县人,原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经委印刷技术装备协调小组组长。曾就读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40年入延安陕北公学学习,随后在边区从事经济工作。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在国家计委担任领导职务。1982年受命组织国家印刷技术装备协调小组,为印刷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组织起草了具有深远影响的我国印刷技术装备“六五”、“七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以照排、电分、胶印、装订联动为80年代我国印刷工业技术进步的目标。他以超前的战略眼光,将当时还不成熟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作为80年代我国印刷技术进步的突破口,予以大力支持,使得国产激光照排系统迅速成型和大范围推广应用。在此期间,他还对人民机器厂等我国印机制造企业和上海凹凸彩印厂等印刷骨干企业重点扶持;对王选等为我国印刷技术发展做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关心爱护;一再呼吁并积极推进印刷博物馆的建设,并被推举为中国印刷博物馆筹备委员会主任。

122.郑德琛

郑德琛(1921―1992)江苏溧水人,原任北京印刷学院副院长。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1945年公费赴美,在纽约、华盛顿等地印刷厂进修、实习。1946年回国后,在上海华夏图书出版公司印刷厂彩印部任工程师。1949年11月调入北京新华印刷厂,1952年研究铅版镀铁工艺获得成功。1960年任文化部文化学院印刷系副主任,负责该系的组建工作。1961年印刷系并入工艺美术学院后,担任系主任,为我国培养出第一代印刷行业的大学毕业生。1981年担任印刷学院副院长后,多次出国考察,编写文章介绍印刷及印刷教育状况。坚持修订教材,编写了《印刷概论》、《晒版工艺学》、《电镀原理》等5本讲义。他先后担任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常务理事和副理事长、《中国印刷年鉴》编辑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印刷》杂志主编。1989年荣获我国印刷界最高奖――毕?奖。

123.柳溥庆

柳溥庆(1900―1974)江苏武进人,原任中共人民银行总工程师兼印刷技术研究所所长。1920年任商务印书馆印刷厂影印部副部长。1924年经毛泽东介绍赴法勤工俭学,先后毕业于里昂国立美术专科学校、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巴黎印刷学院。1927年奉调至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9年应聘在苏联《消息报》、《工人日报》印刷厂和莫斯科中央美术制版厂任技师。1932年发明“红墨水”修版法。1933年在上海与友人发起成立中国印刷学会,创办《中国印刷》杂志,建立华东美术照相制版印刷传习所。1935年发明汉字手动照相排字机。抗日战争期间,在上海秘密印制苏北解放区通用钞票,并在苏北筹建印钞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银行总工程师兼印刷技术研究所所长。1953年在民主德国发明“凹版印钞多色接纹逆转擦版法”,提高了印钞质量。著作有《近代平版印刷术之理论与实践》、《照相凹版术》、《蛋白版的原理和方法》,译著有《欧美印刷名著摘要》等。

124.夏天俊

夏天俊(1928―)山东益都人,原任《经济日报》印刷厂厂长。1980年调入《中国财贸报》(现《经济日报》)经理部任副经理,后任印刷厂厂长,主持报社的技术改造工作。他是现代新闻出版技术应用的探索者。1985年上半年,《经济日报》成为照排技术应用试验的平台,他主持了《经济日报》的试验工作,购买机器,建设机房,招收和培训操作员,组织一次又一次的试验,不断提出改进意见。当系统问题太多,欲停止试验时,是他的坚持使报社领导改变了主意。经过在实践中的不断完善,华光计算机排版系统最终通过国家经委主持的验收。《经济日报》从1988年7月起全部采用照排技术,并因此在1991年获得了国务院重大技术装备成果特等奖。在采用照排技术的同时,他又用感光树脂版作为由铅印向胶印的过渡方法,解决了照排后凸印机已无法使用而国内又不能生产大型胶印机的难题。他还组织试验用计算机扫描新闻照片、刊头及广告的技术,合作开发了新闻资料检索系统、卫星传版系统……2007年荣获我国印刷界最高奖――毕?奖的印刷技术成就奖。

 

三、发行专业候选人(26人)

125.马世超

马世超(1940―)吉林桦甸市人,吉林省新华书店集团桦甸市有限责任公司原执行董事兼经理。他工作在农村图书发行战线,是农村图书发行的一面旗帜。80年代他做通了全县17个乡镇供销社及矿山、林场文化站的工作,与新华书店合作,建成了遍地开花的新华书店“发行连销店”,在国内最早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富有生命力的农村图书连销发行之路,成为国内农村图书发行的一种成功模式。为打破县级新华书店旧的经营模式,摆脱对教材发行的依赖,其带领桦甸新华书店人大胆转变观念,在全国率先进行了县级新华书店打破地域的封闭、垄断,走出家乡山区走进全国大市场,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改革、搞活、发展、壮大。他南拓北联,与全国其他地区县级书店共谋振兴大计,组建了“新华书店南北联合活动中心”的发行联合体,成为我国目前农村图书发行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网络。他获得第七届中国韬奋出版奖。

126.王庆

王庆(1954―2006)山西万荣县人。四川新华发行集团原董事长、党委书记,四川新华文轩连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2000年3月份进入四川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团结和带领新华发行集团全体员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立了“文轩”和“时代新华”两个连锁品牌,组建了西部出版物物流配送中心,完善了专业化、一体化出版营销体系,大力拓展集团业务,积极发展多元化产业,纵向延伸了产业链,积极推动了企业上市,初步建起了现代大型文化产业集团的基本构架。在他的领导下,四川新华发行集团被中央确定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成为全国出版发行体制改革的探索者,成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先进典型。他先后被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四川省委、省政府授予“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四川省文化经营管理“突出贡献者”等荣誉称号。2006年8月27日在返回成都途中在成南高速公路上遭遇车祸,因公殉职。

127.王?

王?(1915―2008)山东黄县人,原名王春景,新华书店总店原总经理。1938年入胶东公学社会科学习,在抗日战争最残酷的年代投身革命的出版发行事业。建国后担任新华书店东北总分店总经理,是东北的发行事业奠基人。1958年他到新华书店总店主持日常工作不久即着手抓全国新华书店的基本业务建设,主持制定了一系列统一的规章制度,使全国的图书发行工作有章可循。1963年制定了《新华书店邮购试行简章》,使大城市书店书刊邮购服务业务开展起来。同年,总店制定的《新华书店县店工作条例》,对推动基层书店改进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粉碎“四人帮”以后,为恢复和整顿全国新华书店工作,他为筹备全国图书发行工作座谈会作了大量的工作,提出了全国新华书店进行全面整顿的具体意见,特别是在全国书店系统实行了“利润留成”制度,从而使书店系统进入了正常的良性经营阶段。

128.王久安

王久安(1929―)浙江绍兴人。中国青年出版社原发行处处长。他是我国出版业从萧条萎缩到繁荣昌盛的历史见证人。图书发行界的许多创新发端性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