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让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薪火相传

2009-09-2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刘先琴 赵达 我有话说

秋日的郑州,天高云淡、阳光明媚。在伟大祖国60华诞前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鲜艳旗帜,在古老的中原大地上高高擎起。

9月22日至23日,中宣部主办的第六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在河南郑州举行。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负责同志、专家学者与全国道德模范代表共200余人齐聚一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

四中全会精神,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主题,深入探讨了加强改进新形势下公民道德建设的思路、措施和办法。

爱国主义是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积淀起的情感纽带

任何民族的繁荣、任何国家的富强,都离不开爱国主义的巨大力量,它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鼓舞人们团结奋斗的光辉旗帜。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爱国主义传统,五千年沧海桑田,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不断孕育和传承,成为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牢固纽带。

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深有感触地说,中原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根源和主干,以爱国主义和尊道贵德为主线的道德传承,千百年来绵延不断,道德典范层出不穷,张巡、岳飞、史可法,以及抗日名将杨靖宇、吉鸿昌、彭雪枫,“人民艺术家”常香玉等河南籍的历史杰出人物,都以荡气回肠的爱国举动彪炳史册。

“当代中国的爱国主义,是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点一滴地积淀起来的情感纽带。”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杨河认为,它经历了漫长的纷争与融合,凝聚着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每一位成员对尊严、自由与和睦的向往。更重要的是,这种爱国主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了与社会主义的本质统一,又在改革开放实践中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发展进步的时代主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进步性。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总编辑、中国伦理学会顾问徐惟诚认为,爱国主义是一种最伟大的感情,也是最崇高的道德,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爱国主义精神的形成,在中国有深厚的物质基础和悠久的历史传统。长期以来,我们运用这些基础,进行了大量扎实的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爱国不是一种抽象的政治伦理口号,更不是一种简单的意识形态宣传,而是一种有着真实而丰富内容的实质性政治美德和公民美德。”中国伦理学会会长、清华大学教授万俊人认为,对于我们这个在近百年来历经多次民族苦难的国家来说,爱国主义更是支撑伟大的中国人民为寻求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而顽强奋斗的巨大精神力量。

民族团结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千百年来,中国人民抵御外侮、捍卫独立,伟大的祖国和平崛起、走向复兴,最可依赖的力量,就是民族团结。

历史和现实深刻表明,民族团结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代代相传的崇高美德。国家民委副主任丹珠昂奔表示,今天我们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是一项必须加强的工作。

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表示,乌鲁木齐“7・5”事件发生后,教育部有针对性地把爱国主义教育与民族团结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把在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作为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作为“我爱我的祖国”主题教育活动的突出内容,及时部署了在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目前,全国各地各学校普遍将民族团结教育作为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工作,掀起了“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的热潮。

在论坛上发言的青海省西宁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杜淑品介绍说,长期以来,西宁市始终坚持把宣传教育工作贯穿于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全过程,不断增强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机关、乡村、农户、社区、学校、企业、寺院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极大地增强了各族干部群众的政策观念和法制意识,提高了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自觉性,民族团结蔚然成风。

丹珠昂奔在发言中谈到,走过60年光辉历程,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只要56个民族群策群力、团结奋斗,只要每个公民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中华民族就一定能够形成坚如磐石的团结,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使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真正走进青少年

青少年代表着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如何在他们当中有效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与会者关注的热点。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赵爱玲博士在论坛现场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青少年是具有爱国主义传统的一个庞大群体,公民爱国责任的履行不仅要对成年人作要求,也要从青少年抓起,从小事抓起。要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使广大青少年从小就接受熏陶和涵养。

不同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不同的内涵和表达方式。“我们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必须立足新的时代背景,赋予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和新的时代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就是要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祖国,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陆昊讲述着他的思考。

陆昊表示,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和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蓬勃兴起,当代青少年的沟通、交流、联络和聚集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我们要适应青少年的新变化、新特点,善于运用新的路径和载体,不断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手段和形式,使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真正走进青少年、更好影响青少年。

在当代中国,高校作为人才培养与知识创新有机结合的战略高地,肩负着让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的重要使命。杨河副书记以这两年北京大学去西部工作的毕业生人数大大增加的事例说明,“时代越是发展前进,社会文化思潮的交流、交融、交锋越是频繁,爱国主义在高校立德树人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就越是突出。”

李卫红副部长表示,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教育系统将始终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努力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把青少年学生培养成为公民道德的深入学习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本报郑州9月23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