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鲁迅

2009-09-26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出生,浙江省绍兴县人。17岁离开家乡,就读于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后转到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1902年,抱着科学救国的思想赴日本留学,先在东京弘文学院,后去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

在日本,有两件事促使他改变了初衷。一是他无法忍受那些有着狭隘民族主义思想的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无端歧视。二是在观看日俄战争教育幻灯片时,画面上一个被指控为俄军侦探的中国人被日军抓捕后要被砍头示众,而画面上许多中国同胞却麻木不仁。这极大刺痛了他的心灵。他痛感: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他认为首先要改变国人的精神。于是,他弃医从文,志向文学。

1909年回国后,他先后在杭州两级师范学堂、绍兴府中学堂、绍兴初级师范学堂等任教。辛亥革命后,应蔡元培之邀,他来到南京,在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部任职。后随临时政府迁北京,继续在教育部任职,直到1926年8月离开。

在北京工作时期,他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和新文化运动,结识了李大钊和陈独秀等人。他以自己犀利的杂文和新颖的小说为新文化运动呐喊。1918年5月,他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在《新青年》上发表长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揭露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发出“救救孩子”和推翻这个社会的呼声。此后,连续创作了《药》《孔乙己》等优秀白话小说和大量杂文。

1926年,他因参加北京三一八反帝爱国运动,支持学生,声讨军阀政府,被北洋军阀政府通缉,8月被迫离开北京,先后在厦门大学、广州中山大学任教。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上海领导开展了左翼文化运动,遭到国民党反动当局的残酷迫害和镇压。1927年10月,鲁迅来到上海。他不顾反动当局的迫害,积极参与革命的文艺运动,以满腔的热情宣传进步思想,成为左翼文化运动的旗手。1930年3月,鲁迅参与发起成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任常务委员,与瞿秋白等人一起领导左翼文艺运动。

1933年,他担任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执行委员,与宋庆龄等一起为营救被国民党反动当局关押的共产党人和爱国人士而斗争。他积极响应中共中央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表示“我无条件加入这战线,那理由就因为我不但是一个作家,而且是一个中国人。”

正当他全身心投入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而奋斗之时,病魔却无情地夺走了他的生命。1936年10月19日,鲁迅因肺结核病在上海逝世。上海民众自发地为他举行公祭。新中国成立后的1956年,他的遗体被从万国公墓迁葬至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

鲁迅一生创作了大量小说、散文、杂文、诗歌等作品,如《祝福》《阿Q正传》《呐喊》《彷徨》《朝花夕拾》等等,为中国和世界留下了800多万字的皇皇著译。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等50多种文字。他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中国现代文学的旗帜和奠基人。毛泽东评价他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他一生的写照。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他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有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新华社北京9月25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