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我亲身见证了新中国的巨大变化”

2009-09-2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肖连兵 我有话说

美中关系委员会前会长何立强

日前,现任美国伟达公关(中国)公司董事总经理的何立强以他的亲身经历,向本报记者谈起他与新中国的情缘。

记者:听说您将与夫人一起应邀请参加新中国60周年国庆“国宴”和“阅兵式”。当您得知这一消息时有什么感受?

何立强:新中国成立50周年大庆的时候,我应中国外交部的邀请,专程从美国飞到中国参加国宴。我清楚地记得当时与美国大使尚慕杰先生一同观看了令人振奋的阅兵仪式。今年我再次应邀参加9月30日晚举行的“国宴”以及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阅兵式,对此我感到非常荣幸,并且这一次有太太相伴。我们相信,这将给我们带来更难忘的记忆。对中国人来说,六十甲子是天干地支的一个完整轮回。新中国60周年的相关庆典活动也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性。

记者:您对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发展有什么评价?

何立强:1974年我第一次来到中国,时至今日,35年过去了,我亲身见证了新中国的巨大变化。

1974年,我操着并不熟练的中文走马观花地访问了中国很多地方,每到一处都能感到中国人民的友好和热情。但鉴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外国人无法深入地了解中国,也无法深入地沟通和对话。我感觉到,中美关系的发展一定会在未来给两国带来巨大的裨益,但这显然需要艰巨而持久的工作。

1980年底我再次来到中国,正值改革开放伊始,中国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整个国家处于翻天覆地的变革之中。作为外国人,我几乎每天都能看到中国的新变化、新面貌。直至今天,这种发展和变革的惊人速度仍令人难以想象。我们深知,尽管中美政治交流存在很多障碍,但总体来说仍朝着积极的方向迈进。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政治和经济,社会文化层面的变革也以一种深刻的方式进行着。过去的30年实际上是中国“文艺复兴”的30年,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等方方面面都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深刻影响。总的来说,中国正逐渐以一种开放、独立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

记者:中国与美国建交是中国影响世界的一件大事,您对此如何看?

何立强:我同意您的观点。尼克松访华之后,中美建交对国际势力的平衡具有深远影响。我认为在某种程度上,中美关系的发展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崛起营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中美两国建立和发展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有利于全世界的和平和繁荣。经常有人问我如何看待中美关系。我认为在历史潮流、两国共同的利益面前,中美两国间的任何矛盾和分歧都可以寻求互惠互利的解决方式。

从1998年至2006年,我担任美中关系委员会会长,我们的主要目标是促进两国间开门见山的沟通,特别是就一些敏感问题,促进两国开展坦诚有效的对话。此外,我们还引入了一些加深两国年轻人交流的项目,帮助他们建立和发展友谊,为他们搭建交流的平台,因为这些杰出的青年将是决定未来两国关系的核心力量。

美中关系委员会作为一个民间组织,成立于1966年,致力于发展和促进两国间健康、友好、平等、互利的关系,而这一关系对于两国的发展以及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大意义。我毕生的梦想是以一个“诚实的中间人”的身份促进和加强两国间的沟通和理解,因此我很荣幸能够成为该机构的一员,为美中关系良性发展贡献一己之力。

记者:对于中国的强势发展,有“中国威胁论”之说,也有“中国责任论”之说,您对此有何见解?

何立强:中国的快速崛起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全球的经济关系和政治格局。在刚刚结束的20国集团匹兹堡峰会上,各国领袖宣布G20将取代8国集团成为最主要的国际经济论坛。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势必将发挥更大的影响力。世界各国的有识之士也必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即实现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必须由全球各国共同承担。

我们没有必要对中国的强势发展感到悲观或不安,而应该相信中国会像它对外承诺的那样,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继续为“和谐世界”贡献力量。我也希望通过中国人民不懈的努力,中国会在未来的国际社会中扮演一个越来越重要的、积极的大国角色。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