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的声音响亮了

2009-10-0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人民日报》前驻堪培拉记者李学江 我有话说

图为李学江在任驻美记者期间采访美国国务卿鲍威尔。

我出任驻澳大利亚记者前后,正是中国国际影响力渐显时期,中国的发展已开始影响到澳大利亚对外政策的走向。20世纪90年代初执政的工党基廷政府着手
改变向西方一边倒的对外政策,提出了“面向亚洲”、“脱欧入亚”的口号。

但1996年保守的自由党上台后,霍华德总理一度试图拨转船头,重新驶向欧美。但后来现实迫使他认识到,经济链索已牢牢地将澳大利亚锚在了亚洲。这个“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正是因为凭借向中国的资源性出口才幸免被欧美的经济衰退拖下水,而保持了高速增长。基于这一现实,霍华德政府开始奉行一种“双轨”外交政策,即经济上牵手中国,安全上追随美国。

1996年7月底,美国国务卿、国防部长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联袂访澳,结束会谈后,美国防部长佩里宣称:美国在西太平洋有两只锚,北锚是日本,南锚就是澳大利亚;美国靠这两只锚来确保在东亚的军事存在。就此,《人民日报》8月8日发表了我题为“美国的两只锚”的国际评论,对美澳遏制中国的意图进行了揭露,告诫澳不可被美国当枪使,因为这两只锚可能被美国用来作为遏制中国的“螃蟹的两只螯”。

因为此前中国从未尖锐地评论过澳大利亚,更主要的是因为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评论一发表即让澳朝野震动:各大电视台在当晚的新闻联播均以头条或二条位置加以播报;ABC电视台以天安门画面为先导,接着打出《人民日报》报头,解说词是:中国政府对澳亲美的外交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批评,还摘要播出了评论的主要段落;报道的最后则是记者围住副总理费舍尔和正在马来西亚访问的外长唐纳,要他们对《人民日报》的“社论”表达看法。第二天,澳各大主流报纸均在一版或二版刊出了相关报道。

其后,《澳大利亚人》报记者对我作了采访,专访刊出在第二版,并配发了《人民日报》大幅照片。澳另一大报《时代报》则在国际版头条位置刊发了对我和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布莱尔(现任美国家情报总局局长)的采访。这场风波竟促使澳外交部召见了我驻澳大使华君铎,向他解释了澳政府的对华政策。

2001年中美撞机事件后,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再度联袂访澳,并秘密磋商成立一个排他性的“美澳日韩四国安全论坛”。我在得知消息后,为《人民日报》撰写了“四国论坛意欲何为”的述评,对其抛开东盟安全论坛而另起炉灶提出质疑,并点出其意图遏制中国的用心。此文再次在澳引发震动,澳外长唐纳后来不得不表态说,这只是一个初步设想,鉴于中国的质疑,澳将不再推动此议。

中国的发展带来两个结果:第一是“中国威胁论”的登场,澳大利亚即是其策源地之一。170年来,中国一直任人宰割,国弱而言微,中国的声音无人理睬。“中国威胁论”当然是无稽之谈,但它的出笼也表明我们中国终于站了起来,可以扬眉吐气了!第二个结果是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的空前增强,中国的声音不能不被世界所认真听取。澳前外长唐纳在会见《人民日报》代表团时就对许中田总编辑说:中国对澳大利亚非常重要,澳政府重视中国的声音。他指着在座的我笑着说:李先生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文章,我们驻华使馆都会翻译过来,及时传给我本人看。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