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个老外交官的欣慰

2009-10-0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中国前驻德国大使王殊 我有话说

图为王殊与西德代表草签中德建交公报。

每到国庆的时候,我常常想起中国与联邦德国建交的历史时刻,虽然已过了三十多年,都会心潮澎湃。中德关系只是中国外交的一个局部,但是它却折射出新中国成立60年我国外

交的巨变。中国外交60年是全方位的60年,是大发展的60年。

1969年12月我在当时的西德担任新华社常驻记者,除了我之外,分社只有两个人,一个是翻译,另一个是厨师。我们三个男的住在波恩郊区的一幢小三层楼房里。周边十多家德国邻居看着奇怪,又看到每天早晚都有送报刊的人把一大捆报刊送到我们门口来,就互相偷偷地说那里住了三个“红色中国来的教授”。

当时,我国与西德还没有建交,贸易和人员往来都很少。在波恩只有新华分社一个中国机构。但是在1970年以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和西德国内局势的变化,分社逐渐成了中德两国互相了解和沟通的渠道,工作也多了起来。

1972年初,随着中美接触、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尼克松访华和很多国家同中国建交等,我们在波恩同样感到了情况正在发生变化,很多德国政界和经济界著名人士表示希望访华。外交部研究后决定,首先以外交学会名义邀请当时的西德联邦议会外交委员会主席、反对党基民盟副主席施罗德在7月14日访华。施罗德曾担任过外交部长和国防部长,富有政治经验,他在临行前专门拜访了勃兰特总理和谢尔外长。他到北京后,同外交学会会长、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进行了三次会谈,就签字达成了书面的内部谅解。我离北京回波恩时,周总理交代我在会见西德领导人时,可告他们我国政府早日谈判建交的愿望。我在8月10日拜访了西德外长谢尔,向他表达了我国政府早日谈判建交的愿望,并邀请他在建交公报草签后到北京正式签署公报。他表示完全同意,谈判地间和地点请中方提出建议。

几天后,外交部电告建议建交谈判在波恩举行,并任命我为谈判代表。我完全没有想到,我作为一名记者一下子变成了国家的谈判代表。外交部根据周总理加强新华分社力量的意见,增派了外交官王延义同志以记者名义来到波恩。我们常开玩笑说,王延义刚刚从外交官变成了记者,我却从记者变成了外交官。

建交谈判8月18日在西德外交部会议室内举行,一共谈了八次,历时40天。到9月29日我同德国谈判代表史塔登草签了两国建交的联合公报,谢尔外长将应姬鹏飞外长邀请在10月11日访华并正式签署建交公报。我在建交前一直以谈判代表的名义同德国官员打交道,他们都觉得奇怪,谈判早结束了,怎么还是谈判代表呢?我只是笑笑,心里想我在外交部还没有职务呢!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理论体系,为新中国外交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障。抚今追昔,我这个老外交官十分欣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