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见证生活水平提高

2009-10-0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许世卫 我有话说

民以食为天,看一个民族的过去与未来,就看他们吃什么和怎么吃。六十年来,我国食物发展实现了两次历史性跨越,一次是在1984年,从热量、蛋白质等主要营养素来看,我国解决了居民的温饱问题;另一次是进入新世纪后,人们

在吃饱的基础上进一步追求吃得科学、吃得安全、吃得健康。我国居民食物结构的不断改善,根本上取决于我国食物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多年来,我国粮食、肉类、油料等多种农产品总量稳居世界第一。

想想这种变化,我们不禁为祖国取得如此的成绩而赞叹。现在中年以上的人们都可能经历过那个年代,无论是买米买油,还是买肉买糖都需凭票购买,牛奶则是婴幼儿及伤病员的特供品。而现在市场上各种食物琳琅满目,居民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购买。

这些年,我每年都要回一趟江苏农村老家,亲眼看到老乡们在饮食上的变化。过去是一碗稀饭加一盘咸菜的饮食水平,而现在是粗、细粮和荤、素菜合理搭配,特别是奶类、水果消费量也多了起来,富裕农民的食物消费结构有向中小城市膳食模式变化的趋势。营养水平的保障大大提高了居民的健康水平,全国人均寿命也从解放初期的35岁提升到现在的73岁,青少年的平均身高和体质也有了显著提高。

近年来,世界各国都把食物和营养健康作为国家发展的核心政策目标。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保障食物与营养安全无论对自身的发展,还是对整个世界的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993年,我国成立了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国务院颁布《90年代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2002年颁布的《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01―2010)》,强化了食物结构调整与食物质量改善目标,提出了人均口粮、豆类、蔬菜、奶类等的消费量指标。值得一提的是,纲要中的大多指标已提前完成。现在,我们正着手研究和制订2011―2020纲要。

可以讲,没有小康型的食物与营养,就会失去小康型社会发展的基础。一直以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百姓的食物和营养大事,不断从食物源头上保障食物安全,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依靠科技进步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有力地保障了粮食及其他食物产品的供给能力,用占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1%的人口,奠定了人民健康和国家昌盛的重要物质基础。

(讲述者为中国农科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所长。本报记者金振娅整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