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60年:6岁到66岁

2009-10-0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王渝生 我有话说

60年前,1949年,我6岁,开始上小学。开学典礼上,五星红旗第一次在校园上空冉冉升起。我仰望着它――它映照着初升的朝阳,是那样的鲜红、那样的艳丽!一种庄严、神圣的感觉油然而生,至今仍深深地印记在我的脑海里。

打那17年后,1966年,我23岁,大学毕业了。在这前一两年,1964年我国研制成功了第一颗原子弹,1965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我为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感到欢欣鼓舞,正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打算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青春之际,“17年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培养出来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帽子劈头盖脸压在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头上,我真的喘不过气来。

又过了10年,1976年,我33岁,一场浩劫总算结束了,我真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不,确切地说,那是感到继1949年后的又一次解放!

31年前,1978年3月,我正在重庆市长寿县农村的一所中学分校带学生在田里春耕,电线杆子上的“话匣子”里传来了一个浓厚的四川口音在讲“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我们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呵!那是邓小平的声音!原来全国科学大会召开了。在那科学的春天里,徐迟的一篇报告文学使一个德国人的名字――哥德巴赫和一个中国人的名字――陈景润家喻户晓。受其鼓舞,我报考了数学史专业的研究生,以35岁的最高录取年龄有幸被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录取,到北京深造。我选修了吴文俊院士的“几何定理的机器证明”这门课,后来他因开创了“机械化数学”而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道于2000年荣获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不仅从哥德巴赫猜想到机械化数学,而且我还见证了新中国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1年来我国所取得的其他标志性科技成就: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从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到杂交水稻和基因组研究,从大庆油田到三峡大坝和青藏铁路……新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真正是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30多年前,我读硕士、博士时,有一个计算器,有一个砖头录音机,就算是高档装备了,看见大款们有BP机、大哥大,真是望尘莫及。曾几何时,计算机、DVD、3G手机……都进入了寻常百姓家,科技的发展真是日新月异。

新中国60年了,我也到了66岁,只不过是花甲、古稀而已。就是到了“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的耄耋之年、期颐之岁,“老顽童”还要活60岁,到那时自主创新,科学发展,全面小康,民族复兴,又何其乐也!

(讲述者为中国科技馆研究员、原馆长。本报记者金振蓉整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