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知识关乎国运

2009-10-0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宇明 我有话说

“走啊走,走到高二家,抬起手,把门敲几下。啊,原来是小先生,你来了,教我识几个字吧。”这是春节回老家过年,我那年逾七十的老父亲教给孙子的“儿歌”。这歌听着熟悉,年少时似也听父亲哼唱过,但从未细究。这回问起

,他告诉我:“这是当年我在扫盲班学的歌。”

扫盲,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今天,似乎已经淡出人们的生活。然而,在60年前,却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全民运动,其深刻程度,从我的老父亲一辈子都在哼唱着扫盲歌,就可以见证。

1949年,全国5.5亿人口,文盲3.2亿,占80%。可以说,新中国是建立在文盲的国度上的。1950年,毛泽东提出:“推行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1952年,中央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成立。1956年,该委员会变为全国扫盲协会,陈毅副总理任会长。同年3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扫除文盲的决定》,要求农民识字1500,工人识字2000。《光明日报》发表《把扫除文盲运动推向高潮》的社论。

在这样的政策推动下,社会风气一片喜气洋洋,到处是农民冬校、夜校,田间地头都在互相帮助认字读书。可不要小看农民、工人识的那些个字。我们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是收取了扫盲、普及教育的红利。知识改变命运,知识也关乎国运。

2009年,教育部不再设扫盲处,但并不意味着扫盲任务已经完成。有这样一个故事:云南某地农民看见庄稼生虫打农药很有用,一天他家的猪生了虫子,他便给猪喂农药,结果猪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新时期,扫盲的内涵发生了变化,已从识字、计算扫盲过度到“功能扫盲”。

作为国家语委副主任,我在考察中看到功能扫盲渐成气候,比如给农民工培训交通规则、看列车时刻表,给家政人员培训使用洗衣机,给农村妇女培训家庭理财、子女教育。

路漫漫其修远兮。扫盲就是国民应具有的最低文化素质,功能扫盲让国民具有最基本的生存和生活能力。但要建立一个文化大国乃至文化强国,将一个人口资源大国建成人力资源强国,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欣喜的是,过去的60年,我们将受教育权作为中国公民的基本人权,努力促进教育公平,为国家更好更快地发展,打下了一个好底子。(本报记者王庆环整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