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为祖国华诞喝彩

2009-10-0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我有话说

北京大学:“我们与祖国同呼吸”

本报记者杨科杰

“团结奋进,振兴中华”,铿锵的口号响彻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鲜艳的五星红旗汇聚成红色的海洋,2000多名北大师生齐聚一堂,共同观看新中国成立60周年阅兵仪式。当

由北大等高校学生组成的游行方阵“教育发展”出现在大屏幕上时,讲堂里的师生们挥舞国旗,欢呼雀跃,现场的气氛达到最高潮。

“这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记忆”,师晓峰老师难掩心中的激动,“我生于1949年,与共和国同龄,因此我有着特殊的‘国庆’情结,我与新中国共成长,同呼吸,亲眼见证了国家从‘一穷二白’到现在的‘国富民强’,我为祖国感到骄傲,也祝愿祖国的明天更加美好。”

研究生张妙妙表示:“我们北大学子决心把个人成长与社会进步、民族振兴融合到一起,用实际行动表达我们的爱国心,我们对祖国的前景充满信心,祝愿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世贸天阶:“祖国处处气象新”

本报记者李慧

上午九点钟,北京朝阳区世贸天阶大屏幕前就聚集了上百名前来观看阅兵仪式的人们,有的身披鲜艳的五星红旗,有的手拿摄像机准备记录阅兵的精彩瞬间,他们中有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也有从外地来北京第一次看到阅兵仪式的人们,他们中有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观众,也不乏金发碧眼的外国朋友。

70岁的北京市民关学礼曾经参加过1984年的国庆阅兵,看到今天的阅兵仪式,他激动地对记者说:“阅兵中,几十个步兵方阵和战车方阵在我的眼前走过驶过,感觉就像一股无坚不摧的洪流在向前奔腾。阅兵的这种景象,让我不由自主地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来自四川阿坝藏区32岁的王青扎西第一次来到首都北京,也是第一次看到大屏幕国庆直播,他说:“我们的家乡如今也是一年比一年好,村子里都通了公路,有了电视和网络,人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当国庆阅兵空中梯队从国贸上空飞过时,现场的人们纷纷涌向街道中央欢呼雀跃,现场顿时沸腾了。荷兰的曼塞尔已经在北京生活了4年,他一直在用摄像机拍摄现场恢宏景象,他说:“中国和中国人民太了不起了,这是我第一次看这样的阅兵仪式,尤其是空中梯队表演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北京南站:“看完阅兵再出发”

本报记者王逸吟

10月1日上午10点,记者在北京南站候车大厅里看到,许多旅客席地而坐,通过巨大的电子显示屏,凝神观看正在直播的阅兵式。三军将士的勃勃英姿、震天呼喊,让旅客们不停鼓掌叫好。尽管车站工作人员不断用扩音器提醒大家别误了火车,可这丝毫阻挡不了人们的热情。

一位名叫崔光成的旅客告诉记者,自己是一名信息技术工程师,在一家软件公司工作,今天准备回青岛老家探亲。“我买的是11点半的车票,正好可以在这里看一会儿直播。”崔光成兴奋地说,“60年来,新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一个中国人,我由衷地感到自豪。”

40出头的农民工黄世荣和他的工友们静静地坐在候车大厅里,目不转睛地盯着大屏幕。按照约定,黄世荣一行今天要赶到天津的一家工厂报到。“我们还没买车票呢!不着急,看完阅兵再出发!”他笑呵呵地说。“这场面太壮观了!如果有机会,我也想到天安门广场去看阅兵式。”

居民社区:“阅兵壮国威,壮军威”

本报记者张蕾

赵玉明大爷和张桂荣大妈退休后一直居住在清华大学的南楼社区,年过七旬的老两口都是中国共产党党员。谈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参加国庆受阅和游行时的情景,二人至今仍记忆犹新。

“我是扛枪的,参加的是清华大学的民兵方队。我们从清华园火车站上车,在朝阳门下车后步行到天安门广场。”谈起自己当年参加受阅仪式的经历,赵大爷感到自豪。

对于今年的国庆阅兵仪式,赵大爷感慨颇多:“真是壮国威、壮军威啊!从阅兵式上我们可以看到,最不怕苦、不怕牺牲的,就是我们人民子弟兵。我们现在能这么踏踏实实地睡觉,平平安安地生活,都跟人民子弟兵有直接密切的关系;还有,近年来我们国家经历了一些灾难,不论是风灾、地震灾害还是水灾,如果没有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后果简直不可想象。”

张桂荣大妈参加过4次国庆游行。“1955年参加的是街道组织的;1956年和1957年,我在北京展览馆当解说员,是跟单位去的;等1959年考进清华大学机械系,我又代表学校参加国庆游行。”上午在家看了国庆群众游行的电视直播后,张大妈不禁感叹这60年的变化:“那时条件可没有现在这么好,哪有那么多钱做漂亮衣服啊?我们就在头上、腰间系上彩色绸子,心里感觉特别美。”

(本报北京10月1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