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欢乐祥和度国庆 温馨和谐过中秋

2009-10-0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王燕琦 我有话说
今年的中秋节,正值新中国60年华诞之际,此时此刻,全国人民都沉浸在举国同庆的气氛当中。

为了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从2008年开始,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假日。中秋节前,北京的市场里一派繁忙景象,老字号食品店“稻香村”的一家门店经理告诉记者:“今年的中秋节又赶上新中国六十年大庆,再加上头一个最长假期,买节日礼

品和买月饼的顾客,比以往中秋节增加了好几成,中秋节列为国家法定假日以后,这个传统节日的气氛更浓了。”

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国家把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定位为民族节日,就是要借助这种形式最大程度地保存传统文化,赋予传统节日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使命和功能。传统民族节日不仅是习俗,它还遗存着中国人独特的文化记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凝聚着厚重的中华文明。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文化传承有着重要作用,传统节日等民俗文化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据统计,中国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多达5000余个,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传统节日。按照中国农历,八月是秋季中间,十五日又在八月中间,所以八月十五日被称为“中秋”。中国农历是以月球绕地球运转一圈为一个月,每月十五日,人们看到的月亮最圆,传统上中秋节有祭月、拜月、赏月等活动。中秋节由祭祀活动演变为家人团聚活动,是在8世纪的唐代,当时民间开始兴起团圆、赏月的习俗,并流传至今。作为历史上长期形成的传统民族节日,对民族精神的传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中秋节这天,离乡的游子思亲之情更加深切。唐代诗人李白咏唱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已成为中国老少咸知的名句;宋代诗人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诗句,也已经成为了华夏儿女在中秋这一天的共同心声。

中秋之际,网友在网上发帖搜寻节令商品“兔儿爷”,引发了人们许多童年的回忆。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中对兔儿爷有过栩栩如生的描写,读者从中可以体会到作家对于传统文化的拳拳之情。中秋节是一个团圆的日子,在这个节日里,人们赏月、赏菊、品蟹、饮酒,借此表达美好的愿景,充满了温馨与诗意的氛围,这从古代的诸多诗词当中就可以看出来。北京社会科学院学者金汕对记者说:“中秋节等民族传统节日,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传承、存续至今,探究其缘由,乃是由于民族传统节日产生于人民大众的生产、生活实践,植根于民族文化的热土,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价值与审美理想,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民族性格的集中展示,是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标志。”

目前各地借助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和法定假日,又开发出许多商机,诸如美食节、购物节、旅游节等,著名社会学者、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周孝正说:“中秋节最核心的文化内涵是祈盼社会和谐和家庭团圆,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使民族传统节日原有风貌和文化内涵也在不断演变,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有责任积极发掘其文化内涵,开展丰富多彩的中秋传统活动,使人们在节日的氛围之中体验、感受传统文化。值此新中国六十年大庆和中秋佳节之际,全国各地群众都在享受着欢乐祥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