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请叫响“我是记者”

2009-10-0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河北日报社高级编辑辛强 我有话说

“我是记者!”当你亮明身份的时候,心中是何种感觉?

“我是记者!”你到底还有没有资格和勇气叫响这句话?

“我是记者!”我们必须思考,因为记者不能停止思考。

(一)

2003年,非典肆虐。当许多人因为恐惧而足不出户的时候,我们穿行于医院、社区、农村,捕捉令人窒息的

疫情,与流言与恐慌对抗。一次,到一家收治非典患者的定点医院采访,一名医生突然问我:“这么危险,你们为什么还往这里跑?”

的确,那时的医院,除了那些白衣天使,主动找上门的基本上就只有记者了。面对提问,我反问道:“你们为什么在这儿?”

“我们是医生!”“我们是记者!”

当时并未意识到,这个片断连同那句话,竟如此深深地植在我的记忆中,并一次次燃起我的激情。此后,我多次在不同场合讲到这件事,每每说到那句“我们是记者”时,都会博得一阵掌声。

口乃心之门户。当时一句不假思索的回答,使我对“记者”有了一种更深的理解――

这是一份责任,记者采访,就像医生救人,职责使然,责无旁贷;这是一份自豪,在前所未有的灾难面前,记者有着自己特有的职业奉献;这是一份勇气,如果在社会需要我们的时候临阵退缩,就对不起“记者”这两个字……

(二)

记者是什么?

新中国的同龄党报――河北日报创刊60周年前夕,一批年轻记者走访了一些老报人。有这样一个情节让人难忘而感动:报社第三任总编辑、已经辞世的杜敬老人,在84岁时曾抱病致信有关部门,请他们代为慰问战争年代冀中地区的“堡垒户”。当年,就是他们掩护河北日报的前身――冀中导报在自家的地洞里出版。

生死与共,血肉相连。那时,在人们眼里,记者就是党的化身,是能为自己带来幸福和解放的亲人。

我们的前辈就是这样走来,从战争年代到和平时期,他们筚路蓝缕、殚精竭虑,却尽责守土、无怨无悔;在车间与工人师傅一同劳动,在农村与农民兄弟住在一个炕头上,激情燃烧的岁月,“我们走在大路上”,那是怎样一种意气风发的豪情。

记者来自人民,服务人民;什么时候,也不能割舍这个根。

这是我们这支队伍的魂魄。

(三)

我们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从计划到市场,从封闭到开放,从“斗争”到和谐。

我们记录历史,我们也在书写历史;我们记录转型,我们自己也在转型;我们记录阵痛,我们同样经历阵痛……

久疏一线采访,一次,无意中发现一条新闻线索,便直接打电话联系。没想到,被采访单位人员竟首先问道:“收费吗?”那份警觉令我难堪。“我是记者。”“已来了几拨‘记者’了……”无语。

突然有一天,我们发现,交通如此发达,我们却正远离基层;通讯如此便捷,我们却听不到群众的呼声;生活如此精彩,我们的眼球却忽视了她的主角。

“纸馅包子”、“封口费”、“端着新闻饭碗的‘乞丐’”……我们的良知和底线一次次受到拷问,这是一道道不容回避的命题――

面对危险,你还敢不敢大呼一声“我是记者”?面对利诱,你还能不能大呼一声“我是记者”?面对求助,你还愿不愿大呼一声“我是记者”?

一支没有责任感的队伍,就会失去公信力;一支没有公信力的队伍,就会失去自信;一支没有自信的队伍,阵地不攻自破。

(四)

我们置身一个深刻变革的时代,不变的是那种为人民鼓与呼的铁肩道义;我们处在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不变的是那种实事求是的精神;我们处在一个价值、利益多元化的社会,不变的是那种甘于奉献的职业精神。

今天我们该如何做记者?首先请叫响“我是记者”。

今天我们靠什么抵御诱惑?请时刻自省“我是记者”。

今天我们拿什么去回馈社会?请不要忘记“我是记者”。

让我们一起“亮剑”,共同感悟职业的崇高,体味责任的神圣,当然更不能忘记坚守的艰难。

我们是记者。责任重于泰山。我们一直在路上,我们必须努力。

那就让我们一起发自内心的呼喊吧――“我是记者!”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