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推进国有林区步入现代林业建设快车道

2009-10-0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张文英 赵富 我有话说

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建设,努力拓展林业的社会功能、经济功能和生态功能,积极构建森林的生态体系、产业体系和文化体系,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必然要求。如何建设现代林业,是当代林业人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作者从山西省直属九大林区之一的中条林局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试图探索一条符合现代林业建设

要求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凸现优势是省直林区建设现代林业的现实基础

省直林区有着建设现代林业的现实基础。(一)区位资源优势。中条林局地处山西省最南部,守护着山西生态的南大门,是晋南和晋东南地区的绿色屏障,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享有“华北地区动植物资源宝库”的美誉。所辖范围分布在经济较发达的三市十县(市),是山西省树种最多的一个林区,现有林地总面积383万亩,森林资源占有量比重较大,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中条山森林植物群落。(二)产业文化优势。中条林区近年来依托国家天保工程,大力开发林业产业,产业框架雏形初显,效益不断提高,2008年林业产业总收入达到3000多万元,创历史最好水平。中条林区区域内是山西省重要的历史文化聚集地,有尧文化、舜耕文化、原始森林文化等,晋南又是山西现代文化的中心。现代文化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形成了积淀深厚的中条山森林文化、野生动物文化、生态旅游文化、绿色消费文化。(三)人才管理优势。中条林区自1949年建局以来,一代代林业人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行业精神,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科技管理人才、创新人才,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占到了50%以上。多年来,中条林区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森林资源管护、植被恢复工程和产业开发建设中进行了有益探索。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营林实践中总结出了在全国具有推广价值的“明穴暗圪?栽植法”。近年来,又创造性地组织实施了资源管护“十个统一”、植被恢复“十个一工作法”、“场所共建”等具有推广和借鉴价值的先进管理经验和管理办法,工程管理始终走在省直林区前列。

制约因素是省直林区建设现代林业的主攻方向

建设现代林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林业建设的方方面面。目前,中条林区在发展中仍存在一些与现代林业建设不相适应的制约因素,需要我们着力解决。(一)林区现行体制与现代林业建设不相适应。林区长期沿袭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性质和肩负的公益性事业单位的目标任务,体制机制不顺,影响着现代林业建设的进程。(二)产业发展规模效益与现代林业建设不相适应。林区产业规模小效益低、投入少产出低,市场化特征不明显,森林资源利用率不高,产业投资渠道不畅,规模化、集团化、市场化、组织化的龙头企业尚未形成,与建设现代林业产业体系相差甚远。(三)科技水平和职工素质与现代林业建设不相适应。现有林区职工绝大多数是从采伐木材的产业工人过渡而来,人员长期处于“不流动”状态。人才短缺断档、林区科技水平不高的问题较为突出,已成为制约应用现代装备和先进科学技术的瓶颈。(四)森林经营机制与现代林业建设不相适应。林区现行的经营机制仍有计划经济的烙印,经营活力不够,效益不高。急需创新经营机制,为林区发展注入活力和生机。(五)全方位、多角度开发林区资源与现代林业建设不相适应。目前只停留在林业产业的开发、集中在林下资源的利用上,尚有待进一步挖掘对森林景观的开发、生态环境的开发、森林与人类健康的开发、延伸绿色食品产业链的开发。此外,还有生态质量和社会期望值与现代林业建设不相适应;挖掘生态文化内涵的力度与现代林业建设不相适应;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与现代林业建设不相适应;社会参与的广度、深度与现代林业建设不适应等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

“三轮驱动”是省直林区建设现代林业的根本出路

山西省直林区在建设现代林业的过程中起着先锋和探路的作用。结合现代林业的特点和自身凸现的优势,针对需要破解的难题,中条林区建设现代林业的切入点是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生态体系建设上克难攻坚;着力点是运用循环经济理论,在产业体系建设上寻求突破;支撑点是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在生态文化体系上挖掘内涵。总之是科学发展,三轮驱动,开创性地推进现代林业建设进程。

(一)全面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

努力构建布局优化、结构合理、功能协调、效益显著的林业生态体系是现代林业建设的重中之重。构建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要坚持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既扩大森林资源的“量”,又提高森林资源的“质”,必须抓住两个重点:第一,在生态工程建设上“啃骨头攻坚”。随着实施近十年的国家天保工程的进一步深入以及省级重点公益林的全面启动,省直林区营、造林的难度持续加大,自然基础更加薄弱,立地条件日益恶化,工程建设进入了全面“攻坚”阶段。因此,务必要做到坚持科技优先,实行科学封育,突出多种效益。第二,在资源保护上“接短板克难”。目前森林资源管护的热点越来越多,难度越来越大,单纯依靠职工徒步巡护已经无法满足管护资源的需要,管护手段单一已成为森林资源管护的“短板”。因此,按照现代林业的构想,省直林区建设完备的生态体系管护手段重点应放在:一是全面建设资源保护视频监控系统。原则是“重点突破,分区实施,由易到难,全程监控”。二是建立森林资源管护快速处置分队。三是全面推行承包经营管护模式。根据资源状况和立地条件,在资源主权不变的情况下,把林下资源经营权、处置权、收益权交给承包户,使其既管好资源又得到利益。

(二)运用循环经济理论,构建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

森林资源是一种不可取代的再生资源,发展林业产业符合循环经济的理论。省直林区虽然在产业发展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但依然没有摆脱传统经营方式的影响,没有严格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循环经济理论构建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林业产业投入高、产出低的矛盾至今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建设现代林业产业体系,省直林区应该重点抓好三个环节:

第一,区域综合治理园区建设上要有新突破。省直林区要实现转型发展必须以区域综合治理园区为突破口,充分利用林区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优势,逐步建立与市场接轨的发展机制,不断提高职工和林区群众的经济收入。区域综合治理园区要有鲜明的产业特色,准确的市场定位,要立足于改善环境,着眼于提高效益,充分体现园区建设的综合性、特殊性和社会性。目前,中条林区已经逐步建设和发展了十大园区,把生态工程建设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体现以站建基地、活化产业机制的特点,有力地拉动了林场后续产业的发展。

第二,森林生态文化旅游要有新思路。生态旅游是世界旅游业的新趋势,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建设现代林业发达的产业体系,森林旅游是重中之重。省直林区的森林旅游既要重视生态文化内涵,又要打造特色生态旅游品牌;既要具有丰富的生态旅游精品线路设计,又要满足人们多层次、多元化的休闲娱乐需求。一是要建设高品质的生态旅游圈,打造独树一帜的森林旅游品牌。二是要规划设计特色精品旅游线路,以满足不同类型游客的需要。三是要转变森林旅游服务模式,积极鼓励小团体、自驾游,大力拓展“林家乐”、“森林探险”、“森林健美氧吧”等新型生态休闲旅游,实现森林旅游功能和效益的最大化。

第三,林下资源综合利用要有新成效。林下资源利用的特点是投资小、见效快,难点是如何形成规模,提高效益。中条林局林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是要通过国有林地责任承包或林地竞拍,活化林权机制。借鉴集体林权改革政策,在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把林地使用权、收益权交给林区职工,支持发展自营经济,探索建立林地林下资源综合利用的长效机制,提高林区职工的收入。二是要通过山上建基地,站上深加工,场外创市场,对林下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实行定单回购制度,林区建立综合加工企业,在林区内部实行产、供、销一体化经营,通过产品的精深加工,不断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以加工业的发展带动林下经济的发展。

(三)准确把握生态文明的理念,构建繁荣的森林生态文化体系。

深入开展生态文化传播教育,不断丰富生态文化产品,积极发展生态文化产业,着力完善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价值观,使全社会形成热爱自然、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的良好风尚,不断提高生态文明素质。省直林区要在森林生态文化建设中处于领先位置,既要抓好生态文化产业发展,又要推进生态文化全面进步,目前要重点强化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使国有林场独具特色的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亮点”,二是使充满活力的森林生态文化旅游成为“热点”,三是使寓教于乐的森林文化宣传基地成为“重点”。

发展现代林业既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又是山西实行转型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省直林区要在建设现代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做表率,超前思维,先行一步。中条林区只要立足现实,创新探索,就一定能为山西乃至全国国有林区现代林业建设探索出一条成功之路。

(作者系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山西省中条山国有林管理局常务副局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