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山东着力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

2009-10-1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赵秋丽 我有话说

(资料照片)

全运会召开在即,山东省生机勃发,金海岸满目尽涌蓝色潮。

烟台海阳核电项目施工现场,底板的五层钢筋已经绑造完成

。“8月底,核岛工程已开始浇筑混凝土,这标志着海洋核电站正式开工。”山东核电有限公司工程部经理丁维民表示。作为山东省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海阳核电尚未开工,其聚集效应已经显现。围绕海阳核电项目,烟台不断扩展临港核电产业,初步形成了近百家企业生产核电配套产品的产业集群。

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说:“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目前,一股加快山东半岛蓝色区建设的强大合力正涌动齐鲁。

“海陆一体化”,抢占海洋产业发展制高点

今年4月30日,山东省九届七次全委会召开后,姜异康到青岛、烟台、威海等地调研,广泛听取对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意见和建议。经过广泛调研认真筹划,6月30日,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8月17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编制正式启动。确定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成为连接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沟通黄河流域广大腹地、面向东北亚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增长极,为山东省区域经济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参与合作与竞争,拓宽新空间。

站在“海陆一体化”的全局高度,山东抢占海洋产业发展制高点,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山东拥有大于陆域面积的海洋国土,有着绵延3100多公里的海岸,海洋产业总体规模在国内位居前列,不少指标在全国排名第一。他们大力发展海洋渔业、海洋盐业、船舶工业、滨海旅游业等传统海洋产业,更着力发展深海资源开发、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既抓产业高端也抓产品高端,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日照市依托临海优势,发展蓝色经济,实施“港城一体、港带一体、陆海一体”战略,经济迅速崛起,今年上半年,地方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港口货物吞吐量增幅均居全省首位。

沿海各市尽扬特色

烟台地处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前沿地带,将重点发展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机械制造业。其中,海洋渔业锁定精养、远捕、深加工三大重点,加快培植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滨海旅游瞄准滨海观光游、历史文化游;海洋机械制造业则盯住大宇造船、蓬莱造船基地建设,发展造船及零部件配套,同时,培植发展海洋生物制药、海水综合利用等五大海洋新兴产业。

威海市海产品的生产加工居全省首位,船舶制造业、滨海旅游业,以及以风能、核能为代表的新能源体系也都初具规模。他们提出,要成为海洋产品的生产加工、船舶制造、新能源和滨海旅游休闲等产业的领军城市。

山东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强调树立“大海洋”观念,不仅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能源,而且开发利用好海水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能源、海洋景观资源、海洋空间资源,注重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培植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建立具有竞争力的海洋产业体系。

9月3日,总投资20亿元的青岛扬帆船舶制造项目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青岛市置身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域,是山东半岛乃至全省经济的龙头。围绕胶州湾,他们“环湾保护,拥湾发展”,吸引温泉度假村、深海基地、会展旅游、体育文化等一批重大项目,规划建设了鳌山新城、红岛新城和胶南市董家口港区新城,以此带动服务业、造船业等优势产业迅速崛起。

突出海洋文化特色,发展蓝色文化产业

青岛海洋科技优势明显,海洋科研与教学机构占全国的四分之一,高级海洋专业技术人才占全国的30%。“十五”以来,分别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和“973”计划中的大量海洋科研项目,荣获国家海洋创新成果奖占全国的一半。

围绕建设蓝色经济区,青岛市发挥海洋科研教育和资源优势,日前正式批准成立蓝色经济区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下设现代海洋渔业、海洋工程与装备制造等8个专业组,分别负责所在领域的技术咨询、专项发展规划评议和重点项目评审等工作,以此推进了海洋科技创新和产业的发展。

潍坊市精心进行着先进制造产业园、海港物流园、生态化工产业园和绿色能源产业园“四园”建设;东营市、滨州市在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全力对接天津滨海新区,融入环渤海经济圈一体化发展。

山东建设“半岛蓝色经济区”,更注重突出海洋文化特色,发展蓝色文化产业。山东半岛有着丰富的、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他们下大力气打造海洋文化品牌,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与科技、旅游的融合。沿海各市挖掘自己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使半岛旅游资源的整合力度不断增强;发挥整体效益,培植具有竞争力的国际、国内著名旅游胜地,打造山东“蓝色旅游”品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