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刘文学

2009-10-2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 王晓磊 我有话说

刘文学像新华社发 

新华社重庆10月19日电在重庆市合川区渠嘉乡双江村,坐落着小英雄刘文学的墓园,每年都有

不少小学生前来这里为小英雄扫墓。在50年前,这位年仅14岁的少先队员为了维护集体利益,拒绝威逼利诱,和偷盗集体财产的犯罪分子搏斗,最后牺牲了生命。他的事迹曾在上个世纪60年代传遍祖国大江南北,至今仍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

刘文学1945年2月出生于四川省合川县(今属重庆市)渠嘉乡双江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1952年9月进入双江村小学学习。1957年秋,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少年先锋队。刘文学当年的同学李天益等人回忆说,刘文学学习成绩好,经常帮助同学,而且热爱劳动,14岁就能挑七八十斤的担子。他是村里人公认的“小大人”。

1959年11月18日晚12时左右,刘文学在地里参加完集体劳动,回家时路过一块辣椒地,发现同村的王荣学正在偷辣椒,打算带到城里去卖。刘文学立即上前拉住王荣学,要向生产队报告。王荣学情急无奈,掏出一元钱递给刘文学,还假称和刘文学有亲戚关系,希望他能放自己一马,但刘文学丝毫没有动摇保护集体利益的决心,坚决拒绝了。气急败坏的王荣学顿时起了歹心,想要置刘文学于死地。两人在地里搏斗起来,最后,年仅14岁的刘文学由于年小力弱,被40多岁的王荣学用背篼绳子勒死在地里。

刘文学牺牲后,合川体育场举行了万人追悼会,共青团合川县委员会追认刘文学为“模范少先队员”;1960年初,共青团江津地委追认刘文学为“模范少先队员”。此后,全国少儿开展了“学习刘文学,做党的好孩子”的活动;1983年10月,民政部批准刘文学为革命烈士。

为保护集体财产英勇牺牲的刘文学受到群众的怀念,他公而忘私的崇高精神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关于他事迹的书籍、连环画受到群众的欢迎。直到今天,合川区的群众还传唱着《歌唱刘文学》等歌谣,以纪念这位新中国的少年英雄。

  •   平山的故事,为观众带来了一些深刻的启示:生命的意义从不在功名利禄的堆砌,也不在波澜壮阔的经历,而在用心感受每个日常瞬间的美好;人生未必需要轰轰烈烈,于平凡之中,照样能寻得属于自己的幸福与诗意。【详细】

      《英歌》在尝试拓宽民俗舞剧的边界,进行深度的传统当代表达,这种勇气是值得肯定的。它可能引发热议,留下强烈的视觉印象,商业上取得成功,但其对母题的开掘深度和文化元素的融合程度,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详细】

  •   9月23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国家税务总局税收宣传中心指导,陕西省委网信办、国家税务总局陕西省税务局联合主办的“合规经营 诚信纳税——看税收走基层”主题网评活动在陕西西安启动。【详细】

      在未来发展中,通过激发技术创新与产业创新潜能,扩大市场准入空间,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强化规则标准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及完善营商环境与监管制度体系建设等举措,服务贸易将有效赋能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并为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奠定坚实基础。【详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