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刘道玉和他的创造教育

2009-10-2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叶鹏 我有话说

编者按著书立说是知识分子的毕生追求。古往今来多少学人才俊呕心沥血写下不朽的著作,创立了新的体系和学说,影响深远。为了更好地服

务知识分子,《每周阅读》版开辟《著书立说》栏目,着力

评介专家学者出版的著作和他们的学术思想。今天推出的第一篇是《刘道玉和他的创造教育》。

历经25年的漫长岁月,刘道玉捧出了他的创造教育书系。创造书系共有五本,《创造教育概论》是我国第一本系统论述创造教育的专著。在书中,刘道玉对创造教育的基本元素知识、智力和创造力的关系,对创造教育的本质、特征、目的等学科体系等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创造教育新论》收录了他在1996年至2003年8年间关于创造教育的研究成果;《创造:一流大学之魂》则集中了刘道玉对创建一流大学的思考,提出了“塑造大学的创造之魂”的目标;《创造思维方法训练》是他开展创造思维方法课程教学改革实验的结晶,可以看作是刘道玉对创造教育的实验性探索;《大学生自我设计与创业》是他对创造教育的学生所提出的人生设计和安排,也是检验创造教育结果的重要途径。它们成系列地出版,是刘道玉四分之一世纪苦苦为之奋斗和追求的结晶与成果。

30年前的刘道玉,是作为改革者的形象出现的。那时他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后的教育行政官员,作为当时最年轻的大学校长,活跃在思想解放的年代里。他尊重学生的志趣与选择,主张对教育体制和教学制度进行改革,在武汉大学推行了学分制、主辅修制、转学制、插班生制、导师制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岁月在无情地流逝,观念在不停地变化与冲撞,刘道玉30年来始终是不懈追求,目标如一。他从培育人才起步,始终盯着顶尖人才的成长与思维过程,历经凤凰涅?的磨炼,终于完成了创造教育的体系,在中国的教育论坛上,刘道玉有了独到的一家之言。已近暮年的刘道玉,作为教育家而活跃于学术论坛。

在将近一个世纪的岁月里,我们在科学领域和社会科学领域,收获了各种专家,但真正能称得起“教育家”的,并不是很多。作为教育家,不仅仅要有教学实践,不仅仅要能阐述和执行教育行政部门的主张与指令,还要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和体系,要有真知灼见。能在教育学研究领域坚守四分之一世纪并提出系统的教学理念和主张的教育行政官员,刘道玉是其中的佼佼者。

作为教育家的刘道玉,提出的教育理念和主张就是“创造教育”。创造教育,人们一般地理解为教育学和创造学交叉的边缘学科。创造教育的本质,是注重对人的创造性素质的培养,对人的创造能力的培养。传统教育的一般目的,是注重对人的各种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创造教育,则注重对人的智力开发,强调的是人的优化教育,发展人的最优秀的本质。

受这个目的的支配和制约,创造教育的重要特征就是开放性和对受教育主体的尊重。任何教育,都是由实施和接受两方配合完成的。创造教育对教育环境有特殊的要求,要求一种民主、自由、平等、和谐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事实上,只有在和谐宽松自由的环境里,人的创造能力才能得到极大的开发。就接受方而言,既是要激发人的创造才能,就必然要实施人性化的教育,尊重受教育的主体,激活他们内在的原动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发展他们的个性。

在教育方,刘道玉的创造教育理念,强调的是民主的原则,使人们在一种“心理自由”与“心理安全”的状态下发展思维能力。在接受方,注重尊重人的自我实现原则。强调依靠人的内动力来表现和扩展自己的个性,进而实现自己的价值。创造教育,在深层次上,和人的个性发展,和人的心理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而,刘道玉提倡的创造教育,是符合人的本性的优化教育。

在刘道玉的创造教育体系里,专门论述了创造教育的教学制度与管理问题。事实上,任何一套教育体系,都需要相应的制度来保障。提倡创造教育的教学制度与管理,就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体制。传统的教学体制的最大特点是统一性,统一教学计划的实施,大批量地进行教学,也便于集中管理。在我们社会处于贫困和温饱的年代,这种教学体制对教育方针的普及,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当我们整个社会已经从温饱向小康转型,向和谐的社会目标迈进时,过度地死守传统教学体制的统一性,它的弊端就会凸显,学生的差异容易被忽视,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调动,“因材施教”的原则无法实现,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了。

刘道玉对过去在武汉大学推行的一系列教学体制改革的制度进行了新的论述。比如学分制,他强调了计划性与灵活性相结合,鼓励冒尖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相结合,发展个性与加强思想工作相结合,用绩点学分制来克服学分制的不足之处,就使得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学分制处于更完善的地步。

在我国,教育承担了太多的责任和任务,就整体而言,还处于传授知识的阶段。但是有越来越多的人在认识创造教育,在不同程度上实施和接受人的优化教育。既然我们要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必然也就需要和谐的教育相适应。和谐的教育,一定要有民主的环境和对教育者的个性尊重。从这个意义上看,创造教育的理念,将日益为社会和人们重视和接受。

《创造教育书系》刘道玉著武汉大学出版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