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钱学森寄意潘杰与展览学

2009-11-0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叶辉 我有话说

10月31日,惊悉钱学森逝世,70多岁的杭州人潘杰悲痛不已。2008年起,潘杰个人出资举办了一个钱学森事迹展览,在浙江各地的中小学作巡回展出。

对潘杰来说,钱学森不仅是一个光芒四射的科学巨星,还是他事业的指引者。上世纪90年代,他在写作《中国展览史》前后曾一直与钱老通信求教,先后收到过钱老亲笔写

给他的18封信。

1962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学院中文系的潘杰,先后在浙江昆剧团和浙江京剧团任编剧。“文革”中无剧可编的他,于1974年被调到浙江展览馆从事展览工作。

1988年,潘杰在查阅资料时偶然发现,1978年,钱学森在中国科协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提出:“展览是人民喜爱的一种教育方式……戏剧和电影的创作都有很深的研究,为什么就没有一门展览学?也没有展览学院?”

潘杰在办展览培训班时曾为找不到展览的教材而发愁,钱老关于展览的讲话使他心中豁然一亮:为什么不自己写一部展览学专著呢?

4年后,他的《展览艺术》一书出版,使他惊讶的是,这竟是中国展览学的第一部专著,此书的出版赢得了业界的好评。

喝水不忘掘井人。专著出版,他给钱老寄去一部,并附有一信,向钱老报告自己正在写作《中国展览史》一书的信息。

没想到,钱老不久就回信了。钱老在亲笔信中向他表示感谢的同时提出:“什么时候能读到您的《中国展览史》?”

科学巨星的垂询和关心使潘杰非常激动,他决心尽快完成此书的写作。从此,他更加投入到写作中去。

写作中潘杰遇到不少困难,他开始写信向钱老求教。一个普通学者与科学泰斗的通信就这样开始了。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潘杰有许多问题不清楚,如展览学该如何界定?钱老在回信中为他指点迷津:“展览馆学与展览学是两门不同层次的学问,前者是直接指导展览馆工作的学问,而后者则只专门讲展览作为用实物形象地向人民群众进行信息传递的学问。因此展览学的理论性更强,层次更高。由此看:展览学要指导(1)展览馆学;(2)博物馆学;(3)科技馆学;(4)美术馆学;以至(5)动物园学;(6)植物园学等……从这一观点看,展览学实在是教育学的一部分,属教育人民群众的学问。”“我们要用历史唯物主义指导我们的研究。”

潘杰不由得为钱老深邃、精辟的见解叫绝。

“现在要办展览,倒不妨考虑办一个第五次产业革命,即信息革命的展览,这是比较成熟的。”

“展览的观众是群众,是人民,不是少数几个人的小圈子。这一点您在写《中国展览史》时,是否要注意?请酌。”

这些来信开阔了潘杰的视野,他的《中国展览史》一书便是在钱老的指点下完成的。

在《中国展览史》“代序”里,潘杰深情讲述了与钱老交往的过程,一个普通学者对科学泰斗高山仰止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如果社会都能像钱老一样来关心展览学,平等相待地参与学术讨论,展览学必将崛起于中华学术之林。”

1996年,钱学森给潘杰回复了最后一封信。当潘杰再度给他写信求教时,回信是钱老秘书写的。信中说,钱老因身体原因不能再亲笔回信了,他年纪太大了,已无力亲笔写信。

叹息,感慨之余,潘杰不得不终止与钱老的联系。

潘杰一直把这段经历珍藏于心中,对科学泰斗的感激之情从未有过遗忘。他也一直在寻找表达这种感情的机会。

终于,他想到了搞一个钱学森院士事迹展览。有感于钱老的宏伟业绩和高尚人格以及对展览事业以及对他的支持和帮助,潘杰开始将有关钱学森事迹的资料图片搜集整理成一个展览,题为“民族的脊梁、祖国的骄傲”。展览被分成“航天基石”、“爱国情怀”、“科学楷模”、“超凡魅力”、“故里情缘”五部分,集中展示了这位“航天之父”在解放初期冲破美国的重重阻挠毅然投奔祖国的爱国情怀,追求真理、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淡泊名利的人格魅力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展览的所有费用都是潘杰个人承担的。

携带着这个展览,潘杰2008年开始在浙江巡回展出,对象是中小学生,他要用钱老爱国、报国、敬业、奉献的光辉事迹教育下一代,他说,他希望通过举办钱老的优秀事迹展览,让更多青少年了解钱老,学习钱老的优秀品质,希望青少年继承发扬钱老的优秀品质,学好本领,报效祖国。作为杭州人,作为钱老的同乡,潘杰就用这样的形式表达对钱老的敬意。

 

链接

钱学森事迹展览

钱学森事迹展览展示,上世纪30年代,钱学森在美国学习期间便很注意搜集资料,当时就阅读收藏有关学术期刊15000余册。回国后,尽管他工作极其繁忙,但他还很注意资料的收集,亲自剪报20000多件,他收藏的书籍有35000多册。

展览还展示,钱学森作为我国的科学泰斗,科学巨星,对国家贡献巨大,但他依然保持节俭朴素的生活作风。他一直住着40多年前单位分配给他的住房,家具很陈旧。他写讲话稿、报告提纲、书稿时,经常把平时用过的纸张翻个面再使用。

钱学森写给展览举办人潘杰的18封书信是展览的重要内容,这18封书信记录着一个科学泰斗与一个普通学者的平凡而又绝不平凡的交往,这也是潘杰极为珍视的人生财富。(叶辉)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