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航天之父”心系航天

2009-11-0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蕾 我有话说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

“钱老对自己开创的事业无比关心,难以割舍”

昨天上午,正准备参加院士增选会的王永志突然接到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的电话,说钱老病危,正在抢救,希望他速速赶到解放军30

1医院1号楼。途中,王永志问钱老的秘书抢救结果如何,得到的答复却是“抢救无效,已经走了”。“我感到很难过,因为以后再也无法接受钱老面授机宜的指导了。”王永志心情沉重地说。

回想起来,王永志认为,钱老最为感人的是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党的高尚情怀。“当年,他不顾美国的阻挠毅然回国,就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体现。美国当时是强大的,但是中国也要强大起来――对于这一点,钱老始终坚信不疑。回国后,中央领导问他,中国搞得了原子弹和导弹吗?他有一句经典的回答:‘外国人能干的事,我们中国人都能干’,因为他相信党,相信人民的力量。”

诲人不倦也是钱老的一大品格。“他很注重提携后人,非常关心青年人的成长,并为此花了很多精力作报告、讲课。后来我才体会到,只有一个具有强烈事业心的人才能做到这一点。”相比之下,王永志感到自己这一代人在这点上做得很不够:“净忙活当前工作了,如果我们能有钱老那样强烈的事业心,就应该想到,一个人的精力和生命是有限的,能干多少事也是有限的,应该把自己的学识、思想和精神辐射给更多的人,只有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干下去,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

钱老对我国载人航天事业一直都很关心,即使到了晚年亦是如此。每次发射前,他都会询问准备情况如何,这时,王永志就会告诉他,准备情况很好,很快就能发射了。在钱老88岁生日时,正值神舟一号发射成功,王永志送了一张生日贺卡和一个神舟飞船的模型给钱老。过了不久,当王永志再次到钱老家时,蒋英教授将他领进屋,指着床对面书架上的飞船模型说:“你看,即使不能起来活动,坐在床上,他只要一抬眼,就能看到这个模型。”钱老过生日时一定收到了很多珍贵的礼物,但他却唯独对这一件情有独钟,这一点令王永志非常感动。“从这个细节上,我们可以看出,钱老对自己开创的事业无比关心,难以割舍。”

虽然钱老作出了那么大的贡献,在科技界几乎无人能比肩,但是他一生却过着极为俭朴的生活。据王永志讲,钱老住的房子还是上世纪60年代建的,领导曾多次劝他换房,都被他婉然拒绝了。“他安于这种简朴的生活,只讲奉献,不讲索取。如果贪图生活上的享受,他在美国会比中国要好,但他追求的是事业,而不是物质条件――这些都值得我们后人学习。”

作为目前为止唯一获得“人民科学家”称号的人,作为中国科学技术界的楷模,钱老对我国科学技术特别是航天科技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王永志表示,虽然钱老人不在了,但是他的精神、他的言传身教将永远留存在人们心中,他的未竟事业,人们也会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钱老可以安心地走了,希望钱老能够含笑九泉。”王永志表达了自己最真挚的心愿。

神舟号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

“能亲耳聆听钱老讲课,是我终生难忘的事情”

上世纪50年代大学毕业后,戚发轫被分配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一次见到钱老,还是在导弹概论课上。“当时,大家都对导弹一无所知,是钱老将我们领进了门,对我们进行启蒙教育。这么一位大科学家,竟然在食堂里给我们上最简单的一门课,这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能亲耳聆听钱老讲课,也成为我终生难忘的事情。”此情此景,现在回忆起来,戚发轫仍仿佛觉得那一幕就在昨天。

“如果说在做事情上,钱老教给了我们一些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那么在做人上,我们则从钱老那儿学到了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从钱老那里,戚发轫和同事们知道了航天事业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搞导弹、搞航天不是一两个人就能做成的,它需要一大批年轻有为、肯于奉献又懂业务的人,因为航天事业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依靠团队的力量。

在此后的30多年里,戚发轫等一批专业技术骨干一直在钱老的直接或间接带领下工作。“钱老在做事做人方面都堪称典范,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戚发轫由衷地说。

据戚发轫回忆,东方红一号研制期间,正值文化大革命,当时情况很混乱。“被推举到这个位置上来后,由于各种原因,很多保密的背景材料和文件我都接触不到。这时,是钱老给了我有力的支持。他说,既然你们要戚发轫同志干这个,就要把有关资料给他看,否则他怎么工作啊?”这件事给戚发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钱老总是尽可能地支持年轻人工作”。

神舟六号飞船发射成功后,戚发轫和集团公司的同事一同去看望钱老。虽然年事已高,但对于他们,钱老仍有印象。看着满头白发的戚发轫,钱老问:“王永志和孙家栋身体怎么样啊?他们年龄比你大还是小啊?”戚发轫回答:“我比他俩都小。”听到他们汇报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人才队伍的新老交替问题解决得非常好,神舟六号飞船的研制队伍平均年龄只有33岁左右时,钱老非常高兴和满意。“可见,在赞赏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所取得的成就的同时,钱老也很关心航天事业的人才结构和队伍建设情况。”

这也是戚发轫最后一次见到钱老。作为后来人,戚发轫认为,最应该从钱老身上学习的,是他的为人,即做一个爱国的人――这一点非常重要。戚发轫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当年在阻挠他回国这件事上,美国人做了很多错事,因此,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回国后,钱老就抱定‘美国要不道歉,就绝不到美国去’的信念。终其一生,美国没有道歉,钱老也再没有去过美国,表现出作为一名中国人的骨气。”

“钱老走了,他在我们这一代人心目中的记忆是永远不可磨灭的,他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戚发轫充满感情地说。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校长邬江兴:

“希望后辈能从钱老身上学习三点优秀品质”

邬江兴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钱老的英雄事迹激励了他们那一代人。还在上小学时,他就听父亲(一位共和国的将军)讲述钱老的传奇故事。从那时起,放弃国外优厚待遇、冲破重重阻力、毅然回国效力的钱学森就成了邬江兴心目中的偶像。

“听到钱老逝世的消息,看到电视里播放他生前的音容笑貌,我感到很难过,思绪不禁飞回到当年香山会议的情景。”邬江兴回忆说。

上世纪90年代初,在香山科学会议上,邬江兴终于有了一次能与钱老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当时,钱老在讲话中对中国核工业事业尤其是快中子增殖反应堆提出了自己独到、深入的见解。作为一名“发烧友”(邬江兴自己的专业是信息与通信工程),他大胆地向钱老求教。不料钱老丝毫没有大师的架子,而是深入浅出地将问题给他阐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作为一位科学大师,钱老所表现出的气度、洞察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一刻,我不仅领略了大师的睿智,也感受到了大师的人格魅力。”

1950年,美国国防部海军次长金贝尔这样评价钱学森:“无论在哪里,他都抵得上五个师。”作为一名军人,邬江兴认为钱老的能量远远不止五个师。“中国能有这样一位杰出人物,真乃中华民族之幸。1958年,毛泽东主席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说,没有原子弹,‘有人就说你不算数’。可以说,钱老的工作为中国人说话能算数、为中国争回话语权和国际地位奠定了重要基础。”

就像当年父亲给自己讲钱老的故事一样,邬江兴又把钱老的事迹讲给自己的儿子听。“他现在也是一名工程科技工作者。我希望钱老的事迹和精神能激励他对中华民族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一个民族需要英雄人物,钱老就是中华民族在工程科技界的英雄。”邬江兴希望后辈人能从钱老身上学习三点优秀品质:一是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二是对党的绝对忠诚,三是对事业的不懈追求。(本报北京11月1日电)

钱学森的家就在北京阜成路这栋朴素而鲜为人知的楼房中。

本报记者刘新武摄

11月1日,许多人来为钱学森送别。这是前来悼念的老友问候钱老夫人蒋英先生。

本报记者刘新武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