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从“老四大名旦”到“新四大名旦”

2009-11-0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郑晋鸣 通讯员 柴欣蓉 我有话说

淮安自古就是鱼米之乡,富庶的生活使淮安人对美食情有独钟,并孕育了“中国四大菜系”之一的淮扬菜。对于老一辈的淮安人来说,平桥豆腐、软?长鱼、钦工肉圆、开洋蒲菜这些“老四大名旦”的记忆依旧鲜活;而对新一辈淮安人而言,盱眙龙虾、洪泽湖螃蟹、金湖荷花、今世缘美酒的魅力也毫不逊色。从“老四大名旦”到“新四

大名旦”,淮安人一出美食文化大戏唱活了城市发展。

用美食品牌推动经济发展

淮安人历来重视饮食,吃法上讲究精细搭配,《淮安府志》曾有“淮安饮食华侈,制度精巧,市肆百品,夸视江表”的记载。淮扬菜经过数千年的发展,至明清时期形成了体系完整、风格独特的独立流派,并最终成为与鲁、川、粤齐名的中国重要菜系,形成了闻名天下的“老四大名旦”。“既然我们有这么悠久的饮食文化传统,我们就应该把它发扬光大,让它成为淮安的一个品牌”,淮安市委书记刘永忠这样说。

树立品牌意识,让品牌带动经济发展是淮安在实践中探索的一条行之有效的经济发展之路。2002年起,淮安利用文化名城的魅力,连续成功举办八届淮安中国淮扬菜美食文化节。如今,具备了品牌优势的淮安美食文化节不仅成为了推介美食的盛会,更是淮安扩大经贸文化交流、丰富人民群众生活的契机。节会期间,各地客商闻香而来,品味淮扬美味的同时,也给淮安带来了巨大的商机,不少投资淮安的企业家都是从淮安美食节上认识了淮安、了解了淮安。而生于斯长于斯的淮安人更是受益良多:“美食节期间,不仅能吃到最正宗的淮扬菜,还能借着机会多推销些产品,让口袋也能装满,一举两得。”一位经营淮安土特产品的商户告诉记者。

美食节的举办,也让淮安的食品及其相关企业找到了一个打造自身品牌的平台。在美食节的推动下,淮安在原有的四大经典名菜的基础上,又推出了以盱眙龙虾、洪泽湖螃蟹、金湖荷花、今世缘美酒为代表的“新四大名旦”,一方面丰富了淮扬美食的品种,使淮扬美食文化得以创新发展,另一方面也加强了淮安本土企业的实力,壮大了淮安的经济实力。与办节前的2001年相比,淮安市GDP由329亿元增长到915.8亿元,财政收入由35亿元增长到170.5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6513元增长到14007元。八届淮扬菜美食文化节的成功举办,既是淮安和谐发展的助推器,也成为淮安对外展示文化魅力的一张崭新名片,真正办成了老百姓自己的节日。

借美食节庆促进城市发展

统计表上一行行数字有力地证明了淮安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而每一个身居淮安的人却在一天天的生活中切实感受着淮安日新月异的进步。

从2002年到2009年,淮安美食文化节见证着淮安城市的发展。第一届美食节建成了大运河文化广场,第二届美食节有了健康东西路,第三届美食节造了钵池山公园……在美食节的推动下,淮安城市建设步伐明显加快。经过8年的奋斗,淮安城市空间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中心城市建设投入达500多亿元,建成重点项目1800多个,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由65平方公里增加到100平方公里,人口由70万人增加到100万人,城市化率从33%上升到40.1%。为疏通淮安与外界交往的通道,淮安实施了“构筑大交通、培育大产业、发展大流通、繁荣大文化、开发大旅游”五大建设战略,目前淮安境内已实现高速公路四通八达,新长铁路纵贯全境,水运河道纵横交错,淮安机场也正在加快建设。“从出门步行到骑自行车,现在又开上了私家车,速度越来越快,还更方便更舒服,这就是发展!”淮安一位市民如此感叹。

每一次蜕变,都凝聚着淮安人民的心血和智慧。举办美食节的8年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江苏省文明城市”的“四城”创建目标顺利实现,一个“天蓝、地绿、水清、景美”,一个“交通便捷、设施配套、环境怡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新淮安正展现在世人面前。

以美食为媒带动招商引资

“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淮安美食已经成为淮安当之无愧的名牌,更重要的是在树立美食品牌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淮安美食所具有的巨大吸引力和辐射力。在今后的发展中,淮安美食一定会成为淮安树立城市品牌的先锋。”淮安市市长高雪坤说。

筑巢引得凤来栖。近年来,随着淮安美食节知名度的扩大以及淮安城市坏境的改善,来淮安投资的中外企业不断增加,特别是台商投资更是呈现出直线上升的态势。“最早是奔着家乡的美食回来的,没想到真的踏上这片土地,就割舍不下对它的眷恋,淮安现在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拥有适宜我们产业发展的政策、资源、区位等多种优势,就顺理成章的选择在这里投资了。”一位来淮投资的台商这样告诉记者。

2009年第八届“中国淮安・淮扬菜美食节”上,台湾台玻集团斥资6亿美元在淮安建设生产基地。全球企业500强之一的台湾富士康科技集团在淮安累计投资也已超过10亿美元。此外,还有包括明基、达方等一批知名企业在内的,共计300余家台湾企业在淮安落户。“南有昆山、北有淮安”,淮安正在成为江苏继昆山之后的又一台资集聚高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