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赤子情怀系苍生

2009-11-0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耿建扩 我有话说

在党的优秀组工干部王彦生猝然离世8个多月之后,记者来到他生活工作了49个春秋的涉县、曲周县、丛台区采访,所见所闻依然是家乡父老、挚爱亲朋及干部群众对这位淳朴赤子的无尽怀念和深深敬仰。

遭遇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沉重打击,王彦生年逾七旬的老父亲憔悴不堪,老人家悲伤自语:“老天啊,让我走!换回我那孝顺

的儿!”在王彦生帮扶下脱贫致富的曲周县农民李守仁仰天呼唤:“党派来的好干部啊,你看到我家盖起的新房了吗?”在王彦生亲自协调下,终于通上暖气的学步桥小区的居民们念念不忘:“王部长没有死,他永远活在百姓心中!”

“每当想起家乡的父老乡亲,想起他们艰苦的生活环境,我不敢有一点点放纵,否则我的良心不安。”

王彦生出生于涉县山区农村,四岁丧母,没有兄弟姐妹,从小是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这种特殊的经历使他对人民群众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他常说:“每当想起家乡的父老乡亲,想起他们艰苦的生活环境,我不敢有一点点的放纵,否则我的良心不安。”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对父老乡亲、对困难群众的赤子之情。

王彦生下基层时总会带些钱,常常三十元、五十元、百八十元的救济困难群众,解决困难群众燃眉之急。在曲周县东路庄村,看到村民李守仁家生活十分困难,他马上掏出一百元,给了孩子,让孩子交学费,买书本。他还与村干部一起研究,划给了李家一片荒地,扶持他种树苗,解决长远脱贫问题。李家每年增收1万多元,如今已盖起了六间新房。说起王部长,李守仁热泪盈眶:“我与人家不粘亲不带故,主动找上门来问寒问暖,离开曲周后还惦记着我家,真是个好人啊!”

在王彦生心中,老百姓是兄弟,是亲人。无论是到基层调研还是回老家的路上,遇到行动不便的老人,他总是主动停车,亲切相邀,送上一程。顺便了解群众生产生活及政策落实情况。在他的手机备忘录里密密麻麻存了上百条的提示信息,内容包括孤寡老人的生日,给五保户、伤残病人送去补贴的日子,农忙时谁家需要帮忙收庄稼,承诺给百姓办的事情哪些还没有落实等等……他说,这是一本民心账,只有还清了账,才不觉得亏欠,才活得踏实啊!

“人活着要有精气神儿,人生在世要追求的东西很多,但最先要具备的就应该是精气神儿。”

王彦生坚韧顽强,从容应对病魔挑战,如蜡炬般在工作岗位上燃尽了自己最后的光芒。他在博客中写道:人活着要有精气神儿,人生在世要追求的东西很多,但最先要具备的就应该是精气神儿。正是这种精气神儿,支撑着他把生命的全部能量贡献给了党的事业!在明知生命随时可能终结的情况下,他没有选择休息,而是选择了工作,全心全意地为党工作,为群众服务。

涉县西达镇的群众忘不了,在1996年的抗洪抢险中,他步行四十多里,察看受灾最为严重的几个村,脚上磨出了血泡,依然不停地奔波。灾情战胜了,他却累倒了。地处深山中的后匡门村乡亲们更忘不了,洪水阻断了交通,全村人面临断水断粮之时,是王部长带人身背肩扛翻山越岭,送来了救命的水和粮!更送来了生的希望!当灾民们看到王彦生率领的救灾小分队满身泥泞疲惫不堪的样子时,他们呼拉拉跪地高呼:“感谢党!感谢政府!”王彦生也面向群众扑通跪倒:“乡亲们不要怕,灾情已经发生了,有党和政府的关怀,难关一定会过去的!”

在王彦生心里,自己始终是党的干部、人民公仆。那一年,为了解决丛台区学步桥小区供暖问题,他多次跑有关部门联系,费了很大的劲儿,接通了暖气。但是由于管道漏水,供热严重不足。王彦生不顾严寒,亲自下井维修。当工作人员赶到时,他已满脸是汗,全身湿透了。一位老大爷将自己的大衣披在彦生身上,念叨着:“这哪儿像个官儿啊!”

涉县是革命老区,农村困难老党员多,王彦生工作之余常去看望他们。在他的建议下,涉县对建国前入党的党员进行补助,还设立基金救助有特殊困难的老党员。王彦生说,看到这些老人,他就会想起自己过早离世的母亲,想到孤独大半生的父亲,就不由自主地把他们都当作自己的亲人。他还嘱咐身边工作人员,一定要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干百姓想干的事。

“王部长下基层的次数数不清,但他从没在我们街道吃过一顿饭,报过一分钱。”

在丛台区丛西街道党工委书记张丽英的印象中,王彦生始终高调做事,低调做人,清廉为官。“说起来让人难以置信,王部长分包我们丛西街道5年来,下基层的次数谁也数不清,但他从没有在我们街道吃过一顿饭,报过一分钱。”张丽英说,有好几次,想请他吃顿工作餐,可王部长都以离家近、中午想休息一下推辞了。一次她开玩笑说:“王部长您也太难请了吧!”王部长语重心长地说:“你们的心意我理解,但我知道街道财力薄弱,能省就省点吧。”

王彦生生活节俭。有一次去外地出差,事情办完后,已到了中午时间。工作人员说,忙了好半天,咱们找个饭店好好吃一顿吧。王部长却说:“别了,就在附近吃碗面条就行了。”多年来,他远离灯红酒绿,从不涉足高档消费场所。在单位加班,办公室里常备的食品就是方便面。

童年的艰辛生活培养了他勤俭、淳朴、诚实、善良的性格。他和妻子都是工薪阶层,既要赡养老人,又要供孩子上大学,加上救助贫困群众的开支,日子过得并不宽裕。刚到丛台区任职,他们一家人租房居住,两年后,女儿大学毕业,住不开了,才在旧小区买了套90平方米的房子。当时,还向亲戚朋友借了5万块钱。得知自己的病情后,他怕将来万一还不了,便带着女儿上门一一认账。

日常工作繁忙,他就把到北京看病复查的时间安排在节假日。2006年春节,在北京妹妹家过年的同事张立娟顺便前去看望,一见面,她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窗外是一派浓浓的过节气氛,王部长和女儿却住在一个冷冷清清、非常简陋的小旅馆里。回忆当时的情景,张立娟潸然泪下:“非常非常出乎我的预料!那个小房间的灯光黄黄的,那个褥单也是黄黄的,很一般很一般。在回妹妹家的路上,我的眼泪忍不住往下掉!说实话,一般家庭的人员、一般工薪阶层、咱们出去都不会住那样的房子,何况他一个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想起这些,我觉得太痛!太痛!受不了……”

“他用朴实无华的乐器奏出人世间最最精彩的弥留!”

在同事面前,王彦生是个乐于助人的好兄长。他从不摆官架子,经常与同志们谈心,对同志们家庭情况了如指掌。谁家有什么困难,他积极出面,跑前跑后,全力帮助。而他自己女儿出嫁、就医看病等事,从不声张,从未给任何单位、部门添麻烦。他在涉县工作期间的同事付岩伟向记者讲述:“1994年4月,我感到胃部不舒服,王部长派人陪我到医院看病。第二天,又陪我到石家庄复查。他怕我有思想压力,没有告诉我真实病情。从手术台上下来后我才知道,我得了食管癌。多少年来,王部长一直关心我的健康,就在他去世前十几天,还给我打电话,一直怕我死了。根本想不到,我现在好好的,他却……”付岩伟泣不成声。

在女儿王玉洁的心里,父亲王彦生就是一座山,他对家人的爱像山一样厚重而深沉!“他把手机和电脑的屏幕上都设成我的照片。为减少母亲对他病情的担忧,他特意设置了逗母亲开心的彩铃。面对病魔的威胁,他没有掉过一滴眼泪,就在我出嫁的那天,他却控制不住情绪失声痛哭。他说,爸爸能看到你长大成人,心里很高兴。可是,想到哪天我突然倒下,家里的重担就都落在你的肩上,爸爸心里舍不得啊!孩子,以后无论遇到什么事,你都要坚强啊!”

王彦生从涉县到曲周县任职后,即使工作再忙身体再累,每天都坚持给父亲打个电话。为了更好地照顾父亲,他主动为老人介绍了一个老伴,将二老接到曲周,在县粮食局借住了两间闲置的房子。令人钦佩的是,离开曲周的时候,王部长主动结清了房租和水电费。2009年春节,日益加剧的病痛,让一直坚强的王彦生预感到了什么,他特意陪父亲到南方旅游,了却了老人从未坐过飞机的心愿。他还半开玩笑地跟女儿说,将来不在了,就在市区找个地儿,免得女儿回涉县老家祭奠不方便……王彦生就是这样时时处处想着他人!他去世后,同事张立娟写诗悼念:“你用朴实无华的乐器奏出人世间最最精彩的弥留!”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