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农"字院校大有可为

2009-11-0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吴春燕 通讯员张贻发 蒙丽 我有话说
11月8日,华南农业大学将迎来百年华诞。作为我国近代高等农业教育史上创建最早的学校之一,华南农大如何坚持服务地方社会、服务“三农”?百年华南农大如何改革创新?

华南农业大学是“农”字院校,农科是立校之本,是强校之基,绝不削弱涉“农”学科!李大胜书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首先强调说,虽然华南农大正

向综合性大学的方向发展,但学校一直把农科作为重点建设的学科,目前学校的5个国家重点学科和一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都是涉农学科,农科大学生在校人数的总量不断增加。学校还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特别设立了“丁颖实验班”,探索农科精英人才的培养。

李书记说,强调发展农科并非忽略其他学科的发展,为了适应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也加强建设了一批非农学科。学校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食品科学,信息学,材料科学,生物新能源等理工科,采取错位发展的策略,避己之短,扬己之长。公共管理学院的社会学、经济管理学院的金融专业、人文与法学学院的法学专业等人文社会科学,强调的是特色发展,要突出为“三农”服务的特色。

回忆起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华南农大学习工作近30年的李大胜书记不由得百感交集,他回忆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计划经济时代,学校培养人才主要是为种植业、养殖业服务的农科人才。然而,现代农业的发展,新农村的建设,广东经济结构调整都需要多学科专业的人才。现代农业飞速发展,从生产到保鲜、加工运输、营销等各个环节,以及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小康社会的建设,都需要学校提供各类人才支撑,这也是为什么华南农业大学非农科专业增加较多的原因。

李书记说,华南农业大学要成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在科学研究方面,采取了“顶天立地”战略:“顶天”就是要抓好基础研究,要走在科技发展的前沿,“立地”就是要重视应用研究的开发和推广,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华南农大曾为广东水稻超高产育种,不断取得新突破作出重要贡献。几年前,高致病性禽流感在我国周边多个国家先后爆发,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从1995年就对禽流感展开研究,研制出有效的疫苗,并获得两个国家新兽药证书;研制并推广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禽流感预防和控制的综合措施,在禽流感防控工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长期以来,学校以服务社会为己任。学校“四个一”工程惠及四方,“科技绿舟”计划走遍大江南北。同时,我们鼓励大学生参与新农村建设,一是与广东省农业厅联合组织大学生实施“科技进村入户”工程,以自己家乡为对象,开展“四个一”活动:即提出一条科技支农建议、介绍一项农业实用技术、赠送一个新品种、扶助一户农家,直接深入到农业、农村和农民中间,面对面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技术服务。二是与广东省信息产业厅联合组织“农科信息直通车”活动。三是率先组建广东青年志愿支农博士团,广东30多个山区县先后结对帮扶,每个博士团在当地技术指导一个农技项目,采取现场咨询、举办讲座、上门指导等形式为当地农技人员、农户提供免费服务。四是精心组织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学校每年均被评为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

谈起即将到来的百年校庆,李书记说,学校要把百年校庆办成学术校庆、文化校庆、合作校庆。学校以“学术为魂,庆典为体,文化为韵,校友为脉”,举行建校100年系列庆祝活动。展望未来,李书记表示,华南农业大学要坚持改革创新,突出办学特色,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以农业科学为优势、生命科学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在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标题书法:沙英男)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