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从书札中阅读历史

2009-11-0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晓海 我有话说

“一枕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是唐人钱?的诗句,书札即书信,人读到此句,定会联想到儿女情长,鸿雁传书之类的浪漫情怀。而徐庆全的这本《名家书札与文坛风云》(中国文史出版社)却给人以不同的感受。此书收集的40多

篇信函,皆出自上个世纪文化界名人之手。因为这些信函多属于汇报之类性质的工作函,从侧面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在1948年到1982年30多年中的思想历程以及当时的文坛风云、社会政治形势。读下去有些许沉重严肃之感,然而它的史学价值就在这阅读中逐渐地厚重起来,吸引着读者无法释卷。

本书以时间为序,围绕着从建国初到拨乱反正时期文坛发生的重大事件,把享誉文化界的大家丁玲、赵树理、沈从文、胡风、聂绀弩、贺绿汀等与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周扬的通信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清晰的脉络,这些首次披露的私人收藏资料无一不体现了当时的政治要求、文化政策,为研究当时的文学史、思想史甚至社会史提供了新鲜的、有分量的史料。

史料是史学研究的基础,用傅斯年的话来说则是“一分材料出一分货,十分材料出十分货,没有材料不出货”。但仅仅占有史料是不够的,还需要研究、校订整理和编辑史料,正所谓“藏需要的是眼光,品需要的是功底”(见“后记”),本书作者的史学和文学功力也体现在对这些书札史料的编辑组合上。所谓“必于旧史料有工夫,然后可以运用新史料;必于新史料能了解,然后可以正旧史料。”本书每封书信的后面都附有考证说明的资料,以书信、日记、回忆录、档案甚至录音等的记载为内容,非常翔实可靠。为了核实明确信函的相关情况,徐庆全还多方寻找事件的知情者和相关人士提供资料,付出了多年的功夫和心血。七年历史学培训的功底,三年对冷僻的吐鲁番出土文书的专业研究经历,使徐庆全于新旧史料的掌握和运用都相当的熟悉和了解,也正因为如此,他游刃有余地驾驭材料,并用简洁明晰的手法把当时文化界发生的一件件大事的政治背景和来龙去脉分析得清楚透彻。历史上发生的事情不会重复只有一件,但相关的记载却可能不只一个,本书从书札记述这一独特角度采录的史料,对于现代史研究可以起到“订典故之得失,证传记之是非”的作用。

傅斯年“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体现了前辈史学家的治史精神,而对于现在从事文史类研究的青年学者来说,由于时代的变化,未必有前辈大家那么扎实的史学功底,但是后辈们的勤奋和兴趣也为当代史学和文学研究带来了希望。徐庆全就是这样一位用心于此的学者,他“对资料的搜集有一种近乎于偏执的嗜好”,近十年来,他把研究方向转到了以周扬为切入点解读当代文坛,这无疑是一个有见地的选择。经过十余年的研究和考证,徐庆全著述颇丰,《知情者眼中的周扬》、《文坛拨乱反正实录》、《周扬与冯雪峰》、《风雨送春归--新时期文坛思想解放运动记事》、《周扬新时期文稿》等都已与读者见面,并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好评。《名家书札与文坛风云》的问世又为他的现代史研究增添了一份有价值的成果。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