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东西南北中,和谐中国声

2009-11-1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金兆钧 我有话说

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2007-2009)评选工作已经结束,作为歌曲评委,想谈谈评选前后的一些感想。

众所周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的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活动,自1992年起每年进行一次,评选上一年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部分部委,以及解放军总政治部等单位组织生产、推荐申

报的精神产品中的精品佳作。“五个一工程”实施以来,对各地、各单位精神文明产品生产的发展与提高,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体现了中央提出的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方针,把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号召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十多年来,“五个一工程”中文艺项目的评选,贯彻了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对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创作,催促富有鲜明时代精神和浓郁生活气息、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的问世,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也深得各地相关领导、艺术工作者和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和认同。

“五个一工程”的歌曲评选贴近广大人民群众,有着强烈的时代特色。一般而言,参评作品多为反映近年来社会生活和大众情怀之作,从中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到时代的脉动,大众的心态。从此次公示入选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奥运、抗震救灾、改革开放三十年回首等重大主题均有相当的体现。《我和你》(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欢迎你》(北京市委宣传部),前者是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经刘欢和莎拉・布莱曼的演绎早已家喻户晓,而《北京欢迎你》则不但在奥运期间成为北京欢迎世界来客的欢迎曲,更在其后成了北京对外的一张有声名片。《生死不离》(四川省委宣传部)、《站起来》(安徽省委宣传部)等作品产生于抗震救灾期间。这些作品来自最直接的心灵震撼,是举国上下众志成城、不屈不挠的精神凝聚,呈现了强大的民族向心力。而面对台海两岸关系近年来的发展的良好态势,《海峡之梦》(福建省委宣传部)以其跨越时空的视角和博大深沉的情愫成为深受两岸听众喜爱的作品,在今年中期的全国优秀流行歌曲创作大赛和此次评选中均以高票入选。作为大众歌曲创作重要方面军的军旅歌曲此次有《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之歌》(解放军总政治部)和《迷彩八零后》(江苏省委宣传部)入选。前者集中了军队优秀创作人才围绕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进行阐发,后者则因其强烈的时代气息和对新一代共和国军人的精神风貌的生动描写而引人注目。《旗帜》(江西省委宣传部)、《红旗颂》(黑龙江省委宣传部)、《中国,站立成树》(上海市委宣传部)等作品也都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强烈的时代主题。

此外,围绕建设和谐社会这一时代主题,可以注意到当今的词曲作家们已经有了对社会生活、大众情怀更多方位的观察、体验和思考,并运用更加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予以抒写和吟歌。《我生在1978》(广东省委宣传部)以1978年生人的角度、活泼生动的语言、普通百姓的视角叙述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建设与生活的巨大变化,表达了乐观向上的情绪和希求。《好日子慢慢过》(湖北省委宣传部)则选择了带有批判性的角度指出了生活过好以后出现的问题,颇具警醒性地说出“好日子、慢慢过”,从中体现了对盲目追求物质生活、忽视心灵修养的批评。《一家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我的根在草原》(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回族尕妹,我的花儿》(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月亮花》(云南省委宣传部)、《故乡情怀》(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等作品反映了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建美好民族大家庭的心愿,也反映出在小康社会建设中各民族人民充满活力和特色的精神风貌。《火辣辣的城》(重庆市委宣传部)、《天蓝蓝》(天津市委宣传部)、《送你一朵东方茉莉》(湖南省委宣传部)、《我的陕北》(陕西省委宣传部)、《可可西里》(山东省委宣传部、广电总局)、《我的祝福你听到了吗》(河北省委宣传部)、《农家车谣》(河南省委宣传部)、《钢筋班的棒小伙》(浙江省委宣传部)等作品仅从题目上就可以感受到题材的广泛性和多样性。

当然,仅仅有了好的题材只是作品成功的条件之一,此次入选的作品在旋律写作、演唱、编曲和制作上也颇多可圈可点之处,其中,《海峡之梦》、《好日子慢慢过》、《我的陕北》等作品的旋律写作调性丰富多彩而又流畅上口,《迷彩八零后》、《我生在1978》等作品则充满强烈的时代气息。

总之,强烈的时代性、浓郁的民族性、广泛的大众性和鲜活的时尚性构成了本次“五个一工程”歌曲入选作品的基本特征,相信其中不少作品有了良好的传播条件会流行于大众之中。东西南北中,和谐中国声。所谓和谐,必是“和而不同”,丰富多彩的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当在今天绽放更加多彩的花朵,众多艺术家们坚持真诚的投入、多样的选择、强烈的个性,必将成就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奇景。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