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棵长满书的大树

2009-11-1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康希福 我有话说

第一次见到这套书是在“中国儿童文学60周年典藏”图书发布会暨研讨会上,六本书捧在手里散发着淡淡的墨香,书名念起来也是口角生香:《小说卷壹・岁月的书香》、《小说卷贰・成长的味道》、《童话卷壹・烂漫的天空》、《童话卷贰・流金的翅膀》、《散文卷・遥远的歌溪》、《诗歌卷・云上的绿叶》。典雅的封面上烫金

的“中国儿童文学60周年典藏”告诉我们,60年中国儿童文学的菁华都凝结在这里了,260位作家,280篇作品,让人顿觉手里的书厚重起来,仿佛要扎进土里生根发芽,长成一棵结满馨香书果的大树……散文如歌,诗歌如茶,小说如画,童话是飞翔的翅膀,细细品来,大树上的每颗果实都令人回味无穷。

对作品负责:时光凝结精华,专家炼金《典藏》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与新中国同步生长、发展的新中国儿童文学也走过了60年光荣而不平凡的道路,从传统社会视儿童为“缩小的成人”,到五四新文化时期的“救救孩子”、“儿童本位”,再到新时期的“儿童权利”、“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等种种观念,中国儿童文学在不断探索中积聚了丰富的内涵和宝贵的经验,非常值得总结借鉴。可60年的作品浩如烟海,该如何呈现?

很明显可以看出,《典藏》是以权威专家的力量来保证这一点的。该套书由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与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文学研究中心组编,由作协副主席高洪波先生任编委会主任,由北师大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主任王泉根教授任主编,束沛德、金波、樊发稼、张之路、曹文轩等任编委会委员。这支权威的专家队伍,几乎涵盖了中国儿童文学界各方面最具影响力的专家,他们深谙理论和创作,懂得如何从浩渺的沙海中提炼出金子。

百炼成金,岁月永恒。只有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在历史长河中闪着不灭光辉的作品才堪称经典。《典藏》篇目均经过严格挑选,系统而完整,所收录的260位作家的280篇作品涉及小说、童话、寓言、散文、报告文学、儿童诗、幼儿文学、儿童戏剧与电影等儿童文学的主要文体,涵盖了新中国五代代表性的儿童文学作家,如属于第一代“开局大手笔”的冰心的《小橘灯》,属于第二代“关注民族生存”的张天翼的《宝葫芦的秘密》,属于第三代“探索诗意”的金波的《雨人》,属于第四代“回归儿童”曹文轩的《第十一根红布条》,属于第五代的杨红樱的《寻找快活林》等。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新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脉络,看到各时代各代表作家们的心血和智慧。

再研究一下目录,我们会发现其中的作品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曾经在哪里听过这位作家、看到过篇名的介绍,陌生是因为它们并非各种儿童文学选本中随处可见的作品,如常新港的《独船》、沈石溪的《第七条猎狗》、孙幼军《小狗的小房子》、薛涛《随蒲公英一起飞的女孩》等等,这些都曾获过全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奖,却并非是其他儿童文学选本常用的篇目。尤其是任德耀的《马兰花》和张之路的《霹雳贝贝》,一为儿童剧,一为电影,广受欢迎,名声响亮,但恐怕鲜少有人见过剧本,能在《典藏》中读到剧本,领略经典剧本原初的魅力,实为今日广大儿童读者之幸。

以读者为上:倡导阅读教育,引领校园阅读

如专家所言,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儿童文学是大人写给小孩看的文学”,就是说创作、传播(包括编辑出版、阅读推广等)儿童文学的人大多是成年人,而接受、阅读儿童文学的人却是少年儿童。成人有什么样的儿童观,就有什么样的儿童地位、权利、生存状况,也就有什么样的儿童文学。

所以,在如何对待儿童文学上,我们成人必须谨记自己的责任,要站在儿童的角度(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儿童本位”),对儿童进行引导。当前的儿童文学可谓盛况空前,畅销书频频更新换代,孩子们追捧畅销书如同追捧明星一样,可这些文化快餐只带来一时的阅读快感,能作为孩子们长久的精神食粮么?已经有教育界知名人士在大声呼吁:反对文化快餐,倡导经典阅读!反对浅阅读,提倡深阅读!但这样的呼吁需要足够“好”的作品来支撑,一方面确实有营养,另一方面还要孩子爱看。

《典藏》的读者定位以中小学教师为桥梁,架向作为主要阅读对象的中小学生。书中的作品尽量兼顾经典性和孩子们的喜爱,不仅选入冰心等大师级儿童文学名家名作,还优中选优,收录了大批当代儿童文学作家的优秀作品,如葛冰的《舞蛇的泪》、阳光姐姐伍美珍的《深蓝》、辫子姐姐郁雨君的《啤酒亲亲杯子》、葛竞的《鱼缸里的生物课》、李志伟的《校园改造计划》等等,这些作品非常贴近当代孩子们的生活,正是孩子们喜爱的类型。

另有一点值得称道的是,图书在内容编排和形式上也着力体现“阅读性和教育指导性”。金波、束沛德、樊发稼、张之路等分别为诗歌、散文、童话、小说分卷撰写了序言。仔细品读,会发现这些序言并非专家学术总结,而是专门针对教师和学生而写的阅读指导,束沛德告诉我们“阅读、欣赏儿童散文,要善于透过作品所描绘的栩栩如生的人、如诗如画的景,捕捉其思想的闪光点,细细体味、咀嚼贯穿其中的作者对人生、对自然的发现和感悟,对现实、对理想的思索和追求”,金波告诉我们“诗可以让我们获得阅读的快乐和滋养;那种属于音乐拨动心弦的感动;那种属于绘画的情景交融的感受;那种如歌如舞让情感陶陶然的共鸣”。

翻开目录,还有意外的惊喜,正文篇目并非像别的选本那样按作者姓名或年代分类,按照阅读主题分类,如“童年,那一盏温暖的小橘灯”、“飞过林子的同龄鸟”等等,正文中每个主题下专门有一段如诗的导语,告诉孩子们如何体会这样的文学主题。这样的编排与语文教学遥相呼应,语文老师可直接用于布置学生们的课外阅读。儿童的认知是有限的,因此好作品到达儿童的手中是需要桥梁的,需要一只只温暖而有力的大手的引导。这桥梁、这一双双手就是中小学的语文老师。让儿童多读书、读好书,老师的责任重大。而从教师的角度来说,这套书实为儿童文学经典进入校园、引领阅读的典范。

最后,可用张之路老师的话作结:一粒种子,种入我们的脑海和心田,如果它是有生命的,它一定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种子就是文学,它微小却有生命力,它看似平凡却会开出令人惊艳的花朵。今天种下一粒文学的种子,明天长成一棵幸福的大树!愿这套书埋下的种子成长为一棵棵茁壮的大树!

《中国儿童文学60周年典藏》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