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大学校训与中国传统文化

2009-11-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陈明宏 张国忠 我有话说

校训文化是中国大学发展中的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校训往往体现着一所大学的教育思想核心与文化发展灵魂。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的文明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传统。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世界文化的瑰宝。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大学校训文化的影响是深远的。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校训文化的源泉。

大学的校训文化是一种以大学为载体的、特殊的文化形式,是在长期办学实践的基础上凝练而成的。它与整个中国文化的背景密不可分,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其内容和形式与传统文化有着继承和发扬的关系。比如,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就出自《易经》。据《清华学堂章程》记载,1911年清华学堂初创时提出了“以进德修业、自强不息为教育之方针”。1913年,梁启超应邀到清华学堂给学生作了题为《君子》的演讲。他根据学校的办学方针,结合西方的教育精神,提出学校应该培养具有“君子”品格的人,并用《周易》六十四卦中的“乾坤两卦”,来说明君子品格的基本内涵:“乾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乾象言,君子自励犹天之运行不息,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坤象言,君子接物,度量宽厚,犹大地之博,无所不载。”再比如,东南大学的校训“止于至善”,出自于《大学》的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代表了中国古代哲人对“大学”(宇宙人生规律的大学问)的深刻认识,揭示了先进文化的时空超越性。可见,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大学的校训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校训文化能够体现出一所学校的办学传统、精神风貌,也能够反映一所学校的文化传统和办学理念,从一个大学的校训往往可以直接看到该校的文化品位、思想灵魂和办学特色。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吉林师范大学的校训为“好学近知,力行近仁”,曲阜师范大学的校训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三所师范大学的校训都是从“学”与“行”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上来体现中国师范大学的目标与特色的,与全国其他师范大学的校训共同构成了一个中国师范大学校训文化体系。

我们不妨再浏览一下其他师范大学校训的情况:首都师范大学的校训为“为学为师,求实求新”;华东师范大学的校训为“求实创造,为人师表”;华南师范大学的校训为“艰苦奋斗,严谨治学,求实创新,为人师表”;东北师范大学的校训为“勤奋创新,为人师表”;漳州师范学院的校训为“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广西师范大学的校训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山东师范大学的校训为“学高为师,身正是范”;温州师范学院的校训为“身正为师,学高为范”;河南师范大学的校训为“厚德博学,止于至善”;华中师范大学的校训为“求实创新,立德树人”;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为“正德厚生,笃学敏行”;陕西师范大学的校训为“厚德积学,励志敦行”;四川师范大学的校训为“重德,博学,务实,尚美”,等等。中国师范大学校训的形式虽是多样的,但都有着共性的特点,即“为师为范”、“好学力行”、“厚德博学”和“求实创新”。

中国师范大学的校训文化,从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的校训中得到了充分完美的体现,他们都从“学”与“行”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上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内涵,展示了中国师范大学校训文化的特色。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从教师的完美社会形象上阐释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全面素养与规范楷模。吉林师范大学的校训,从教师的本质修养上进一步阐释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深刻哲学内涵,那就是:“学”――好学近知,“行”――力行近仁,只有这样,才能够“为人师”,才能够“为世范”,这是用吉林师范大学的校训来解释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还可以用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来解释吉林师范大学的校训,那就是:“好学近知,力行近仁”,“学”――“学为人师”,“行”――“行为世范”。曲阜师范大学的校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则是从教育、教学态度上来揭示师范大学教学特色的。

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高校“校训文化”的源泉。吉林师范大学面向21世纪确立了“好学近知,力行近仁”的校训,就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先进教育思想的完美结合。“好学近知,力行近仁”,好学什么?力行什么?这是问题的关键。好学就能接近智慧,将学到的各种知识能够在实践中力行的人,才是一个有仁德的人。吉林师范大学把校训内化为全体师生的理想信念、精神气质、文化品位和行动力量,并将校训文化的总体精神概括为:热爱学生为人师表的职业素养,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价值取向,终身学习知行统一的行为准则,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理想追求。各学院院训则是校训具体“力行”的内容,能够引导专业发展的方向、憧憬的目标或遵守的原则,能够引导师生领悟中国文化的深刻内涵。校训和院训与专业特点的结合,具有目标性、统一性、完整性、指引性,形成了独特的“校训文化体系”。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礼记》是儒学文化的经典。吉林师范大学校训文化体系的建立,就是在儒家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校训“好学近知,力行近仁”,出自于《中庸》:“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所以,透过这样的校训,我们不仅可以领悟到一个学校的品格、追求和特色,而且可以领悟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某些基本精神。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