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国家示范建设与高职教育吸引力的提升

2009-11-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周建松 我有话说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在近十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一个以地方统筹管理为主,一地(市)至少一所高职院校的目标已基本实现,截至2008年,全国各级各类高等职业院校数已达到1207所,在规模上确立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然而,总体而言,高等职业教育仍被当作是一个低层次、低水平的教育类型,办出特色、

办出水平是其当前的主要任务,提升对考生、家长和社会吸引力依然是教育界和全社会的共同命题。

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大发展,但吸引力问题尚令人担忧

近年来,党和政府出台了大量发展职业教育的正确决策,从重视中等职业教育,到大力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始终着眼于构建一个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以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问题。为此,教育部下放了高等职业院校设置的审批权限,授权省人民政府审批,教育部备案,并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数量已达到高校总数的60%左右,在校生接近高校学生数的50%,高职教育成为人民群众实现“大学梦”的重要渠道。经过各方努力,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已达到90%以上,高等职业教育不仅办学条件大为改观,教育质量也有明显提高,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高等职业院校已正式形成;然而,与规模的迅速扩大相比,高等职业教育对于社会的吸引力却仍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在:第一,从总体而言,就读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大都是高考低分段的学生,先“211”本科,后一般本科,再高职是一个基本程序;第二,国家公务员报考一般都不接受高职毕业生参与,连资格和机会都不存在,相当多的用人单位以本科学历作为录用员工的初始门槛,将高职排斥在外;第三,许多考生宁愿以高成本的多次高复来争取就读本科的机会,而不愿去读已考上的高职院校,高职新生报到率平均在80%左右,中途退学者也为数不少。

上述现象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就学校本身而言,确有一个特色、水平和质量问题;从社会角度来看,也有对高职学生认同、认可和认识的问题;从政策层面看,由于把高职只停留在“相当于专科”层次,使得人才立交桥和学生发展受到限制;从文化内涵看,高等职业教育确实存在需要不断深化和拓展的空间。正因为如此,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就成为一个现实而迫切的课题。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实施及其对高职吸引力的提升

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为在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中树立示范,经国务院同意,在“十一五”期间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这项计划从2006年11月开始正式启动,迄今已三年,三批100所示范校建设单位已经立项,第一批28所国家示范建设单位已整体通过教育部、财政部验收并取得优秀成绩。

国家示范高职建设计划的特点在于:第一,它明确并践行了高等职业教育是一个类型,这个类型的特征是开放办学、校企合作,要在高等职业教育融入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实践等要素,实现了高职教育的理念变革;第二,它以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着力突破“压缩饼干型”教学模式,全面实施双证书教学,增强了学生工作经历和职场经验,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技能;第三,它以双师型专兼职教学团队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为依托,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和项目化课程改革等,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大大提升了示范建设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尤其是实现了高水准的学生就业。

国家示范高职建设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它大大提高了人们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社会的吸引力。这主要表现在:第一,示范建设单位的学生报考情况非常踊跃,第一志愿显著增加,录取分数大大提高,如浙江金融职业学院2009年的录取分数线达到二本左右水平,重点建设专业自主招生报名与录取比高达72:1。第二,唤起了行业和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热情,并增加了其投入。如浙江金融职业学院近三年金融机构和企业设立奖学金和奖教金达30余家,年均200多万。第三,毕业生的就业率大大提高,大都在98%左右,甚至更多,用人单位的满意率提高,起薪率也提高。第四,地方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主动关心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将其纳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并时时予以鞭策。第五,学校的职业培训、技术开发、项目规划和考证考级等社会服务工作广泛开展,相关服务收入大大增加。第六,吸引了优秀的硕士生、博士生、行业企业的能工巧匠和业务行家纷纷加盟高等职业教育,建立起双师型教学团队,提高了教师队伍素质和管理水平。

总而言之,示范高职建设计划国家投入力度不是很大,但改革效果十分明显,尤其是对提高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吸引力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推动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奠基性工程,意义深远。

着眼于进一步提高中国高职教育吸引力的思考和建议

国家示范高职建设计划产生如此巨大的社会效应,除了计划本身顺应潮流、实施及时之外,也与其组织领导者的周密部署和系统思考是分不开的,这再一次证明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功能。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看,我们对下一步如何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高职建设计划、进一步增加国家财政对高等职业教育投入等问题,提出如下思考和建议。第一,国家示范高职建设计划需要继续进行,即再用三年左右时间进行巩固和深化,以保持高职教育刚刚提升起来的大好势头,具体可以用“卓越计划”来实施;第二,适当扩大国家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建设院校的受益面,在现有100所的基础上,再重点建设100所,项目可称之为国家骨干或国家重点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第三,着力建设共享型、开放式专业教学资源库,以增强全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的可利用程度,扩大建设成果的共享面;第四,从社会层面看,要加大对高等职业教育尤其是示范高职建设成果的宣传力度,并着力做好成果展示工作,以引起全社会更多的真正的关注和认同;第五,从政策角度看,国家要以示范建设计划为契机,研究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创新和架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这也是吸引力的急所;第六,从学校层面看,重中之重是切实深化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视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和水平,推动高职毕业生在岗位上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只要我们按照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目标和要求,积极推进高职院校在开放办学、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建设上下功夫,在工学结合、德能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下功夫,在突破“压缩饼干”型的教学模式上下功夫,同时,辅之于宣传引导、体系创新和财政投入,并积极发挥国家示范校的引导和带动作用,高职教育对外报考踊跃、就业畅通,对内师生乐业、校园和谐的可持续发展局面一定会早日形成,高等职业教育将真正成为人民满意的“香饽饽”。

(作者系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院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