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关注未来的亚洲

2009-12-0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金立群 我有话说

作为摩根士丹利亚洲主席以及历任多年的首席经济学家,罗奇先生对亚洲的集中审视,充分反映了他的全球目光。《未来的亚洲》一书的焦点是“新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这些对亚洲主要国家的经济分析和评论,实际是对这些国家提出的问题:如何应对新一轮的全球化挑战。而亚洲国家对这些挑战的成功应对,又是对区域外国家

的严峻考验。

亚洲国家命运的变迁,福也好,祸也好,都与全球化有关,所以,罗奇先生的文集从全球化切入。近半个世纪以来,亚洲一些新兴市场经济体的高速增长,离不开它们改革开放的政策,更得益于当年特殊的地缘政治条件及其所决定的全球经济环境。自50年代以来,美国对亚洲一些环中国的新兴市场经济体一直给予相当优惠的政策,对它们开放市场。当时的全球化,并没有像现在这样唱得那么响,成为热点问题。但是,融入全球市场无疑为这些经济体创造了良好的机遇。而到90年代之后,世界上其他地区发展中国家也逐步开放,情况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全球化更多地暴露出了其挑战性的一面。当中国开始进入国际市场时,全球化已经如火如荼,竞争日益激烈。有些人借机把全球化带来的问题归因于中国的参与,更有人无视中国对亚洲乃至全球经济所作的贡献,一味强调中国的参与给其他国家带来的压力。不幸,这种偏执的观点有相当大的市场。

罗奇先生指出,全球化在信息技术驱动下强化了跨国资金流动和劳动力市场的联系,从而使通胀、利率、工资、利润、就业、货币、经济增长率等许多因素,面临诸多不确定性,超越了一国宏观政策的控制范围。全球化固然是一大挑战,但是把一个国家宏观经济的失误归咎于全球化,则是不负责任的态度,也无济于事。罗奇先生不止一次指出,美国的过度消费、贸易保护主义和消费透支,影响了正常的资本流动和贸易往来,从而引起全球宏观经济的动荡。由此可见,美国宏观经济失衡乃是问题的根本所在,而有些美国人嫁祸于中国实在是毫无道理,这种心态是极不健康的。

读罗奇先生的评论文章,很多中国人会对他直言批评美国宏观政策的勇气表示钦佩,也会为他反对归罪于中国而感动。罗奇先生以一位经济学家的深邃目光,看到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效应,特别是在推动地区和世界经济发展中所起的积极导向作用。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被普遍看好之前,在有些经济学家预言中国将步危机国家后尘之时,他肯定了中国的发展趋势。作为一位经济学家,判断的立足点永远只能是实事求是的客观分析,而不能是个人的感情色彩。正是凭着这种客观的态度和犀利的目光,他能看透“金砖四国”中每一块“砖”的不同之处,而不是等量观察。依他来看,各有各的挑战。他大部分的文章都是对中国政策的肯定和赞许,例如汇率政策等,绝不会毫无道理地参加美国某些政客和民粹派谴责中国的合唱团。当然他对中国某些政策也持有不同看法,这是非常自然的,我们应该认真听取和思索。

在2006~2009年发表的有关中国的14篇文章,集中反映了罗奇先生的一个重要观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系列成功的宏观政策到了该调整的时候,亟需从出口和投资导向的增长模式转向侧重于内需拉动的增长模式。他赞成中国政府调整宏观政策,降低过高的增长率,改变增长结构,继续深化金融部门改革。然而,这种增长模式的转换不是简单地由满足外需转为刺激内需,关键是经济结构的变化。罗奇先生认为,中国重视投资、城市化、工业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无疑都是必要的,但这对大宗商品和原材料造成了很大的压力,长此以往,难以为继。因此,必须提高效率,减少对资源的过度依赖,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并加大力度刺激内部个人消费,以期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罗奇先生不会忽视中美经济关系这一重大问题。这历来是两国领导人和两国民众关注的热点,最惹人上火的恐怕是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非常容易政治化。罗奇先生的态度一贯非常明确:美国有自身毛病,特别是过度消费,故不能把中国当替罪羊。他认为,中国也需要认真对待自己应该解决的问题,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无论如何,美国若不增加储蓄,继续依赖他国的积累,每天等着30多亿美元回流美国,以此度日,总有混不下去的一天。罗奇先生和拉赫曼在这个问题上的争论是很有意思的。拉赫曼的观点并无惊人之处,无非是指责中国大肆推行重商主义政策,操纵汇率,以谋取竞争优势。罗奇先生则从中美两国之间复杂的贸易和投资关系出发,分析人民币升值、中国持有美国国债、美国依靠国外供货商提供低成本商品“非此即彼”的状况等,客观冷静,综合论证,看法较为全面。他还强调,中国放开汇率管制,全面实施人民币的自由兑换还有许多基础工作要做,特别是提高金融部门的能力、发展资本市场等。如果说美国和中国的政策有共同点,那就是中美两国都需要解决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

罗奇先生目光中未来的亚洲或亚洲之未来究竟是怎样的?他专门讨论了泛亚地区的挑战。亚洲的发展是强劲的,从1997年金融危机中复苏速度之快,抵御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能力之强,可谓出人意料。但是,应该看到,近几十年来亚洲经济的支点也是在不断转移的,物换星移,推陈出新。在罗奇先生看来,中国和印度将是未来亚洲重量级的经济主体。他也点到韩国,论及日本,但他看到的更多是韩、日两国需要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罗奇先生频繁访问印度,对其经济和社会作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他认为中、印两国正在悄悄地互相吸取对方的经验,以补己之不足。他向发达国家敲响了警钟:印度之于服务业,犹如中国之于制造业,若两国成功地取长补短,亚洲新兴两强联合起来,发达国家的出路在何处?古典经济学的比较优势理论基本上已被信息技术驱动的全球化推翻。传统经济中可异地交易的商品和不可异地交易的服务之间的区别已经日益模糊,甚至不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竞争领域得到更大的拓展,新兴经济体的竞争优势的发挥也有了更好的前景。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包括金融保护主义的情绪,令人担忧。如何应对这种局面,也是亚洲崛起的大国所必须正视的。未来的亚洲所面临的挑战,也必然是在新的条件下来自发达国家对亚洲挑战的应对。

(本文为[美]史蒂芬・罗奇著《未来的亚洲》一书序言,有删节,标题为编者所加。中信出版社出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