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延时”:构成挑战的展览

2009-12-1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钟美鹳 我有话说

由中国美术馆、瑞士比尔当代艺术博物馆联合主办的中瑞媒体艺术联展“延时”首站展,正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该展览由中国艺术家张尕策展,并将于2010年3月巡回至瑞士比尔艺术博物馆展出。

这是一个对传统观念形成巨大挑战的展览,其构成因素――从有形的空间、形象、色彩、声音等,到无形的时间、观念、心

理、知识、眼光等等,全部来自e时代的网络因子,真可说是当今世界的前沿艺术。要读懂它们,还真是一个相当艰难的学习过程。

好在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先生具有超凡的眼光,已经前瞻地看到了它对世界和人类发展的不可逆转的变化性和深刻意义,因而全力支持它登陆中国美术馆这个时下中国最高的艺术殿堂。其实还要早,在2008年夏天,中国美术馆就已经成功举办了“合成时代:媒体中国2008-国际新媒体艺术展”,该展览展示了国际新媒体艺术的发展趋势,构筑了国际新媒体艺术界在北京的交流平台,为中国公众了解和欣赏国际新媒体艺术丰富多彩的面貌提供了机会。中国美术馆也通过这样的活动,与国内外多方面机构和人士建立起联系,共同探讨持续的合作项目。本次这个“延时”展览,即是延伸的一个成果。

“延时”原是摄影艺术的一个专用词汇,指的是一种摄影特技,即在拍摄时将画面的间隔时间延长,使其“延缓”或“延伸”的过程在最终以每秒24格播放时,明显地构建了一种人为的缓慢效果。“延时”因进一步操纵错觉而达到另一层面的合成感,即一个由“模拟”所获得的“真实”之“虚拟真实”。

时间以不断覆盖空间的运动呈现自身。当运动在空间中展开,在其独特的进程中,无数不同的事件和情态得以发生。在“延时”中,通过将空间中的速度以及相互的间隔剧烈地放缓以达到最终的速度和连贯,其伸缩性演变成虚拟性,超越了人们对于时空的惯常理解,在一系列的变化中催生记忆。

本次展览以柏格森、德卢兹有关“时间――运动”的解释为契机,含蓄地援引“延时”这个术语,在瑞士和中国两国艺术家的参与中,试图检验数字媒体的根本构成因数、时间的概念以及其在空间中的体现、其对于过程和记忆的启示、其运动所产生的差异,以及其在运用形式语言时所呈现的不同表象等,从而揭示被缓慢所遮掩的亟速之社会内蕴。其在时空中之心理与地理间的多样化和差异性,会激起作者以及观众们对于细察在不同的时空概念的框架下的文化构建,以及对于这种时空二元性崩溃的可能性的欲念。

本次展览共有7位瑞士和6位中国艺术家参展,他们是彼得・阿什曼、亚瑟・克莱、何维・格罗曼、亚历山大・哈恩、迪莫・罗斯利、瓦伦缇娜・瓦克斯克、丹尼尔・韦德,以及曹斐、陈邵雄、胡介鸣、金江波、邱志杰、张培力。

“延时”展览为中国美术馆“媒体中国”2009项目,瑞士文化基金会是本次展览的伙伴单位。本次展览也是瑞士文化基金会开展的“中瑞创新艺术”交流与合作项目之一,该项目旨在推动中瑞两国文化间的友好关系,为两国艺术家和机构建立长期的交流。同时,本次展览也得到了瑞士国家形象委员会和瑞士联邦政府科技文化中心的大力支持。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