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做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智囊团”

2009-12-1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耿建扩本报 通讯员 许海元 我有话说

编者按

地方高校如何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有为有位?河北经贸大学在充分认识本地区经济社会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学校自身特色和优势,主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形成了高校与地方政府、高校与地区经济双向互为支撑、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实现了实践出题、科研求解,服务社会、反哺教学的办学目标。这种做法,对同类地方高校而言,值得学习与借鉴。

 

说起学校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河北经贸大学人如数家珍,颇为自豪: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的委员中,来自高校的有3名学者,其中河北经贸大学就占了2个名额;省委政策研究室聘请的特约研究员中,惟一一位高校专家,同样来自河北经贸大学;省政府参事室向全社会聘请的参事中,共有4位高校学者,河北经贸大学占了半壁江山;全国各地风起云涌的百强企业排序活动中,河北是惟一一个委托高校执行排序工作的省份,这所高校就是河北经贸大学……

河北经贸大学何以夺得如此骄人声誉?党的十七大代表,该校党委书记、校长王莹一席话给出答案:“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和能力,是衡量学校社会影响力、综合实力和社会贡献度的重要标尺,也是高校求得自身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充分利用学校各学科的技术优势和人才资源,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高校的责任和使命,也是我们多年来的办学目标。”

上下联动:为战略决策参谋咨询

2007年10月,河北经贸大学教授武义青深入省内各地各界,远赴吉林、广西等省区,开展专题调研,撰写了“河北省居民收入和职工工资的分析报告”,建议省委省政府较大幅度提高劳动报酬率。时任省长郭庚茂见到报告的当天,就批转有关部门参阅报告拟定实施意见。

在河北经贸大学,像武义青这样直面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为地方政府做出战略决策提供参谋咨询的专家还有很多。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商学院教授于刃刚是“环渤海经济圈”概念的提出者之一,数次为省委理论中心组做经济形势讲座,直接参与河北省一系列重大经济决策的调研和论证。金融学院教授王小江多年来潜心绿色信贷理论研究,以首席专家身份参与制定的《河北省绿色信贷政策效果评价办法》(试行)开启了国内先河,被誉为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利器。

主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河北经贸大学对广大教师的要求。学校规定,专职教师与研究人员每年至少要利用两周的时间到基层进行社会实践,积极为基层政府解决困难、提供服务,调研成果和服务效果计入工作量。副校长纪良纲教授带头深入正定县,就当地建设国际小商品服装城市场展开调研,使正定国际小商品服装城市场成为继南三条批发市场、新华集贸市场之后石家庄商埠发展的重要接力棒。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孟华兴深入大名、赵县、沙河等县市,为当地商业网点规划建设提供咨询,大大促进了当地商业经济的发展,被当地民众冠以“财”教授的美誉。

虚实共进:为经济建设提供支持

2001年9月初,河北省工业经济联合会决定参照世界500强排名的方法,开展河北百强企业排序活动。当时,工经联临时委托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研究所完成首届百强企业分析报告。经济研究所建立了百强企业数据库,设计了百强企业分析评价系统,从规模、结构、成长性、税负水平、经济效益和节能减排等多角度,及与国内外大企业的横向比较,系统全面地进行分析,最终形成的报告受到省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此后,工经联正式委托经济研究所全面负责河北百强企业评选方案设计、数据处理和年度报告撰写等各项工作。9年来,由经济研究所完成的《河北百强企业分析报告》成为省内宏观部门和重点企业科学制定总体发展战略、宏观指导企业发展的重要依据,成为学校的一个品牌产品。

百强企业排序仅仅是经济研究所的工作内容之一,研究所还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智力优势和创新能力,广泛关注河北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各个层面,撰写调研报告,提出意见建议。仅2008年,研究所就完成与河北经济建设悉悉相关的课题研究报告、决策咨询报告共计23篇,其中被省领导批示和被省政府等部门采纳的达到12篇之多。2009年11月初,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天津市调整滨海新区行政区划后,研究所迅速推出“借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等6项报告,均被时任省委副书记、省长胡春华批转有关部门研究落实。

在河北经贸大学,除经济研究所这个被誉为“经济研究强力引擎”的实体机构外,还活跃着河北企业案例、企业竞争力、环渤海经济等15个没有编制的非实体性研究所。这些研究所将分散于不同岗位上的学术骨干,以课题项目为纽带凝聚到一起,为地方经济建设献策献力。如市场战略研究所近年来先后完成了河北省“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调研、石家庄市南三条市场规划认证、正定国际物流园区规划认证等多项工作,为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和依据。

大小齐抓:为企业改革注入活力

三利集团曾是专门经营毛线的企业,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内市场占有率一度达25%至30%。其后随着全国毛线行业渐渐下滑,企业陷入了经营困境。2003年,该企业老总来到河北经贸大学寻求支持。商学院副教授张学引结合国内外情况和企业实际,建议集团在上海成立“三利集团服饰公司”,开发羊毛衫、夹克、内衣、西服等服饰系列,不仅改变了集团产品单一的状况,还极大提高了产品附加值。仅仅经过一年的运作,三利集团上海服饰公司就顺利打开了南方市场,吸引了30多家企业加盟,并带动整个集团起死回生。

重视产学研结合,把智力成果转化为企业经济效益,是河北经贸大学专家学者的共识。2008年,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郝洪文被河北养元公司聘为咨询专家。郝洪文指导公司对人员管理、生产流程、仓储营销等方面进行了大幅改革与调整,使公司年产值增长79%,一举成为省内蛋白饮品业的龙头老大。商学院副教授张东风2009年担任我国最大的汽车租赁企业中国吉运集团咨询顾问,对集团文化、经营模式、团队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考察,提出了大量合理化建议,使集团经营效益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创造了同比增长20%的奇迹。

加强校企合作、推进成果转化的对象不只局限于大型企业,省内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同样得到了河北经贸大学的支持。在有关部门和金融单位的支持下,学校专门成立了中小企业融资研究中心,其牵头人马胜祥教授近年来陆续完成了“河北省民营企业融资问题探讨”“河北省民营经济融资问题研究”等课题的调研工作,并以省政协委员的身份,先后撰写提案10余份。他提交的“提升金融服务质量、支持县域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被河北省银监局列为2009年001号提案,省金融办据此制定颁布了“关于建立河北省中小企业投资担保集团的意见”,马胜祥由此被称为中小企业的“代言人”。

内外结合:为社会发展培育人才

在河北省注册会计师协会的数千名会员中,提起河北经贸大学会计学院副教授高志谦的名字,每个人都露出敬重的神色。高志谦说话并不谦虚:“省内的注册会计师,大部分都受过我的培训。”

在河北经贸大学,像高志谦这样在社会上享有声誉的“名师”着实不少。财税学院副教授王京梁作为中国企业联合会财务总监项目的受聘讲师,河北各地市的500多名财务总监,全是他的门生。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孟华兴创造性地提出了“1+1”互动培训模式,对神威药业、鸣鹿集团等十几家企业员工进行了情商、智商并重的培训,受到企业的普遍好评。

主管教学的副校长王凤鸣认为,让教师走出校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科研扶助、教育培训等各种形式的服务,促进了社会发展,更重要的是通过直接参与现实经济运行增强了专业课教师的实践能力,为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师资保障,真正实现了实践出题、科研求解,服务社会、反哺教学的办学目标。

教师实践能力的增强大大带动了学生对实践能力的追求。近年来,学生向学校提交的科研立项申请达到4853项,学校投入110万元,对其中997项进行了立项资助。该校学生在“用友杯”全国财经类院校大学生ERP沙盘模拟对抗赛中荣获团体一等奖,在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2009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分获二等奖。

实践能力强的学生自然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多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在省内高校名列前茅。会计学院2006届毕业生甄晓净,见习一个月就被保定隆基泰集团公司转为正式员工,工作仅仅两年,又被擢升为这个上千人规模公司的财务总监。2007年,中信建投证券公司录用学校毕业生12名,两年过去,这些学生已成为公司的骨干力量。2009年11月16日,该公司再度来校提前预订了15名2010届毕业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