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去中国有风险,不去中国风险更大”

2009-12-1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维也纳记者 方祥生 我有话说

以“中国:机会与可能”为主题的讨论会,日前在奥地利林茨市举行,与会人数约近1000人。为了让人看清台上的讨论,当地电视台在现场架起了多台显示屏。人们对“中国话题”的兴趣完全超出我的预料。

上奥州农业银行行长沙林格博士首先发言。他说,“以前我们遇到困难不知该怎么办时,总想看看美国是怎么做的。但“

9・11”事件给美国人的心理留下了阴影,美国迄今未能走出这次打击的阴影。去年,在美国发生的金融危机、尤其是雷曼兄弟公司的破产,对美国人的心理打击无异于雪上加霜。世界对美国金融和美国经济的信任受到重创。现在,我们有困难时想看看中国是怎么做的。中国正在成为新的坐标。我们期待中国能保持政策上的可预见性、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和全球经济的火车头作用。因为中国的稳定,有助于世界的稳定。”

沙林格博士说,2004年,日本的官方外汇储备为8000亿美元,中国为4900亿美元;到2009年,日本的外汇储备上升到10020亿美元,中国则超过22700亿美元。这是5年前没人敢预测的。在金融领域,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仍保持缓慢上升的态势;自今年初以来,人民币对欧元的汇率表现出脱离人民币与美元汇率的走势。人民币正在形成自己的价值。这对稳定全球金融具有积极意义。他强调,中国的发展早已是现实,欧洲企业必须关注中国,走进中国。中国目前最需要的是技术;而欧洲企业、尤其是欧洲中小国家的企业,最需要的是中国这样的大市场。与中国合作,必将给双方带来共赢;不与中国合作,受损的也是双方。有些欧洲企业担心与中国合作,自己的专利得不到保护。他认为,这种风险被夸大了。因为有风险而不去中国的态度,更不可取。奥州农业银行有600多家欧洲企业客户,该行一直支持他们去中国。

德国《时代》周刊驻京记者、《中国密码》一书的作者泽林在发言中指出,自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来,欧美一直在主宰着世界、制定着世界的规则。但这个已延续了数百年的时代行将结束,世界在走向一个有中国参与的多元时代。这个时代变迁的最强催生素就是中国。10年前,谁都不会相信,10年后中国会有近2.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会成为美国的最大债主、能经受住这次金融危机的考验。中国的经济实力,正在转化为政治自信。奥巴马总统对中国的访问、在南京举行的欧中首脑峰会都再次表明,对中国施压或对中国指手划脚的时代过去了。美国不能继续举债,让别人买单;欧洲不能在中国出口下降近20%,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上升约20%的情况下,再逼人民币升值。

尽管经济高速发展给中国的社会、环境带来了许多副作用,中国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但中国仍是当今世界最稳定、最具活力的地区。近15个月来,中国经历了一系列严峻的挑战,从民族问题到汶川地震、从北京奥运到金融危机,但中国的稳定及其危机控制能力超乎外界的想象。他主张欧洲加大对中国的研究,客观地认识中国。中国的发展将削弱欧洲的影响,但也给欧洲带来机会,欧洲应学会将中国视为伙伴、应多与中国接触。中国也将走向欧洲,收购欧洲的企业,欧洲应以“平常心”来对待。他认为,要消除欧洲人对中国的“保留”可能还要20年。但如果欧美中都能以“平常心”来看待对方,世界将更和平、世界贸易也会更简单。一位欧洲大企业家说过,“去中国有风险,不去中国风险更大”。

中国驻奥大使吴恳、奥地利驻华大使赛迪克等在讨论发言中,还就中国的发展和中奥、中欧关系等内容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本报维也纳12月12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