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沂蒙老区优质教育资源滋润农村中小学

2009-12-20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本报临沂12月19日电(记者邢兆远通讯员刘金松)近日,记者在位于沂蒙山区农村的高都小学看到,崭新的教学大楼矗立在花园般的校园里,而现代化的电子教室、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尤其是“科技制作室”展示出素质教育成果的300多个国家和省级的奖状、奖杯,无不显示出“外华内实”的本色。市教育局长卢立

海说,让农村的孩子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就要加大向农村学校“输血”的力度。

地处沂蒙山区的临沂市,总人口1027万,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城乡教育存在一定差距。如何使教育得到均衡发展?临沂以普惠、均衡理念,结合城乡教育存在差距的现实,适时实施了“农村教育优先工程”。2007年以来,临沂在教育投入上重点向农村学校倾斜,提高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努力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两年间累计投入资金11亿元,完成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项目1708个,新建校舍100万平方米,维修加固校舍40万平方米,消除危房124万平方米,建成了一批安全坚固的校舍。据统计,所改造的农村教育项目、面积和资金投入均为过去6年的总和。如今,在山村草崮间的一个个中小学内,崭新的教学大楼、漂亮的学生公寓、宽阔平整的操场、大气而干净的学校餐厅已成为农村一道亮丽景观。

加快农村中小学的标准化学校建设,临沂市实施了“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网络校校通工程”、“教学仪器更新计划”、“电子教室工程”等。启动了总投资额达1.48亿元的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更新工程,为全市100%的特校、80%的农村初中、70%的乡镇中心小学、30%的联小配备了教学仪器设备,使之基本达到了国家教学仪器设备配备标准。为农村1500所中小学配备计算机7万余台,装备多媒体教室2880余口,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班班通、堂堂用”。

“输血”与“造血”同步,破解农村教师短缺、水平参差不齐、年龄老化等诸多难题。临沂构筑起农村教师补充机制、教师合理流动机制、城乡教师帮扶机制、教师专业成长激励机制等多元机制,增强农村学校的“造血”功能,全面提高农村师资队伍的素质。实施城乡教师相互流动,农村教师可以到城区学校研修锻炼,城区骨干教师派往农村帮扶;教学研究活动下基层,让更多的基层教师在研究中提升。在各县、区,城乡教师工资统一标准、统一发放,在各类评先树优、晋级中,优先考虑偏远农村的教师。为让农村教师留得住、教得好,兰山区还对农村教师特别是山区任教的教师给予了适当补助,规定在全区教师工资实行统一标准的基础上,凡在农村任教的教师,在现有职务工资标准的基础上向上浮动一档工资,在农村任教满8年的,原浮动一级转为固定工资后,再向上浮动一级。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