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积累更多的优秀保留剧目

2009-12-22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十二月十五日,文化部首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

文化部举行首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表彰大会

文化部艺术司

经过近8个月的严格评选,首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日前揭晓,京剧《盘丝洞》等18部作品获此殊荣。12月15日,文化部首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表彰大会在京隆重举行。

本次评选活动以1978年以来首演且演出场次超过400场的剧目为起点,对改革开放30年来的舞台艺术创作成果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和筛选。活动共收到全国各地申报的作品近1200部,其中正式报送音像及文字资料的作品350余部,经过“多中选好、优中选优”,最终18部作品荣获“优秀保留剧目大奖”,包括戏曲9部、话剧2部、儿童剧2部、木偶剧1部、歌舞杂技类作品4部。

文化部部长蔡武在讲话中指出,优秀保留剧目是经过长期演出实践磨砺、经受了时间和观众检验的优秀艺术作品。开展优秀保留剧目大奖评选对于正确引导剧目创作,鼓励艺术院团多为人民创作精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艺术创作持续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他说,这次参评和获奖作品呈现出四个特点:题材广泛、艺术品种多样,既包括传统戏、新编历史剧,又包括现代戏,充分体现了“双百”方针和“三并举”剧目政策;揭示了继承与创新的深刻内涵,显示出巨大的艺术魅力;造就了名角、名团,促进了艺术人才队伍建设。尤为值得称道的是,这些剧目的久演不衰和广泛移植搬演,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而且生动地诠释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优秀剧目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辩证关系。

蔡武指出,开展此次评选是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改进文艺评奖的积极举措。文艺评奖对于促进新剧目创作、推出优秀艺术人才具有很强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文华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在国家财政的鼎力支持下,扶持、打造了数十部精品剧目,塑造了舞台艺术的国家形象,取得了显著成效。这是要充分肯定的。但是,不可否认,近年来,由于各种“评奖”的指挥棒作用,舞台艺术领域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现象,如有的院团编演新剧目只重视参评获奖,而不重视剧目的长期演出,剧目在获奖之后便“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不能在舞台上流传;有些作品专家们欣赏,但观众并不买账,“叫好不叫座”。这些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戏剧创作的目的,就是为了演出,就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观看、鉴赏和审美的需求,那种只为评奖创作、制作剧目是不正确的政绩观在作祟,既不符合戏剧创作的目的,也不符合文艺自身的发展规律。开展优秀保留剧目评选,重视观众和市场的评价,提高对演出场次的要求,就是要坚持正确的评奖导向,鼓励优秀剧目和文艺工作者面向观众、面向市场,接受检验,为人民创作更多的作品。从这次评选情况看,有上千剧目达到了要求的场次,说明好的剧目完全能够做到叫好又叫座。因此,与以往的文艺评奖相比,本次评选着眼于演出,着眼于传承和继承,着眼于在演出实践中接受时间和观众的检验,更加符合艺术规律,有利于建立艺术生产的长效机制,有利于优秀舞台艺术作品的积累,有利于艺术事业的繁荣与发展。这一评奖导向的重大调整,反映出政府部门对艺术规律、市场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以及与此相应的在文化管理手段上的不断调整和完善。

蔡武强调,应充分发挥优秀保留剧目的示范作用,推动艺术创作的持续繁荣发展。优秀保留剧目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始终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汇到全部文艺创作实践中去;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文艺创作源自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服务人民的观念,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观众欢迎不欢迎作为衡量艺术成败的重要尺度;挺立时代潮头,紧跟时代步伐,吸收优秀的传统文化,学习新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善于从世界多样化的文明成果中学习和借鉴,勇于探索创新;坚持长期不断的演出,倾听观众心声,积累艺术经验,锤炼艺术品质,实现艺术作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辩证统一;建设执着拼搏、艰苦奋斗的人才队伍。艺术创作是艰苦的创造性劳动,需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更需要长期积累,厚积薄发,这样才能创作出独具艺术魅力、经得起时间和观众检验的精品力作。

蔡武希望,全国的艺术院团和艺术工作者认真学习优秀保留剧目的创作经验,把能不能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和有没有艺术创新作为重要指标,建立科学的艺术决策机制;在重新审视和挖掘各院团原有保留剧目的潜力和提升现有保留剧目质量的基础上,不断创造新的优秀保留剧目;尽快建立保留剧目演出制度,借鉴国内外经验,逐渐建立演出季制度,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扩大优秀保留剧目的影响力;大力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加快人才培养步伐。

最后,蔡武指出,优秀保留剧目大奖评选将作为文化部常规艺术活动定期举行。今年没有入选的作品,还可在继续演出、接受观众检验、提升艺术质量后,参加明年的评选。文化部明年还将举办优秀保留剧目展演活动,进一步扩大这些优秀作品的社会影响。与此同时,文化部还将认真研究,不断完善评奖机制,力争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办成文化系统的一个亮丽品牌。

奖优秀促多演的重大举措

文化部政策法规司原司长康式昭

文化部最近推出的优秀保留剧目大奖,要旨是“奖优秀,促多演”,鼓励好戏常演、多演。可谓旗帜鲜明,目标明确,树立了一个好戏为民的标杆。

以这次获奖的十八台剧目为例,进入“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或“文华大奖”的剧目过半,许多戏创演在这些奖项设立之前,如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京剧《三打陶三春》等,可谓满目优秀;而长期“保留”更足珍贵。苏州市滑稽剧团的儿童剧《一二三,起步走》,从前身《小城故事多》到新版,累计演出达4053场;甘肃省歌舞剧院的舞剧《丝路花雨》,是新时期舞剧艺术的扛鼎之作,30年来,已演出1592场;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的眉户剧《迟开的玫瑰》自1999年搬上舞台以来,送戏下乡,送戏进校,省内巡演,国内巡演,已演出600余场。在人们心目中,话剧是“小众”艺术,难于常演多演,但辽宁人艺的《父亲》和山西省话剧院的《立秋》,以443场和500场的实例,树立了新的典范,给同行们极大的鼓舞。

优秀保留剧目的“秘诀”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安葵

首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的评选,根据多中选好、好中选优的原则,最后评出18部剧目获大奖,其中戏曲9部。这些戏为什么能成为优秀保留剧目,经验很多,有一点最重要,就是它们都能做到“雅俗共赏”。

一、正确的雅俗观。以京剧《盘丝洞》为例,它在改编中去掉了传统演出中庸俗的色情成分,保持和发扬了幽默风趣的风格,赞扬了孙悟空的智慧,对猪八戒的缺点作了善意的讽刺,使观众得到轻松愉快的艺术享受。《三打陶三春》是吴祖光先生根据传统剧目改编的,对于“主题”的概括,吴祖光想表现的是“不要装腔作势吓唬人”这样一句大白话。由此我想到,如果超出这些题材本身所能蕴含的意义,去追求高深的哲理、深刻的理念,一定达不到目的;或者认为这些题材意义不大不予重视,也会与这些可能成为优秀保留剧目的题材失之交臂。

二、群众喜闻乐见。吕剧《苦菜花》、眉户剧《迟开的玫瑰》的成功,不只靠题材好,更在于艺术上的精益求精。《苦菜花》中母亲的形象,《迟开的玫瑰》中乔雪梅的形象,都塑造得那么真实感人,吕剧的和眉户的韵味又是那么足,戏曲的地方性特点得到充分发挥,所以观众才爱听爱看。

三、俗中求雅和化雅为俗。《盘丝洞》本是通俗的剧目,但上海京剧院的演出既保持其通俗的特色,又不俗气。此类剧目可以说是“俗中求雅”。反之,文人创作的剧目中充满那种对人的深切关怀,对社会和人生的感慨。如河北梆子《钟馗》是根据传奇《天下乐》改编的,钟馗对妹妹和朋友的那种细腻的感情,对自己遭际的不平,既是文人的,也是一般观众能够感同身受的;同时,通过演员精彩的表演,把人物的内心通过美化的舞蹈动作更真切地展露给观众,便“化雅为俗”了。

保留剧目与“推陈出新”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会长蔡体良

评选出的18台优秀保留剧目,包括不同的剧种、不同的地域、不同的题材和不同的样式,是从千余台舞台演出作品中遴选胜出的,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了三十年来我国舞台优秀作品的面貌。它们既让人看到各个剧种、艺术品种的现状,也透露出了不同剧目的市场信息。这是一道让人们看得见的、沉积历史的风景线,也勾勒了一幅未来戏剧行进的线路图。

我国是名副其实的泱泱戏剧大国,戏剧资源博大丰富,沉积的舞台作品不可胜数。清理一下“家当”,让人十分振奋和自豪。这些获奖作品,都是经受了历史的、时代的、观众的、市场的考验的优秀作品,至今仍焕发着强劲的生命力。

舞台作品最好的“保留”是活在舞台上。开展优秀保留剧目大奖评选,树立起面向观众、面向市场的正确的创作导向,就是倡导建立保留剧目演出制,通过舞台演出(当然也包括影视媒介),让已经成功和成熟的优秀作品,走进更大的观众群体,展现生生不息的艺术魅力。

新时期戏曲的范例

中国剧协分党组原副书记、秘书长王蕴明

在近千年的中国戏曲的历程中,当有数以万计的剧目产生,然而至今仍活跃在舞台上的传统剧目不过数百个。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新创作(含改编)的剧目亦数量可观,当以千计,然而能够常演不衰的不及十分之一,可见能够成为优秀保留剧目诚为不易。此次文化部富有战略眼光地表彰新时期优秀保留剧目中的九个戏曲剧目,均在近一、二十年由一个剧团持续演出四百场以上,其中有的还被兄弟剧种移植、改编,足见其成就不凡,其经验值得认真总结。

其一,传统理念的现代转换,即要在传统题材、样式中体现当代意识和时代精神。如改编的传统剧目河北梆子《钟馗》、京剧《三打陶三春》、莆仙戏《春草闯堂》,新编的古装戏闽剧《贬官记》、越剧《五女拜寿》、神话京剧《盘丝洞》,尽管题材是古代的,但其中所体现的对封建皇权和官场腐败的鞭笞,对下层人民正义和智慧的褒奖,对人间真、善、美的颂扬,以及对传统美丑观的重新审视等思想观念和美学精神,却是现代的。

其二,戏曲美学精神的传承与颂扬,即准确把握创新的度,寻求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如现代戏川剧《金子》、吕剧《苦菜花》、眉户戏《迟开的玫瑰》,均能遵循戏曲的美学精神,恰当地处理了虚与实、真与美、自由与规范的关系。

其三,人物性格的个性化,即由传统戏曲的类型化升华为现代戏剧的典型化。传统戏曲中的人物大多是类型化的,不同的类型划分为行当,同一行当人物的舞台行动有着划一的程式。在这次表彰的戏曲剧目中,不论是古典的钟馗、陶三春、春草、边一笑,还是现代的冯大娘、乔雪梅、花金子等,既体现了彼时彼地具有代表性的社会意识、伦理道德和时代精神,又各自具有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行为方式。

优秀保留剧目轮换上演制是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机制

国家话剧院一级舞美设计薛殿杰

文化部开展的优秀保留剧目大奖评选,对建立保留剧目轮换上演制是一个利好的举措,是对话剧事业的长远发展办的一件实事。

――实行保留剧目轮换上演,首先要实行演出年(季)制,在上一年要把下一年度的演出排练日程落实下来,才能作出符合实际的财务预算,才能与演职员定出具体的合同,才能提前预售戏票,包括在网络上预售各种套票、季票,形成会员制和各种有效的售票机制。

――实行保留剧目轮换上演制,要求剧团要有足够的保留剧目来支撑。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新排练的剧目只占演出剧目的极小一部分,绝大部分是保留剧目。好的剧团一定要有较多的优秀保留剧目。

――实行保留剧目轮换上演制,能有效整合和配置现有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减少浪费。目前很多话剧演员都在参加影视拍摄,给话剧演出造成很大冲击。如果剧团不实行演出制,没有详细的演出排练计划日程安排,就无法协调这一矛盾。

文化部首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获奖剧目

川剧《金子》重庆市川剧院演出500场

吕剧《苦菜花》山东省吕剧院演出427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