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2009教育改革与民愿同行

2009-12-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丰捷 我有话说

中国教育的年度图画在2009年的岁末画上了温暖的一笔。

几天前,胡锦涛总书记在珠海市高级技工学校了解技能型人才培养和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场景令人振奋。在那里,总书记为家庭困难学生获得免费接受中职教育的机会感到欣慰,更语重心长地对中职学生提出希望,“努力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这一年,

中国教育在希望中前行,尽管步伐尚难稳健,前进的征途仍然曲折,但这一年,中国教育更加努力地与百姓的愿望同行。

问计于民点燃教育的希望

2009年,一场前所未有的教育问计于民唤起人们对教育今天与未来的无限思考。

1月7日,教育部发布公告,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制定为契机,面向全社会启动第一轮公开征求意见工作。为中国教育勾画未来,为改革发展确定方向,新世纪第一份教育纲领性文件的孕育就这样迅速将全社会关切教育的目光聚集,将百姓热切的期盼点燃。

高中文理分科是否必要,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如何减轻,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怎样继续,农村教育发展和农民工子女教育何以保障,创新型人才培育需要什么,义务教育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能否解决、城市择校痼疾怎样根除,高等教育质量如何管理,中小学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能否再上新台阶――这些老百姓最关心的教育话题,与他们的思考和建议一同呈现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办公桌上。

“制定一个让人民满意、符合国情和时代特点的高质量的、管用的《规划纲要》”,《规划纲要》制定者对公众的承诺,以及民主、开放问计于民的姿态赢得了民心。一个多月的时间,上至91岁的耄耋老人,下至10来岁的小学生,从专家学者到普通百姓、海外华人、留学生,社会各界通过各种渠道针对36个专题发表意见和建议累计达到210多万条。

《规划纲要》会给中国教育一个怎样的未来,在人们的殷殷期盼和全情投入中,答案越发清晰。

点滴努力汇集行动的力量

2009年,对教育公平的呼唤与追求化作更多行动的力量。

年末,一条来自财政部的消息为奔忙在外的亿万农民工送来了最好的新年礼物――中央财政下拨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奖励资金20亿元,专项用于接收农民工子女的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补充公用经费和改善办学条件。

就在北京,刚刚编制完成的北京市《2010年度市对区县教育补助重点投入指南》已经明确规定,外地来京人员子女教育问题全部纳入市、区教育规划,同时提出,北京市各区县可调剂、建设安全及符合教学要求的建筑作为校舍,将无偿借给已批准的民办学校,接收打工子弟入学就读。

一项令人欣慰的统计显示,目前北京义务教育阶段外来学生数量已占总数的1/3,他们中的67%在公办学校学习。

突破户籍制度的限制,上海同样将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一并纳入政府保障范围,目前已有九成农民工子女享受到免费义务教育。而对一部分在规范后的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读书的学生,从今年起他们还享受到政府提供的生均公用经费1500元的补贴。

广东、成都等地的探索也值得期待。透过年初广东省公布的《关于推进广东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可以看到,该省将力争用3至4年全面实现全省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机会均等,县域义务教育学校之间办学条件、办学水平相对均衡。对于同样突出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广东省也提出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就读为主”原则,并将其纳入整个教育发展规划当中。成都市则通过组建中小学教育集团破解城乡教育一体化难题。

而在各地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不懈努力的同时,在城市,接连而起的“素质教育风暴”和向“择校热”的宣战赢得了一片喝彩。

成都:四条铁令封杀“奥数”;重庆:全面取消各类学科奥赛的升学加分;北京:变相“小升初”培训班年底前清理完成;武汉:推进初中标准化建设,缓解“择校热”;广东:禁止“择校”行为和“小升初”选拔性招生,不得划分重点、非重点学校。

11月,履新不久的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明确表示,“要把义务教育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并提出,将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向着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工作新目标,这一年,我们全力迈进。

直面问题激励改革的勇气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2009年,“钱学森之问”让多少中国人为之焦虑。

“我们的教育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当温家宝总理对当前教育问题的深切思考化作全社会的共同思考时,教育的深层次改革步步逼近。

这一年,中国高校有关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更多尝试引人注目。

率先亮招的是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共同推出的五校合作自主招生,按照规定,考生可同时报考上述任何两所院校,初试则一卷完成。

紧随其后,北京大学、同济大学推出“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引发一片热议。北大宣布,2010年自主招生将在北京、天津、重庆、黑龙江、吉林、江苏、浙江、河南、湖南、湖北、广东、陕西、新疆13个省(区、市)试行这一制度,招收综合素质优秀或学科特长突出的高中毕业生。按照实施方案,获得北大“推荐资质”的中学校长,可按分配名额推荐优秀学生,总数在北大本科招生计划的3%以内。被推荐、经北大审核合格的学生,可免于参加北大自主招生笔试而直接进入面试,面试合格者将享受高考北大录取线下降30分录取的政策。

几天之后,同济大学也表示将在2010年自主招生中推出“中学校长直荐制”,范围则限定在上海地区。比北大校长实名推荐更考验中学校长的是,同济大学对校长推荐的学生,将组织专

家上门面谈,进行资质考核,然后再将名单在同济大学公示。

此外,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香港大学还宣布,明年将首度联合自主招生,在自主招生选拔中实行一档多投政策,3所高校联合命题、统一组织笔试并共享考试成绩。

武汉大学则在其最新出台的自主招生政策中规定,高一、高二也可报考自主招生,而对参试考生中特别优秀的考生,校方将最长保留两年的录取资格。

一场生源大战在2009年提前进入了白热化,无论结果如何,无疑,这也是一次对不拘一格降人才理念的积极诠释和精彩演绎。

这一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九所高校建立的互认本科学分的“常春藤联盟”,将为拔尖人才培养提供合力。按照九校共同签订的《一流大学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协议书》,它们将在优势互补、教育资源共享中推进中国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这一年,备受瞩目的高考改革继续推进,随着北京高考新方案的公布,全国已有12个省份进入新课改高考。

这一年,教育的一举一动无不牵动全社会的目光,教育越发成为关乎每个人、每个家庭的重要议题。

这一年,我们对中国教育又多了一份期望,多了一份爱。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