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文化创新的高端定位与发展路径

2009-12-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于平 我有话说

从文化发展的高端定位看文化创新

第三届文化部创新奖颁奖仪式近日在深圳举行。与这个仪式相呼应,文化部文化科技司与深圳市委宣传部共同组织了一个以文化创新为主题的高峰论坛。记得今年9月“创新奖”的评审工作在合肥进行,我曾特别强调评审工作要关注两个方面:一要关注立足于

“两个面向”的文化创新,二要关注体现出“科技自觉”的文化创新。为什么要这样去强调呢?因为在我看来,我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之所以博大精深,得自于源远流长;之所以源源不断,得自于生生不息。而这个“生生”就意味着“新生”并且是“创生”,意味着吐故纳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和除旧布新。但是,我们今天所谈的文化创新,显然有着不同于既往的时代视野和世界目光。

许多领导同志在谈到当前中国文化发展的动力之时,常说一方面要深化体制改革,一方面要强化科技支撑。这样说,我以为与我们文化发展参照的高端定位有关。我们讨论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都已经注意到了当前是历史上发展的最好时期,但为什么还要谈促进大发展掀起新高潮呢?在于我们文化发展的参照不是和自己的过去比,而是一要参照人民大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二要参照“四位一体”乃至“五位一体”(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再加上生态文明)的整体建设,三要参照世界发达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因此,我们当前所说的“文化创新”不是一般意义上而是高端定位上的“文化创新”,我们要通过“文化创新”满足人民大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要通过“文化创新”共绘小康社会绚丽多彩的文化蓝图,要通过“文化创新”提升中华民族国际竞争的文化软实力。

从文化权益公平性到文化服务引领性的文化创新

从文化发展的高端定位来看我们的文化创新,可以看到体制的弊端和科技的缺席是相比较而言最突出的问题。而在这两者之中,“体制”问题维系于我们既往的文化建设方式,而“科技”问题却关涉着我们未来的文化建设取向。

在中科院建院60周年之际,温总理作了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在简略回顾与“四次发展机遇”失之交臂后,温总理强调:“中国再不能与新科技革命失之交臂,必须密切关注和紧跟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大趋势,在新的科技革命中赢得主动。”事实上,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不仅仅体现在经济建设中;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并极为普及的当代社会中,文化建设作为人的生存方式的建设,也不能不受科学技术的影响。在我看来,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出现,总是体现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而历来经济危机中文化需求的“口红效应”和当前经济危机中文化产业的“逆势而上”,说明可经营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会在经济结构调整时发挥积极的作用。

与此同时,我们文化建设的理念也在调整,一个明显的事实是,文化建设的产业意识和科技自觉得到明显的加强。事实上,信息网络产业作为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驱动力,本身就体现为文化传播方式的进步和新一代的文化生存方式。在现代冷峻的技术理性面前,传统温馨的人文精神显得过于“古典”,文化传播方式的科技进步决定着人的文化生存,这种科技化的文化生存正改变着历史文化烙印和人对文化的历史理解。因而,不同文化生存方式的和谐沟通与平稳过渡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在此间,人民大众似乎比任何时候都在意自己的文化权益,他们往往忽略文化服务的引领性而专注文化权益的公平性。这也使得从文化权益的公平性到文化服务的引领性成为我们文化创新的一个过程。

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求我们创新文化发展路径

许多发达国家在其经济迅速发展时期,都采取过冒险主义的经济政策、保守主义的政治方针和复古主义的文化措施。我们当下的文化建设之所以一手抓文化事业一手抓文化产业,就在于我们要一方面共享文化建设成果,一方面要创新文化发展路径。

其实,即便在我们这个极为珍视文化传统并重视文化传承的国度,也有“人惟旧,器惟新”这样的训示。当代文化建设中文化产品的升级换代和文化服务的趋美近善,都与“器”的改造和应用分不开;并且,体现在这种改造和应用中的“创新”往往都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往往都体现出文化建设中的科技自觉。数年前,现已故去的费孝通先生曾语重心长地强调“文化自觉”,认为我们的文化建设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世界大同”。而当下我们创新文化发展路径,特别应当强调文化建设中的“科技自觉”。强调文化建设的科技自觉,首先是应当正视我们文化建设的当代境遇,正视科技的进步和进步的科技正改变着我们的世界、我们的生活和我们自己这一现实,只有正视这种改变中的人的生活和人的世界的文化需求,我们才能进行有效的文化建设。

其次,强调文化建设的科技自觉,是加速科技成果在文化建设中的转化和应用,是发挥科技手段在文化建设中的支撑和提升作用。只有这样,我们的文化建设才能在满足当代世界的需求中提高科技含量,才能在科技手段的支撑和提升中创新我们文化形态和文化业态。

第三,强调文化建设中的科技自觉,是我们文化建设服务于我们“学习型社会”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必然要求。当下的文化创新,是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有机构成;而倡导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则意味着我们的文化创新是指向未来“新文化”建设的,而无论是“创新型”国家的有机构成还是指向未来的“新文化”,都是有较高科技含量,都是需要科技支撑、提升乃至引领的文化。从人类发展的大文化观来看,科技不仅是文化发展的动力,也是文化存在的形态,既推动着文化的创新,更促进着新文化的诞生。要言之,我们当下倡导的文化创新是基于文化发展高端定位的创新,这种文化创新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并体现出充分的科技自觉;同时,它把实现人民大众文化权益的公平性作为着眼点,由此而向文化服务的引领性迈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