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坚持改革创新 增强党的生机活力

2009-12-2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广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我有话说

党的十七大提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十七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是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之一,并以改革创新精神对党的建设作出了科学部署和安排。这为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所处的历史方位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

建设

十七届四中全会将党的建设作为主要议题,并明确提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党自身建设的需要。

时代特点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当今时代特点作了新的判断,指出当今是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我国社会也发生了引人瞩目的变化,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同时,深层次的矛盾凸显,党面临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的考验。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世界各国都在调整自己,以取得发展的主动权和优势地位。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特点,既蕴含发展的机遇,也充满不确定性,这就对我们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党自身的变化发展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党自身也处在发展之中。从党员队伍的状况来看,至2008年底,党员总数为7593.1万,是新中国成立时的17倍;大专以上学历的党员2583.3万,占党员总数的34%,这一比例在1949年仅为0.3%。改革开放以来,党员的来源、身份、职业,党员的生活状况、工作状况、财富状况、阅历状况等,都呈现出复杂多样的特征。党员队伍多样化的结构和思想形态,增加了党的建设的复杂性,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必须正视的因素。

党的建设现状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重视自身建设,特别是领导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的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员队伍素质总体上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适应的。但也应当看到,党内仍存在一些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和执政使命的实现。而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谋划新举措和新办法。

坚持改革创新是增强党的生机活力的战略重点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针对我们党所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新考验、新课题,对党的建设的战略重点进行了部署和安排,充分体现了改革创新精神。

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主线。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发展的机遇与方向能否把握,发展的难题与阻力能否化解,发展的公平与正义能否保持,关键取决于党,因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面临新的考验。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既是执政的基本要求,也是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既要转变执政理念、执政风格、执政方式,又要着力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高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和水平。同时,执政资格、执政地位奠基于党的先进性之上,党要确保执政资格、执政地位,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党的先进性建设面临的历史任务是多方面的,就其根本而言,必须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学习型政党建设是党的建设新的战略任务。由于世界在变化,形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深入,知识更新的速度在加快,这对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不断学习、善于学习,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已成为党的建设的时代性课题。为此,十七届四中全会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提到了全党面前。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既要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又要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而要达到这一境界、实现这一目标,全党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党内民主建设是党的建设新的生长点。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只有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才能最大限度凝聚全党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激发全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巩固党的团结统一。党员是党的细胞和主体,党内民主建设的根本就是保障党员民主权利。要切实保障广大党员的知情权、表达权、选择权、监督权,夯实党内民主的基础。权力配置是党内民主建设的关键,要通过科学研究和设计,合理配置党内权力,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在党内民主建设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坚持在民主基础上科学、有效地进行集中,在集中指导下有序、有效地推进民主。

干部队伍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关键所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既关系党的事业,也关系党的形象。就当前而言,选人用人公信度问题,是社会十分关注和忧虑的问题,正因为如此,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必须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扩大选人用人各环节的民主。选人用人的公信度提高了,党的干部队伍的威信才能树立起来,党的形象才能塑造起来,党的先进性才能凸显出来。

反腐倡廉建设是党的建设亟待破解的难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为惩治和预防腐败出台了一系列法律、制度、规章,有决心,有办法,有成效。但也应当看到,反腐倡廉建设仍是当前党的建设面临的紧迫问题,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较大距离。十七届四中全会将反腐倡廉建设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并提,进一步凸显了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要求着眼于关键制度的创新,探索实行党员干部财产申报等制度,增强对党员干部监督制约的有效性,提高反腐倡廉制度化、法制化水平。

党的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党和人民事业成败。当前,一些地方的党员领导干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依然严重,喜欢做表面文章而不解决实际问题,群众的疾苦得不到真正解决。十七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了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性,要求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求真务实之风、艰苦奋斗之风、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形成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力量。

坚持改革创新是增强党的生机活力的选择

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任务重、难题多,需要各方支持与配合。十七届四中全会的亮点之一,就是强调党的建设科学化,要求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就为党的建设指明了一条新路。

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要求全面认识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设规律与其他国家的政党尤其是与西方政党相比,在思想、组织、制度、作风建设等各个方面,特别是在党的价值目标、工作布局、体制机制、方式方法等各个环节,都有自身特殊的规定性和要求。我们既要借鉴西方政党理论、政党建设经验的合理成份,更要全面认识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我们党是一个有着60年执政经验的老党、大党,党的历史本身就蕴藏着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丰富内容,结合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实际需要,加强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的研究,有助于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

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要求健全和完善党的各项制度,强化制度的执行力。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制度建设,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完整性毋庸置疑。然而,不少制度在实践中未能有效贯彻执行,有的制度甚至流于形式,制度的规训、惩诫作用未能充分发挥。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一方面要对现行的制度进行整合,尤其是对重复甚至互相抵触的制度要合并,对过时的制度要废除,对缺少的制度要健全,力求制度精细化、科学化,具有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要强化制度的执行力、威慑力,真正发挥制度的效能。党的各项制度在实践中能真正落实,党的建设成效才能充分体现出来。

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要求从严治党,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与反腐倡廉建设既有各自的目标,又有内在联系,必须全面推进,同步进行,缺少其中的哪个方面,党的建设的效果都将大打折扣。同时,由于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从严治党就显得更为必要。只有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才能有效推进党的建设。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求各级党组织各负其责,共同推进,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也就势在必然。

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期待、全党的心声,也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我们要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使党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执笔:周建伟、陈金龙)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