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人民性、艺术性、国际性:一项不短

2009-12-3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单三娅 我有话说

照片:国家大剧院院长陈平。(资料照片)

正值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山村女教师》刚刚与公众见面、余热未退时,记者终于坐到了大剧院院长陈平的对面。几个月前,陈院长还一直

坚持不接受新闻媒体的采访,可是这次,他却侃侃而谈。

两年前,当我们终于有了一个国家级的表演艺术中心,国家大剧院成了一个新的话题,大众的疑惑是:它是要高高在上还是面向大众?它是要公益性还是市场化?它能够长流水不断线地提供国内外优秀演出吗?

“现在回头看,人民性、艺术性、国际性,我们在建院一开始定下的这个宗旨,缺了哪一方面都不叫国家大剧院。”陈平很自信,很坦然,他显然认为,大剧院交出了一份合格的考卷。

人民大众心中的艺术殿堂

国家大剧院2007年12月22日开始正式演出时,观众趋之若鹜,当时有人说,这股新鲜劲很快就会过去。但是两年以后,它的票房非但没有下滑,而且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势头。

陈平把实打实的票房看做老百姓的认可度:“2008年大剧院总共售出93万张演出票,收入3.1个亿,这是什么概念呢?2008年北京市的票房总收入是6.1个亿,那就是说大剧院占了半壁江山。再往前说,2007年北京市总票房是4个亿,也就是说,2008年增加的两个亿是因为有了大剧院的增量,这就可以看出大剧院对老百姓的辐射作用了。2009年的票房也有3个亿。两年来观众总计178万人次。”

坐落于北京核心地区的国家大剧院,一天中起码有12个小时是人群熙来攘往的,两年来共有383.6万人次的观众和游客走进这座地标性建筑。无论你是白天来参观建筑,还是晚上观看演出;无论你是带孩子来听普及音乐会,还是穿着晚装来欣赏一流演出;无论你是查找资料,还是参观各种展览,国家大剧院都向你敞开胸怀。大剧院每年演出在千场左右,那就意味着,大剧院中的三个剧场(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小剧场新近才开张),几乎天天有演出,音乐、歌剧、舞蹈、话剧、戏曲,每个观众都会在这里找到你钟情的艺术形式。正式演出、普及演出、艺术讲座、开放参观、展览展示,大剧院通过这些全方位的服务与大众发生着每日每时的联系。

陈平说:“国家大剧院从一开始就在探索一个思路,即要做到既是公益性的,又丝毫不脱离市场。国家花这么多钱建造一个表演艺术中心,那就应该让它充分发挥作用。”可以说,大剧院两手都没有放弃,终于在这二者之间找到了平衡点。大剧院的善待观众是许多人都能感受到的:比如,每场演出票价都有五至六档;你可以买20元一本的精美节目册,也可以免费领取单张节目单;你可以在咖啡厅小饮小吃,也可以在饮水区喝到免费洁净水。

还有一批老观众的感受能够佐证这个观点:记者曾多次听他们说起他们发现的一个有趣现象,那就是自国家大剧院开张以来,进剧场观赏艺术的观众面大大扩展了,不再局限于过去北京那几个剧场中的一些熟面孔、老观众,许多原来不轻易走进艺术殿堂的人群,正是在大剧院第一次现场见识了交响乐、歌剧、芭蕾舞等高雅的舞台演出。

国家表演艺术的最高殿堂

作为国家表演艺术的最高殿堂,国家大剧院要坚持高品位的艺术性是毫无疑义的。陈平说:“我们没有因为坚持艺术的高水准而脱离群众,也没有因为迎合大众而降低艺术水准。”

那么,国家大剧院又是如何吸引新观众的眼球、长久稳住老观众的视线呢?运营两年来,国家大剧院不停地推出了大批量、高水准的高雅艺术和优秀民族艺术演出,先后有“管风琴音乐周”、“中国交响乐之春”、“国际芭蕾明星荟萃”、“国际民歌博览音乐周”、“歌剧节”、“琉森音乐节在北京”、“中国民族音乐巡礼百场系列音乐会”等大型主题演出与观众见面。除此之外,大剧院还参与制作或独立制作了歌剧《图兰朵》、大型史诗京剧《赤壁》、歌剧《艺术家生涯》、话剧《简爱》、歌剧《西施》、歌剧《魔笛》、歌剧《山村女教师》。这些大剧院独家拥有的艺术品牌,一次次牵动了北京、全国乃至全世界观众的神经兴奋点,人们坐火车、乘飞机来到这里,只为了亲睹他们崇敬的艺术家、观摩一个久违的剧目、聆听一个显赫的乐团。

除了观看演出,观众在大剧院还可以享受到优质的服务。如果看演出来得早,你可以在展览区浏览,可以到艺术书店翻阅,可以买到小而不贵的纪念品,可以在西餐厅吃到地道的西餐;残疾人可以无障碍地到达任何地点甚至坐在轮椅上看完演出;因迟到而暂时无法进场的观众,可以通过等候屏不错过演出实况;演出中如果有人违反规则用手机拍照,服务员会用小追光灯礼貌地进行纠正。高雅的艺术殿堂要有周到的人性化服务与之配套,在这一点上,国家大剧院完全与国际接轨。

海纳百川的文化交流殿堂

陈平有一个切身体会,就是当他与音乐总监陈佐湟到国外洽谈合作项目时,国外同行都对他们的业绩报以十分的欣赏。每当此时,他都深切地感到,对国家大剧院的好评是与我们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息息相关的,庆幸的是,大剧院没有给祖国丢脸。

陈平告诉记者,两年中,来自45个国家和地区的一万多境外艺术家先后来大剧院演出,来自国内29个省自治区的168家艺术团体在国家大剧院与观众见面。“应该说,全国的优秀剧目、全世界的经典,都在这里汇聚。一个‘中国交响乐之春’,就云集了国内28支交响乐团;‘雅韵流芳――中华戏曲奥运展演’,汇聚了京、川、越、昆、黄梅五大剧种轮番登台,33位梅花奖得主演绎中华戏曲的魅力。现在国际上知名的芭蕾舞团,像俄罗斯马林斯基剧院基洛夫芭蕾舞团、法国巴黎国家歌剧院芭蕾舞团、英国皇家芭蕾舞团、英国伯明翰皇家芭蕾舞团、瑞典皇家芭蕾舞团、丹麦皇家芭蕾舞团、德国斯图加特芭蕾舞团、德国慕尼黑芭蕾舞团,几乎都来了,美国国家芭蕾舞剧院建院70年来,第一次来中国就是在大剧院演出。国际上著名的指挥大师如阿巴多、小泽征尔、祖宾・梅塔、洛林・马泽尔、海丁克、杨颂斯、马祖尔、捷杰耶夫、杜达梅尔、郑明勋等在大剧院与观众见面;意大利斯卡拉歌剧院爱乐乐团、纽约爱乐乐团、北德广播交响乐团、荷兰阿姆斯特丹皇家管弦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等,还有卡雷拉斯、凯瑟琳・芭托、卡娜娃、乔治・乌、罗兰・佩蒂、玛利亚・佩姬、穆特、郎朗等,都登上了大剧院的舞台。”一下子听到这些数字和这么多响亮的名字,任何人都不会相信,这是一个成立只有两年的剧院所收获的荣光。正如华裔音乐家谭盾所说:“我想世界上很多顶级音乐厅都会嫉妒国家大剧院。”

国家大剧院没有门户之见、地域之分,以广博的胸怀、海纳百川的姿态,为全中国与全世界的艺术家,架起了一座座通向观众的桥梁、文化交融的平台。而这些艺术家来过之后,几乎都表达了对于到过国家大剧院的自豪感以及希望再来的愿望――有背着自己的钢琴巡演的习惯的钢琴大师波利尼在国家大剧院破例使用了这里的钢琴,并在钢琴上郑重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希望再来时还用这架钢琴。日程繁忙的指挥大师阿巴多在演出后兴奋不已,因为他太喜欢大剧院的音乐厅和北京的观众了,当被问到何时再来的时候,他满脸笑意地回答:“任何时候。”

如今国家大剧院这个国际交流的平台正在向世界各地延伸:今年3月17日,国家大剧院原创京剧《赤壁》的精彩片段出现在有着“世界十字路口”的纽约时代广场,8块LED大屏幕上,长达45分钟的时间里,成千上万的美国民众和各国游客感受了中国京剧的美轮美奂。今年5月,由大剧院主办的“世界著名歌剧院高峰会议暨歌剧论坛”举行,来自国外的11个权威歌剧院及文化机构、国内的6所歌剧院及14家院团参与,与会者共同签署了《合作宣言》。截止到2009年7月底,国家大剧院已同20个世界著名歌剧院及艺术机构建立起合作关系。

仅仅两年,国家大剧院已经摸索出一套较为成熟的经营模式,受到公众和业界的广为推崇和肯定。但是陈平十分清醒地说:“这一切只是刚刚开始。”

人们坚信,国家大剧院的奇迹,会继续创造;人们希望,这颗祖国心脏的明珠,会更加璀灿。

国家大剧院两周岁,万余人参加“公众开放日”。图为观众在国家大剧院内参观。新华社记者罗晓光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