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在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

2009-12-3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成长春 我有话说

以人为本从社会发展的目的、动力、成果归属等方面科学地回答了发展与人的关系问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既是社会发展的目标,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最终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以人为本是社会发展的目标

以人为本作为社会发展的目标,是马

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

以人为本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相统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认为“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邓小平);要求“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江泽民)。既然历史是由人创造的,人是历史发展的主体,那么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就应该坚持以人为本,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要求。

以人为本与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相契合。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目标是为“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创造条件”。1992年,邓小平同志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001年,江泽民指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2006年,胡锦涛同志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些论述体现了社会主义根本价值目标。人始终是价值的核心和社会的本位,因此,以人为本与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是一致的。

以人为本与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相一致。以人为本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发展进步的最高目标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以人为本与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相一致。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主要体现在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两方面。在生产力诸要素中,人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力提高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展开的过程。而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又从物质上、精神上、文化上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历史条件。

以人为本是长期的过程

以人为本作为一种思想在历史上源远流长。春秋时期,管仲就在《管子・霸言》中指出:“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但在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中,统治者善待人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它所代表的是统治者的利益。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人处于被统治、被压迫和被剥削的境地,社会发展成果也归少数统治者享有。因此,在这样的社会中,所谓“以人为本”不过是以统治阶级利益为本的代名词。

在西方,以人为本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智者学派的普罗泰戈拉提出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思想。古希腊把人的感觉作为万物存在和不存在的尺度,最终否定了真理的客观性,走向相对主义。进入中世纪,基督教的上帝创世说使上帝成为世界的本原和终极目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以来的西方资产阶级人本主义学说恢复了古希腊人文主义传统,把人从对上帝的崇拜拉回对人自身的崇尚。但是,资产阶级的人本主义思想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基础之上,表达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追求使得以人为本实际上变成了以财富为本。因此,在资本主义社会,以人为本实质上是以少数资产阶级为本。

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人为本的理念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指的是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是作为历史的主体和基本动力的人,是最广大的人民。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实质上是以广大人民群众为本,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

基于此,可以得出两点结论:第一,以人为本是历史的、具体的,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紧密相连。以人为本的内涵,是由一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并受社会政治条件和文化条件的影响和制约。第二,以人为本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目标和要求。以人为本的实现过程就是在实现一个个阶段性目标的基础上不断接近人的全面发展的渐进过程。

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既是目标,又是过程,最终统一于实践,在当今中国就是统一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我们党提出的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农业现代化道路、城镇化道路和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生动实践。第一,坚持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以人为本的实现提供科技支撑。我们要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坚持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穿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为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提供坚定的科学基础和有力的技术支撑。要通过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以人为本的实现。第二,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道路,为以人为本的实现奠定物质基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在保护环境的过程中发展经济,努力使人们的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环境明显改善。要解决好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在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的同时提高农民素质,以农民的根本利益为本,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农民。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使劳动人民共享城镇化发展的成果。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农业现代化道路必须与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协同发展,力争在发展工业的同时保护环境,在推进城镇化的同时繁荣农村,在加强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的同时推进社会建设,努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持续发展。第三,坚持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为以人为本的实现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坚持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关键是要处理好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关系。党的领导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是公民合法权益的法制保障,三者的有机统一为以人为本的实现提供了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

(作者系盐城师范学院党委书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