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教授育出新品种 农民增收三亿元

1998-11-09 来源:生活时报  我有话说

据新华社哈尔滨11月8日电崔成焕教授培育出的水稻新品种,使种植农户增收3亿元,他本人因此获得了1998年度“省长特别奖”。

今年63岁的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崔成焕,研究水稻已有30多年。高中时,他就喜欢往稻田里跑,当他看到父母和乡亲们辛苦了一年,收获的稻子却不多时,就暗下决心要考农校,研究出产量高的种子。到农大工作后,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水稻新品种的研究中。

80年代初,黑龙江省水稻种植由一般育苗转到保温育苗,大力推广旱育稀植技术,由于施肥量增加等原因,主栽的引进品种“京3159”、“京旭”等发生严重稻瘟病,减产百分之四十以上,有的地块甚至绝产。当时,国外一些水稻专家看好这个时机,要下大力气进行研究,打算以此占领中国水稻种子市场。崔成焕愈加感到自己有责任用自己的科技知识为农民研究出新品种。

目标确定后,他便开始了深入的研究工作。终于在1995年培育出了“东农416”、“东农419”两个品种。新稻种具有抗病能力强、高产、耐寒、适应性强、优质等特点,试种每亩能增产100公斤左右。这种稻种因在高温年、低温年都能丰产而被农民称为“全能型”品种,推广面积逐年成倍增长。今年这两个良种在黑龙江省部分农村水田种植,使全省水稻增产2.29亿公斤,农民增收3亿元。

几年来,这两个品种累计栽培面积已达90万公顷,增产6亿多公斤,为农民增收7.32亿元。“东农416”在黑龙江省的栽培面积已居第一位。

崔教授透露,现在他正在进行超高产水稻品种研究,目标是每公顷产量1.4万公斤,他的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   平山的故事,为观众带来了一些深刻的启示:生命的意义从不在功名利禄的堆砌,也不在波澜壮阔的经历,而在用心感受每个日常瞬间的美好;人生未必需要轰轰烈烈,于平凡之中,照样能寻得属于自己的幸福与诗意。【详细】

      《英歌》在尝试拓宽民俗舞剧的边界,进行深度的传统当代表达,这种勇气是值得肯定的。它可能引发热议,留下强烈的视觉印象,商业上取得成功,但其对母题的开掘深度和文化元素的融合程度,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详细】

  •   9月23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国家税务总局税收宣传中心指导,陕西省委网信办、国家税务总局陕西省税务局联合主办的“合规经营 诚信纳税——看税收走基层”主题网评活动在陕西西安启动。【详细】

      在未来发展中,通过激发技术创新与产业创新潜能,扩大市场准入空间,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强化规则标准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及完善营商环境与监管制度体系建设等举措,服务贸易将有效赋能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并为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奠定坚实基础。【详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