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老唱片百年沧桑

2000-02-25 来源:生活时报 李倩 我有话说

(一)学堂乐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看到这熟悉的歌词,或许您会感到这已经很遥远了。是的,这是老唱片。不过,当这些歌声在时间的隧道中向我们走来时,它所唤起我们记忆的已不仅仅只是歌声,歌声倾注了往昔的情怀,歌声构铸了波澜的历史。在新千年到来的时候,让我们从一张张老唱片追溯百年沧桑,再见百年辉煌。

可以说,20世纪中国专业音乐的发展应该从孩子们的歌声说起,这歌声当时称为学堂乐歌。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从此,中小学开设一门乐歌课。歌声不胫而走,很快得以传播。从学校唱到社会,从社会唱到军队,蔚然壮观,演唱乐歌成为一种时尚。今天可以见到的乐歌曲谱就有一千多首。这其中有许多同曲异名的作品,也就是同一首曲调被填上了不同的歌词这叫依曲填词。用来填词的乐歌曲调较少使用中国民间曲牌,大部分选自日本和经过日本中转到中国的欧美乐曲。这跟当时中国的历史处境有关。乐歌产生在一个内忧外患的时代背景中,中国需要凝聚力,中国需要尚武精神,乐歌也就被赋与了“合众”与“进取”的两重品质,所以梁启超把乐歌看作是民族精神教育之一要件。这样,那些节奏明快、简洁通达的外来曲调,被当时留日学生优先选择输入到了中国,被填上歌词,形成了乐歌。

学堂乐歌题材广泛,大部分是反映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内容的。比如硬填词的“中国男儿”。同音反复的节奏铿锵有力,模进式的曲调情绪激昂。这原是一首日本歌曲,填上新词,词曲配合得当,表现了中国男儿誓死保卫祖国,拯球中华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梁启超、秋瑾、瞿秋白等许多思想家、革命家也参与了乐歌的宣传和创作。如果您要欣赏或保存这些老唱片的曲调,请在每周五的5:10或下午4:00收听、收录北京音乐台的百年老唱片回放节目。

  •   平山的故事,为观众带来了一些深刻的启示:生命的意义从不在功名利禄的堆砌,也不在波澜壮阔的经历,而在用心感受每个日常瞬间的美好;人生未必需要轰轰烈烈,于平凡之中,照样能寻得属于自己的幸福与诗意。【详细】

      《英歌》在尝试拓宽民俗舞剧的边界,进行深度的传统当代表达,这种勇气是值得肯定的。它可能引发热议,留下强烈的视觉印象,商业上取得成功,但其对母题的开掘深度和文化元素的融合程度,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详细】

  •   作为历经千百年积淀且传承至今的民族美德,孝亲敬老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突出优势,也是将人口老龄化世纪挑战转化为新发展机遇的有利条件。【详细】

      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高举起我们党的文化旗帜。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下,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与光明网联合推出“理响中国·文化旗帜”(党校公开课第十四季)专题视频。【详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