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旅行的诗意

2001-05-04 来源:生活时报 ■吴锡平 我有话说

“五一”长假,又一个旅行高峰到来了。近年来,有钱有闲的人越来越多了,旅游不仅成了许多人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且成了拉动消费的一个重要手段。节假日奔忙在全国各地的旅游景点的交通线上的游客们簇拥着摆出各种姿势留影留念,在导游的指点下来认识一座山是像一只猴还是一匹马,听一些艳俗的传说或笑话,然后在“快点,快点”的催促声中风尘仆仆地赶往下一个景点和城市。这样“匆匆又匆匆”式的旅游除了多一些声色味的记忆,还有多少情趣可言?

办公桌前坐久了,想借旅游逃避一下案牍劳形,打破一下机械重复的日子。旅游将人从有序的人际关系中解放出来,投放到无序的人际中,暂时成为马克思所谓“一袋马铃薯”中的一个。其本意是借自然的风光荡涤胸中的疲累、忧烦,而匆碌的奔忙岂不是对旅游本意的一次消解,而徒增另一层的疲累?山水如同文章,是需要细细品味的,这种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只会使山水名胜重新回复到平面的旅游地图上。

这不由让我想起丰子恺写于1939年的《辞缘缘堂》一文,描述他从老家石门湾出发到别的地方的旅途时说:石门湾里停有无数朱漆栏杆玻璃窗的客船,等候你去雇,你可以挑选最中意的一只,一天到嘉兴,一天半到杭州。你可以把被褥、枕头、书册、烟袋、茶壶、热水瓶,甚至酒壶、菜盒往船舱里送,船家自会给你布置在玻璃窗下的小榻及四仙桌上。经过码头,你可关照船家暂时停泊,上岸去眺瞩或买物,也可以到靠河边的小酒店里去找一个幽静的座位,点几个小盘:冬笋、茭白、毛豆、鲜菱、良乡栗子、熟荸荠……烫两碗花雕。你尽管浅斟低酌,迟迟回船歇息。

无独有偶,沈从文首次从北京返回湘西进入两湖地面时,也雇了一条船,并记下了沿途的所见所闻,他写了那临河而筑的吊脚楼,那宁静的桔园、碾房,那群山竦立、河流如带的景色,还写了往日熟悉的朋友、熟知的事情以及沿途的风土人情。他不仅在旅途中写,而且还画,最后汇成了沈氏散文中最为淳厚的《湘行集》。

这种富有诗意的旅行,除了钱和闲之外更需有一颗诗意的心灵,否则便无法触及旅游的妙处和山水的真谛。讲求“效率”、追求时尚潮流的现代人自是无缘享受到了。在现代人的日程安排里,旅行变成了一种目的性很强的活动。

旅游的真谛在于它是一种心灵的活动,而不是体力的劳顿。“山色不厌远,我行随处深”。如果能淡化旅游的目的性,轻松洒脱地走一段旅程,旅游才是件富有诗意且令人惬意的雅事。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