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道德实验室

2002-09-10 来源:生活时报 邵雨 我有话说

有个电视节目,常常做一些实验。譬如在钱包里装上一两百元钱,或找来一只看上去很贵重而实质上廉价的钻戒,故意丢在公共场合,摄像师躲在暗处,偷拍捡到意外之财的人的各种神态和举止。镜头是各色人等都有,一类人呆在原地等待失主或交给有关部门处理,另一类人毫不犹豫地据为己有,还有一类人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才决定到底是还给人家还是偷偷塞入腰包。

或许是内心的窥私欲得到了某种满足,也或许是因为置身局外不必承担被实验的危险,老实说刚开始我对这个节目颇感兴趣。看电视时与主持人和嘉宾一道表扬拾金不昧者的高风亮节,谴责据为己有者的道德败坏,感叹人心不古。我猜想如我这样的观众肯定大有人在,这个节目的收视率应该不会太低。

然而有一天我突然感觉出有些不对劲:是谁给了他们拿别人的道德做实验的权力呢?谁在道德上有天然的优越感?编导、主持人、嘉宾还是观众?如果他们置身于镜头之下,又会有什么样的表演呢?不是替捡到东西据为己有者辩解,这个世界从没有道德的完人,如果没有人故意丢下钱包和钻戒,他们也没有了捡拾的机会,这个实验至少有诱人犯错之嫌——诱人犯错应该与人同罪。而因为事不关己便俨如道德审判官,在内心对别人说三道四,在某种意义上,像我这样的观众在道德上其实也是颇可怀疑的。另外,拾金不昧与否也不是判断一个人是否道德的惟一标准,我这里作个假设,那些在屏幕上侃侃而谈的主持人和嘉宾,如果听到自己的上司说了错得离谱的话,到底是会当面指出纠正?还是当成没听到默不作声甚至是违心恭维?其反应一定是很值得玩味的。

现在媒体上各种偷偷设局观察普通人反应的实验不少,内容或许不同,方式却大同小异,因为当事者的茫然不知,似乎更能呈现人们内心的真相,但以这种手段来取得真相其实是不足取的。这两天在温习王小波,看到他在一篇文章中引用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一个说法,或许可以作为我这篇文章的结尾。这个说法是:所有的人是一个整体,别人的不幸就是你的不幸。所以,不要以为丧钟是为谁而鸣——它就是为你而鸣。我的意思是:别人的不道德有时可能就是你的不道德。所以,不要以为道德实验是为谁而做——它就是为你而做。我的话有点画蛇添足,但还是说出来的好。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