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做人切莫“小心眼”

心理忠告
2002-12-17 来源:生活时报 小雨 我有话说

“小心眼”指的是心胸过于狭窄,不够宽宏且经常猜疑他人,容易为别人的一句话生闷气,或在一些小事上斤斤计较,有时甚至“无事生非”。从心理学角度看,“小心眼”是缺乏自信的一种情绪体验,是影响人际交往的较严重的心理障碍。

心理学家认为,形成“小心眼”的原因大致有三点:

一、自我认识不足和错位的比较。“小心眼”的人在自我认知时,通常是建立在错位的比较心理上,他们习惯于拿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相比,当然是越比越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越比越失去信心。“小心眼”的人在社会活动中对自己的期望也过低,他们通常会有一种“我很难成功”的消极自我暗示,这将促使其对自己更失去信心,抑制自我能力的正常发挥,加大失败的可能性。而失败又恰恰验证了他们消极的自我认知期望,于是“小心眼”愈演愈烈,并形成恶性循环。

二、内向性格易形成“小心眼”。性格内向的人,常常会多愁善感、胆小、见人易害羞,与人交往时常感矮人一头。性格内向者还特别敏感,总担心别人瞧不起自己,所以事事退缩,处处回避,既希望与人交往,又因为缺乏交往技巧而害怕交往,特别是看到别人在社会交往时的坦然和自如,内心的自卑感会油然而生,很容易形成“小心眼”。

三、受挫经历和不恰当的归因心理。人的交往活动需要积极的反馈和成功的经验,它有利于一个人的自我肯定和自信心的建立。有些人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常常失败,他们得到的多是消极的反馈,屡屡受挫会大大地打击他们的积极性,也会导致“小心眼”的形成。此外,有的人遭遇挫折之后,还进行不恰当的归因,不去分析失败的综合因素和根本原因,而是主观地认为全因自己“缺乏能力”。这样的归因心理会使人不再相信自己的能力,从而限制了自我潜能的发挥,对成功彻底失去信心,“心眼”自然就变小了。

由于“小心眼”对个人的发展和社会交往极其不利,因此应当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克服。

首先应当从自我封闭中解脱出来。要知道,人不仅仅是活给别人看的,人更要活出真正的自我。“人有人的长处,我有我的特点。”这样一想,胸襟就会开阔起来。其次要克服过强的自我防卫心理。人不能总是处于高度戒备的状态,总是有意提防别人或猜疑别人有什么动机。这样不但自己活得非常累,而且内心也很不愉快,生活中更是没有快乐可言。其实世上还是好人多,要坚信这一点。人一旦从过强的自我防卫中解放出来,自己的心态和行为就会自由多了,朋友自然也就多了。另外要注意在生活中寻找高尚的情趣。“小心眼”的人因时常自责而备感苦恼,所以要用积极的情绪改变消极的情绪,培养高尚情趣就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同时要注意克服思维方法狭窄的毛病。一般来说,“小心眼”的人遇事容易钻牛角尖,看问题容易有片面性,处理事情容易走极端。如果他们能够时常有意识地克服自己思维方法中的这些问题,对纠正心胸狭窄的毛病是大有好处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