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女子象棋大师谢思明的人生体会

2003-05-23 来源:生活时报 本报记者 王庆环 我有话说

王蕾摄


对于喜欢象棋的人来说,谢思明的笑魇是他们最熟悉的面孔。多少年了,几乎是每个周六的上午10点至12点,身为女子象棋特级大师的她总会准时地出现在央视的体育频道上,现场讲解电视象棋比赛。

谢思明细眉长眼,很有中国古典美女的风韵,很难想象,像她这般的弱女子,会是10多年前在中国棋坛叱咤风云的人物——连续3年获得亚洲杯女子冠军,被誉为棋坛的“亚洲女皇”。更难想象的是,还是她这个弱女子,在创立自己的广告公司后一手策划了多项电视象棋赛,让中国古老的象棋文化通过电视进一步发扬光大。可以说,谢思明是一个成功人士,少年时即功成名就,之后又事业有成,那么她的人生体会,又是怎样的呢?

少年成功的幸与不幸

谢思明走上象棋之路,有一定的必然性。小时候,她体弱多病,母亲一直想让她做点体育运动好加强体质,甚至有一阵还送她去练习跳水,不过由于她太缺乏跳水运动员的爆发力而最终放弃了。但是母亲始终想让她从事一项运动,上中学时,体校招学象棋的学生,母亲觉得下棋文文静静地,比较适合女孩子,小思明自此踏上了象棋之路。

出乎意料的是,学棋后没多久参加的第一次全国少年赛,谢思明竟夺得了亚军,由此她很快地进入了专业队,17岁的时候,她第一次尝到了全国冠军的滋味,此后的10年,中国棋坛和亚洲棋坛的女子棋手,唯有她一人独领风骚。

对于10多年前那段叱咤风云的日子,现在的谢思明早就能平心静气地对待了。那实在是一段激动人心的日子,但如果认真地反思,那段人生经历给她带来了幸运,也带来了不幸。

为什么少年成功的经历,会让她在10多年后有一种“不幸”的感觉?对此,谢思明的解释是:在同龄人甚至比她年长的人的生活还刚刚起步的时候,她的人生就已达到了许多人也许一生也达不到的高度。但是,那时的她,不知道如何去品尝这种高度带来的胜利和喜悦,相反,却不堪重负地背负着那种高度带来的压力。更为不幸的是,那种高度也是她这一生中很难再达到的高度,这让她在之后的生活中,无论做什么,即便在别人眼里还不错,但在她的心目中,却永远都无法心满意足,因为和年少时代的成就相比,现在的成绩只能让她嗤之以鼻。

但是,她又幸运自己曾经取得的成功。毕竟,那段经历,给她的人生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学棋之前,她在家里因为有个“数理化”无比好的姐姐而被定位为“笨小孩”,但驰骋棋坛的岁月,让她深切地体会到了自己拥有的能量,她建立起了最重要的品格——自信。学棋,也让她明白了“付出多少,得到多少,人生没有取巧”的道理,为了得到冠军,她付出了超乎常人的努力,每天训练9、10个小时,她深知人生的成功之道,就是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付出。谢思明说,她是一个受益者,自信和努力,让她在告别棋坛后,在别的领域也能有一点成绩,虽然这些成绩与做棋手取得的成绩不能相比,但她很知足。

人生不只是成功和努力

谢思明非常赞同同是运动员出身的李宁说过的一句话:人生不只是成功和努力,人生还有许多内容。

谢思明就是一个在事业之外,把生活的内容经营得非常丰富的一个人。

在她还是一个棋手的时候,她就是一个爱好广泛的人。她喜欢芭蕾,这得自于她小时练过芭蕾的一段经历,而且这也成为她一生的爱好。谢思明在北京棋院的队友、国际象棋“世界棋后”谢军曾在一篇文章中回忆小时在北京棋院的事,其中就提到过每天早晨“亚洲棋后”谢思明总是雷打不动地早起练她的基本功。有时候,人们也会在文娱新闻的报道中见到谢思明的影子,看她为有关芭蕾的一些事情发表个人的见地。谢思明对芭蕾的喜爱,不只是看看演出那么简单。

谢思明就是这样一个人,她喜欢一件事物,必然喜欢得明明白白,头头是道。1982年,她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世界杯足球比赛,蓦然发觉世界上还有这么好看的比赛,从此对足球倍加关注,成了地道的球迷。她还喜欢F1,喜欢NBA,喜欢网球和高尔夫球,她喜欢这些运动项目,不只是在电视上看看比赛转播那么简单,她跟踪了解这些项目的高水平赛事,这些项目所有的高水平选手的特点和打法,她都能说得一清二楚。

谢思明说,她是一个求知欲特别强的人,也许因为在象棋上体会到的那种达到至高点的喜悦让她特别地沉醉,她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总会像探究象棋那样,去追求一种至高的境界。这种追求的过程,让她特别地陶醉。

对古典文学的喜爱,就是一个例子。谢思明说,她很庆幸自己遇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国文艺的那样一个时代,那时的文学思潮,非常地健康、高雅,充满了积极向上的东西,她形容自己简直“像一只饥饿的老虎那样汲取着文学的营养”,她用作运动员的收入买下了大量的古典文学书籍,罗曼·罗兰、托尔斯泰、巴尔扎克、哈代、雨果、莫泊桑,不下棋的时间,她都是在阅读这些文学巨匠们的著作。像下棋一般,她对喜爱的东西总要追求出个结果来,1985年,她进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对文学的喜欢由阅读转为专攻,她还是中国棋手中第一个边下棋,边读书的棋手。

象棋和音乐筑就完整人生

谢思明非常喜欢古典音乐,尽管她谦虚地说自己还是个“初级发烧友”,但拥有1000张正版CD,多少让人明白音乐在她生活中的分量。

谢思明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听古典音乐的,那时候北京来了许多高水平的乐团,几次音乐会听下来,她发现自己再难离开音乐。

音乐带给她的感受和象棋大不相同。下棋是一个太理性的运动,对象棋而言,太多的感情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在棋盘上,只能选择那最好的一步棋。但她又是一个完整的人,有理性,亦有情感,象棋只是最大限度地扩张了她理性的一面。幸好有了音乐,她发现从来没有一样东西能像音乐这般让她强调自己的情感。生活真的赐予给她了一样非常好的礼物,在音乐那里,她找到了多年在象棋那里寻找不到的东西——感动。

就这样,谢思明畅游在象棋和音乐为她构筑的世界里。对音乐,她坚持买正版CD,她说:“盗版往往会把音乐中最打动人的地方给抹掉,一点也不值得。当然,对于一个发烧友来说,听现场音乐会更重要”。几乎每个高水平的乐团来北京,她都要去听,这用去很大的一笔花销,但她乐此不疲。

而象棋,无论是尽心尽力地筹划各项赛事,还是闲下来时在网上找寻对手,这从小伴她长大的东西,已在她生活中不可或缺。与年少时代在棋盘上拼拼杀杀不同,她更多是为象棋中蕴含的儒家文化陶醉。不知道在多少个场合,温文尔雅的主妇走到她面前彬彬有礼地向她问好,告诉她,自己的丈夫是个棋迷,有时候也会是少女蹦蹦跳跳地跑来向她问好,说自己的父亲非常喜欢她主持的象棋节目。这就是象棋,浸透在中国人骨子里的文化,一代代地传承,让她所陶醉。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