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背起爸爸上学》上映之后

1998-03-29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王小珊

影片《背起爸爸上学》中李勇顽强地向命运抗争,背着爸爸上学的精神,使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们受到强烈震撼。尤以与李勇有相似经历的孩子感受最深。一位家庭十分困难的同学激动地表示:“以往遭遇困难,我更多的是怨天尤人,看了影片才理解了什么叫困难。我认为李勇身上表现出的人格力量是十分惊人的!”

但也有许多孩子对这部影片的感觉并不很好。一位语文老师组织同学讨论此片,结果发现有一半的孩子觉得电影没意思。有的同学说,这事儿看着不真实,离我们太远了。有的同学说,石娃他爸爸太窝囊,太无能,还死要面子。还有的同学说,电影一个劲地表现苦,但没看见他父亲对命运的抗争和拼搏……这位语文老师初听这些意见差点没气炸了肺,但冷静下来一想,觉得也不无道理。她对记者说:“孩子们只能知道离他们近的东西,因为他们只在自己有限的生活空间里活动。不了解农村、不了解穷困、不了解农民很自然,你怎能责备呢?”

对此,北京25中德育部主任史启超老师认为,影片达不到理想效果大致有三个原因:一是今天的家庭给孩子提供的条件太优越,孩子们根本就不知道苦是怎么回事;二是我们的老师过于偏重应试教育,忽略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三是我们的孩子根本不了解中国国情,他们以为“中国”就是“北京”,不知道城乡差别。可以设想,如果一旦他们知道中国确实有一大块地方与影片描述的一模一样,他们一定会大吃一惊,甚至不知所措。(《北京广播电视报》98.3.24)

  •   平山的故事,为观众带来了一些深刻的启示:生命的意义从不在功名利禄的堆砌,也不在波澜壮阔的经历,而在用心感受每个日常瞬间的美好;人生未必需要轰轰烈烈,于平凡之中,照样能寻得属于自己的幸福与诗意。【详细】

      《英歌》在尝试拓宽民俗舞剧的边界,进行深度的传统当代表达,这种勇气是值得肯定的。它可能引发热议,留下强烈的视觉印象,商业上取得成功,但其对母题的开掘深度和文化元素的融合程度,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详细】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改革任务,并对文化建设作出专题部署,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提供了全面指引和根本遵循。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经核实,此为固定搭配),贯彻落实全会有关文化建设的部署要求,全面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精神力量和支撑作用。【详细】

      【详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