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养”,其实是被问题“促成”的。一对夫妇,千挑万拣,挑中了个6岁的孩子带回家,宠得如同己出,可这孩子怎么都不适应。原本活泼的性格,一到他们家就变得沉默寡言,一回福利院见到以前跟惯的工作人员就像“糖黏豆”,开心得不得了。最后,这对夫妇只得“忍痛割爱”,放弃收养……
有儿童心理学专家认为,通过“试养”磨合,再确立收养关系,既能减轻国家负担,又能给孩子一份家庭温暖,对孩子以后的性格发育、人格健全都有好处。
(《羊城晚报》2001.6.4曾璇 唐国平 文)
[值班总编推荐] 用你我的匠心,托举起繁盛的中国
[值班总编推荐] 把握新形势 擘画新蓝图——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健康丝路”为上合注入新动力
启蒙和审美的双重交响
【详细】
秦嗣德:中国传统水墨艺术的人文语境
劳动铸就中国梦
以高质量网络法治建设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